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过泰国首都曼谷旅游的朋友,一定知道在吞武里广场上有一座“郑皇达信纪念碑”,这座纪念碑纪念的是泰国吞武里王朝国王、泰皇五大帝之首的郑信。郑信的父亲郑镛是中国广东潮州府澄海县华富村人,因为清朝的禁海令断了谋生之路而被迫前往泰国谋生。潮汕人做生意是一把好手,郑信的父亲也不例外,很快便通过自己的努力在阿瑜陀耶城定居了下来,并娶了妻子、生下了郑信。
郑信还很小的时候,父亲便英年早逝了,只留下了孤儿寡母。家里没了顶梁柱,母子俩的日子并不好过。好在父亲生前结识了许多朋友,其中一位名叫拍耶节悉,他收养了郑信。拍耶节悉并非普通的商人,而是当时大城王朝的重臣。凭借这层身份,郑信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后来也被选入皇宫担任侍卫。在皇宫当了侍卫就相当于给郑信的履历烫上了金,所以他成年后就被任命为巡抚官。
巡抚官是代表国王巡视地方民情的特派人员,和中国皇帝的钦差大臣是一个性质。这种差事,一般都能捞到大把的油水,但郑信并非是一个贪财之人。他铁面无私,为老百姓做了许多好事,获得了非常高的声望。因为立下了大功,郑信被任命为达城军政长官,尽心尽力地辅佐达城的老城主。老城主死后,年轻的郑信也就自然而然的接了班,成为了拥有实权的一方诸侯。
1763年缅甸派军入侵泰国,达信率部抵御,最终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将缅军击退。1767年缅军再次入侵,一举攻破都城,宣告大城王朝灭亡。在吞并泰国后,极度膨胀的缅甸派军北上,进攻当时的大清帝国。乾隆皇帝怒不可遏,派大军反击,小舅子傅恒也因此而死。缅甸为了面对清军的压力,不得不抽调在泰国的驻军北上,这也给了郑信收复失地的机会。
在郑信的努力下,大城得到了光复。但原本的首都已经残破不堪,郑信便将都城迁到了吞武里。因为有整顿河山之功,郑信也被推举为新的国王,建立了吞武里王朝。在统一了河山之后,郑信主动遣使赴北京,向乾隆皇帝纳贡称臣,并在1777年得到了清王朝的承认。郑信成为泰皇的消息传到了潮州澄海,乡亲们听说自己乡里的后生在泰国当了皇帝,纷纷渡海前去泰国祝贺他。
乡亲们在和郑信交流感情之后,转眼间也到了返回家乡的时候了。临别之际,郑信送给乡亲们18口大缸,里面装的满满的。郑信嘱咐乡亲们,一定要等到家之后再打开它,并让他们平分了。但海上航行长路漫漫,乡亲们一开始还能按耐得住好奇心,但过了几天还是没忍住将缸打开了。乡亲们看到了缸里的东西,纷纷气不打一出来,原来缸里都是咸菜。
老百姓的家里谁缺咸菜啊?居然还让大家伙平分!乡亲们非常不满郑信给他们送咸菜,便一口气将17口缸扔进了大海,只留了一口作纪念。等到了家乡之后,乡亲们准备把咸菜倒出来、把缸留下,却发现了让他们既羞愧又后悔的事情——缸底全是金银珠宝。也就是说,他们在海上扔掉的17口大缸,是他们几辈子都花不完的财富,这怎么能不后悔?而他们还误会了郑信的一番好意,也难怪会羞愧。
毕竟在当时,海盗众多,如果明目张胆的给他们金银珠宝,路上可能会招致杀身之祸。而如果直接告诉他们这是什么,谁也无法保证他们在路上会不会因为争夺财富而自相残杀。这都是郑信不愿意看到的,所以他才想出了这个办法。只可惜乡亲们并没有理解郑信的苦衷,反而还生了他的气。郑氏后人现在还保留着这一口缸,里面的咸菜和财宝自然也早已经处理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看事情千万不能只看表面,更不能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毕竟以郑信的财富和地位,自己也不会好意思拿咸菜送给远道而来的乡亲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