桂林:牢记嘱托,踔厉笃行,奋力书写与山水同美的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

旅游 两广大地那些事儿 2022-08-30 21:21

(来源:桂林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原标题:桂林:牢记嘱托,踔厉笃行,奋力书写与山水同美的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

桂林是世界著名的山水旅游名城,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有阅不尽的人间画卷。桂林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汉元置始安,沧桑两千年,有道不完的人文渊源。桂林是多民族聚集地区,下辖1市10县6区,其中有2个自治县、1个享受自治县待遇县、15个民族乡;全市总人口540万,少数民族人口超过100万。壮、汉、瑶、苗、侗、回6个世居民族与全国各族同胞一道,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共同开拓了我们辽阔的疆域,共同书写了我们悠久的历史,共同创造了我们灿烂的文化,共同培育了我们伟大的精神。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第一站就来到桂林。习近平总书记赞誉“广西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赞誉“桂林是大自然赐予中华民族的一块宝地”,嘱咐“一定要呵护好桂林山水”。

从秀奇瑰丽的自然风光,到浑厚璀璨的文明积淀;从全国首批对外开放城市,到全力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从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到成功获得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这座古老城市自然和人文共荣,历史与未来交汇,焕发着时代生机,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团结和谐的精神,演绎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华章,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民族文化交相辉映、各族同胞团结奋进”的壮美画卷。桂林山水因和美而分外多娇,民族工作因团结而绚丽多彩!

创建红色桂林,擦亮各族人民共有的精神底色

1934年,红军长征突破湘江,途经灌阳、全州、兴安、资源、龙胜5县的民族地区,颁布并成功实施了红军长征时期的民族政策——《关于瑶苗民族中工作的原则指示》,《对苗瑶民族的口号》13条,坚持讲尊重、讲平等、讲诚恳的民族工作原则,广泛激发了各族人民团结奋斗、走向光明的民族觉醒,成为桂林各族人民共有的精神记忆。桂林各族人民从心理上、感情上对中国共产党产生强烈认同,为各族人民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提供了认同典范。

红色是桂林各族人民最鲜亮的精神底色,“五个认同”思想深入人心。桂林市始终坚持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把握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宝贵经验,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为依托,按照“红色+古色”“红色+绿色”“红色+乡村”“红色+工业”等融合发展理念,设计红色研学线路10条、红色旅游线路12条,开发红色研学基地16个;全州县红军长征湘江战役三大渡口遗址保护传承工程、龙胜各族自治县长征文化旅游复合廊道建设纳入国家“十四五”期间保护传承利用工程项目储备库,奋力把民族地区建设成为展示弘扬长征精神的重要阵地、各族人民共有精神家园,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不断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

创建绿色桂林,擦亮各族人民共有的发展底色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要求广西要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新作为,在推动绿色发展上迈出新步伐,在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上彰显新担当。

绿色是桂林各族人民最宝贵的发展底色,“两个共同”号角催人奋进。桂林市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新”总要求领航新时代创建工作,正确把握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不断提高把“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的能力,将“民族生态”转化为“发展资本”,将“民族文化”转化为“文创产品”,依托民族地区良好生态环境,挖掘民族地区文化资源、培育民族地区特色产业,持续推动民族特色村寨、民族医药发展等融入世界级康养休闲胜地建设,形成民族特色康旅产业;推动刘三姐歌谣、龙胜梯田等民族特色文化融入世界级文化旅游之都建设,形成民族特色文旅产业;推动《恭城油茶》《瑶族服饰》等国家非遗美食、手工艺品融入世界级旅游消费中心建设,形成民族特色商品产业。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得到持续优化,累计培育中国民族特色村寨28个,自治区级13个;先后建成传承发展民族医药的崇华中医街、瑶汉养寿城;油茶产业链产值预计突破100亿元,《印象·刘三姐》连续演出18年长盛不衰;龙胜梯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的农村产权集体制度改革取得巨大成功,各族群众每年户均分红突破2.6万元,开辟了民族地区绿色发展的“龙胜模式”,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第四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恭城以坚持“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生态农业发展模式而闻名全国,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发展中国家农村生态经济发展的典范”,并获评“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 、“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桂林市获评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中心试点城市。桂林民族地区用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和伟大成就,充分彰显和阐释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伟大意义,促进各民族紧跟时代步伐,在实现共同富裕、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共创中华民族美好未来,共享民族复兴伟大荣光。

