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曾经三次参观故宫,却每次都止步于城墙,什么原因?难道说毛主席对故宫有独特的理解?背后的原因,得从头说起。
从故宫门前走过,这里的富丽堂皇让人五味杂陈
位于北京的故宫,承载了千百年中国历史,对于中国人来说,这是一个非同一般的建筑,它的辉宏与广袤,不仅来自于红墙黛瓦与金碧辉煌,更来自于故宫本身所沉淀的往昔。
中外来客的行程计划里,少不了故宫,它的美是全世界的人都为之惊讶的,毛主席也不例外。
毛主席第一次亲眼感受到故宫的广阔,是在1919年。当时的毛主席与众多年轻的能人志士一同从南到北,走进北平,探寻救国救民的新思潮。
毛主席与杨开慧途径故宫门前时,不禁感叹,故宫这么大,旧时的皇帝难道不孤单吗?
1919年的故宫还未曾对外界开放,清朝最后一位皇帝虽然被废,但还住在其中。
所以,那时的毛主席虽十分惊讶于故宫的广阔,也不能走进去参观。但从那时起,故宫的沉重感就已经深深烙印在毛主席的心里,对于毛主席来说,故宫的美和辉煌有些矛盾。
美在于建筑本身的华丽稀奇,矛盾在于一个被废除的封建皇帝居然还能生活在其中,而那么多流离失所的平民百姓却连一个稳妥的住所都没有。
三十年之后,当毛主席再次踏入北平时,他已经是一位集共产党的精神和人民的希望于一身的领袖。
再艰难、再重要的战争,也要把文物保护好,这是中华民族历经千百年沉淀的文化瑰宝
由于我党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对峙十分激烈,本来毛主席来到北平以后可以直接下命令用强硬的办法攻击残留于北平的国民党反动派,但毛主席想到了故宫,想到了那些文物。
毛主席并没有直接下令攻击,而是叮嘱建筑专业人员尽快绘制出一幅详细的图纸,标明哪里可以打,哪里坚决不能破坏。
对此毛主席特别强调,文物对于国家来说至真宝贵,是一个民族不可或缺的宝物,更是整个中华民族都应共同保护的历史文化珍宝。
北平解放以后,党中央特意为文物的修缮和管理专项拨款,足以看出毛主席和我党领导人们对文物的重视。
既然毛主席对故宫的感情这么深刻,为什么又会出现三登故宫城墙而不入的事情呢?
1954年,毛主席和两个同志一同游历故宫,然而奇怪的事情出现了,毛主席只是拿上板凳登上坐在城楼上,悠闲自得地向远处眺望,还不忘把手里的果子分给同伴吃。同行的人提议继续向里面走走,毛主席摆手拒绝。
如果说上次是公务繁忙而没有进故宫,那么第二次去的时候总该进去看看吧?然而几天后毛主席路过故宫时,依然只是登上城墙远眺,时而看看新出土的文物。
不出人所料,第三次也是一样,尽管毛主席主动提出合影拍照留念,但还是止步于城墙。
可见,毛主席对故宫、对文物是十分珍爱的,但出于种种原因,毛主席并不想踏入其中。根据推测和猜想,一共有以下两个原因。
第一个:故宫虽然是值得一看的历史建筑,可他曾经是旧皇权、旧封建的皇宫,故宫所代表的含义与新中国所显现出来的思想相背离。
第二个:毛主席是新中国的领袖,更是人民的领袖。故宫的曾经充满了皇权与专制,纵使它再美,毛主席也不愿意踏入。
新中国的建立,犹如将中国的历史翻开崭新的一页,那条折痕对于所有中国人来说意味着新生,意味着希望。
故宫自然有它的美,但一想起人民一想起国家,毛主席更愿意止步于城墙,远望那些中华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