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英国媒体报道,全球首辆可飞行的三轮汽车日前获得美国联邦航空局试飞许可。
这款能飞的“三蹦子”究竟是啥样子的?卖多少钱?怎样才能“上车”?
定价117万元买家需要自行组装零部件
据央视新闻,英国《每日邮报》8月30日的报道说,这款飞行车由总部位于美国俄勒冈州的萨姆森天空公司耗时14年研发,名为“刀锋”。它在陆地上是一辆三轮汽车,长5.1米、宽1.8米,可停放在普通车位上,地面行驶最高时速为201公里。
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到达机场后,“刀锋”可在不到3分钟内伸展出“翅膀”和尾翼,转换为飞行形态。按设计,它能飞升至距地面4000米高度,最高飞行时速超过300公里,航程可达724公里。
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刀锋”设计者、萨姆森天空公司首席执行官萨姆·鲍斯菲尔德说,尽管目前只有原型车,但已有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100名买家预订了这款飞行车,其中包括飞行员、企业家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工程师。
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想成为“刀锋”的主人并不容易:在支付17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17万元)并“取车”后,买家还要把该车的诸多零部件自行组装起来。另外,要想把它开上天,还需要飞行执照,且起飞和降落都必须在机场进行。
众多车企布局飞行汽车
据公安部统计数据,截至2021年,中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95亿辆。汽车的大量出现,在方便人们出行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城市交通拥堵。出现一款既可以在空中飞又能在陆地跑的交通工具,就成为人们对未来出行的期待和实际需求。
据经济参考报,摩根士丹利预测,全球飞行汽车市场规模将在2030年达到3000亿美元,2040年骤增至1.5万亿美元。
罗兰贝格则预测,至2050年,全球95个主要城市的空中,将会有9.8万辆飞行汽车飞驰。
随着产品、技术向着实际应用的不断突破,众多车企也对飞行汽车的未来抱有信心。
在7月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上,小鹏汽车展出的旅航者X2飞行汽车惊艳全场。
据介绍,旅航者X2是小鹏汽车旗下的飞行汽车平台小鹏汇天自主研发制造的第五代双人智能电动飞行汽车,能够承载2名乘客。
7月28日,观众在第二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上参观拍摄小鹏旅航者X2飞行汽车。
新华社记者 杨冠宇 摄
实际上,小鹏汽车早在2013年就开始涉足载人飞行器领域,小鹏汇天也于2021年10月完成了超5亿美元的A轮融资。今年7月13日,小鹏汇天发布了旅航者X1飞行汽车的实际操控视频,表示已将汽车的操作方式创造性地运用到了飞行汽车体系中,从而降低了学习飞行的难度。
与此同时,大众汽车集团(中国)7月27日也发布了首款电动垂直起降载人飞行器原型机V.MO。
据悉,该款原型机主要基于大众集团现有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与电池技术打造,目前尚处于试验阶段。接下来,大众集团会于今年下半年通过数轮飞行试验进一步优化方案,改进后的原型机也将于2023年夏季末进行更高标准的试飞。
在小鹏之前,吉利同样也在飞行汽车领域进行了布局,成为国内最早涉足飞行汽车的车企之一。2017年,吉利全资收购美国飞行汽车公司,并将之用中文命名为太力飞行汽车。2019年9月,吉利又与戴姆勒共同出资5000万欧元,领投德国空中出行公司Volocopter。
除此之外,广汽以及丰田、奥迪、通用、现代等中外汽车企业均被曝出也有发展飞行汽车的规划。
国内已出台支持政策
据中国经营网,8月25日~28日,2022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和海南两地举行。在飞行汽车技术创新与发展技术研讨环节,中国民用航空局(以下简称“民航局”)原副局长李健表示,建议中央继续加大空管体制改革,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低空开放是飞行汽车产业发展和提升以及航空强国的必要条件。
对于李健的建议,多位飞行汽车初创企业的高管都表示认可。“企业在飞行汽车研发方面的创新解决的是‘飞得起来’,空管体制决定的是飞行汽车‘能不能飞’,只有两者匹配,产业前景才能从预期变为现实。”一位飞行汽车初创企业的高管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
相较于敏感的空管制度,对飞行汽车在技术研发、适航审定等方面的监管,相关部门一直采取了较为开放的态度。
民航局是国务院主管民用航空事业的部门,归交通运输部管理。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司长岑晏青认为,2021年交通运输部和科技部联合印发的《交通领域科技创新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年)》中,明确对飞行器与汽车融合,飞行与地面行驶衔接从技术研发的角度进行了首次部署,体现了交通运输行业对科技创新的前瞻性和包容性。
飞行汽车领域发展为世界各发达国家重视,其中尤以美国为甚。美国的联邦航空管理局(以下简称“FAA”)也出台了一系列监管政策,推动飞行汽车产业的发展。不过,前述飞行汽车初创企业的高管认为,在该领域,中国监管当局的前瞻性、创新性更强。
在《“十四五”通用航空发展专项规划》中,民航局明确提出“鼓励适航委任”在内的多项支持手段。所谓适航委任,是指在符合监管要求的情况下,航空企业的人员在履行相应程序后,可以以“适航委任代表”的身份,在适航监管当局的监督下,参与到航空器的适航审定过程当中。
编辑|段炼 杜恒峰
校对|程鹏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央视新闻、经济参考报、中国经营网、公开资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