创建古色桂林,擦亮各族人民共有的文化底色

2021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桂林老艺术家黄婉秋的回信中勉励: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把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传承好、发展好。

古色是桂林各族人民最厚重的文化底色,“四个与共”理念牢不可破。桂林市始终把文化认同作为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深度挖掘桂林历史文化、民族文化、非遗文化、红色文化等内涵,树立和突出以甑皮岩等为代表的“史前文化”,以灵渠为代表的“水利文化”,以摩崖石刻和山水诗文为代表的“山水文化”,以湘江战役为代表的“长征文化”,以“刘三姐歌谣”为代表的“山歌文化”、以油茶习俗等为代表的“非遗文化”等各民族共有的,认同度高、知晓面广的文化符号,建构桂林文化基本序列,各民族历史文化遗产“散珠碎玉”得到系统性整理、完整性呈现,形成互鉴性交融、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局面。立足有形有感有效,高标准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宣讲传播基地、教育实践基地、理论研究基地、实践创新基地、网络平台基地、成果展示基地“六大基地”,构建形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宣教格局。桂林市先后建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心、102个同心文化广场,编纂出版《桂林历史文化大典》《红军长征与桂北少数民族》,颁布《桂林市石刻保护条例》,推出《桂林有戏》《千古情》《突破湘江》《印象·刘三姐》等一大批民族文化精品力作;发表《论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的认同逻辑与教育支持》《民族心理学》等16项重要理论成果,以各民族文化的大融合大创新铸就中华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深度挖掘、深刻阐释中华文明延绵不断、兼收并蓄的发展脉络,引导各族人民从历史文化中汲取智慧力量,以时代精神赓续优秀传统,不断促进各民族加强历史自觉、增进文化自信、坚定民族信仰,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创建彩色桂林,擦亮各族人民共有的三交底色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

彩色是桂林各族人民最绚丽的“三交”底色,“三个离不开”格局持久稳固。桂林市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坚持把“三交”工作作为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途径,积极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深入实施“三项计划”。把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作为新时代城市民族工作的战略性任务和基础性工程,成立市少数民族服务中心,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街,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的8个县区建立服务站;以“一中心一街八站”为依托,把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纳入城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不断吸引着边疆民族地区各族群众跨越山海而来,在桂林投资创业、居住生活。结合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不断创新方法、深化内涵,大力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探索完善“旅游+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四个结合’新模式”,全面深入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景区”工作,办好壮族“三月三”、瑶族“盘王节”、侗族“祭萨节”、苗族“大端午歌节”、回族“开斋节”等特色民族节庆活动,为旅游注入新内涵、打造新路线、发展新业态,以民族地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有力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2021年9月,应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邀请,老挝、马来西亚、泰国、越南、东帝汶、孟加拉国、马尔代夫、菲律宾、柬埔寨、巴基斯坦10个国家驻华大使和总领事赴桂林参加民族团结进步主题交流活动;11月,桂林市少数民族服务中心“三交”工作得到中央领导批示肯定,龙胜各族自治县通过县庆促进各民族“三交”的经验做法得到国家民宗委领导肯定批示,并要求推广宣传相关经验;56个民族同胞在桂林交往范围持续扩大,交流渠道持续畅通,交融程度持续加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持久稳固,形成绚丽多彩的民族团结壮美画卷。

象山矗立,见证各民族共建美好家园;漓水中流,推动新发展同创辉煌未来。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全市540万各族儿女千籽同心、千膜同房,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牢记嘱托、踔厉笃行,奋力推进桂林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精神和对桂林的重要指示精神变为生动实践,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撰稿:尚海波

编辑:陈鹏

审核:戴伟鹏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