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是中国国家的象征,它静静坐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市的中心、故宫的南端,占地面积4800平方米的它以杰出的建筑艺术和特殊的政治地位让世人瞩目。始建于1417年明朝的它已经历经了600多年风风雨雨,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那么陪着天安门500多年的2根“大柱子”,是干什么的呢?真的只是在装饰吗?
“大柱子”叫做华表,它是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的形式之一,属于古代宫殿、陵墓等大型建筑物前面做装饰用的巨大石柱。但是根据史料记载,华表最开始的用处并不是装饰。
《占今注·问答解义》记载:“今之华表木也。以横木交柱头,状若花也。形似桔槔,大路交衢悉施焉。或谓之表木,以表王者纳涑也。亦以表识衢路也。秦乃除之,汉始复修焉。今西京谓之交午木。”
简单解释出来就是它既可以当成道路标志,还可以让人们在上面“留言”,写下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让皇帝看看,可以说是最早的“意见箱”了。秦朝时期废除了它,汉朝时期又恢复了它,并且一直沿用。
华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尧舜时代,史书上记载尧时期它叫“诽谤木”,以横木交于柱头,指示大路的方向,天安门前的华表仍然保持了尧时诽谤木的基本形状。这里要注意,“诽谤”在古代有进谏的意思,最开始是个褒义词,并不是现在用不真实的言辞诋毁别人的意思。
所以它的第1个用处是进谏和指路。那么第2个用处呢?这里我们可以回到天安门门前的华表上。
北京天安门前后,各有一对华表,又称为“望柱”,华表十分华丽:柱子身上雕刻着盘龙,柱头上立着瑞兽,它们和天安门前的石狮以及两侧的金水桥一起烘托着这座皇城的威严气势。这个“瑞兽”是干嘛的呢?
“瑞兽”名曰“石犼(hǒu)”,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北方食人之兽,呈蹲立姿势。你仔细观察会发现,天安门门前的石犼是面向宫外的,门后的石犼面向宫内,这是为什么呢?
古人叫门前的石犼为“望君归”,意思是盼望着外出游玩的皇帝赶紧归来,回宫处理国家大事;门后的石犼为“望君出”,劝诫皇帝不要老在宫里寻欢作乐,要常常去宫外了解百姓的真实生活。真是寓意颇深!所以第2个作用是提醒古代帝王勤政为民。
第3个作用就很简单了,就是起装饰作用。远古时期的华表是木头做的,东汉时期开始用石柱做,作用也从警醒、纳谏和指路变成了装饰。
华表通常用汉白玉雕刻而成,底座呈方形,是莲花座或须弥座,上面雕刻有龙的图案,蟠龙柱上雕刻一只蟠龙盘于柱上,并饰有流云纹;上端横插一云板,称为诽谤木,这一点保持了它最开始的用处。最上端是圆形的承露盘,对应天圆,上面蹲着神兽朝天吼(也叫望天吼、石犼)。
原来精致美丽的华表还藏着如此多的历史渊源,包含了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