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总觉得渝中缺了点烟火、艺术气息双在线的地方,现在大不一样了。”
”刚刚过去的“野生初夏音乐季”,崇尚潮流的市民周晓打卡了修复后“重生”的山城巷荒野花园,直呼惊艳。
漫步渝中大街小巷,充满书卷韵味的图书馆、带着鲜明特色的社区文化空间、设计感极强的文创园区……伴随着城市更新进程加快和人们对多元化美好精神文化需求的增加,一个个兼具颜值和内涵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竞相涌现,展现出城市的精致细节和文化魅力,吸引了众多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纷纷前来打卡。
张家花园耕读文化墙位于大溪沟街道,经过环境整治,原本破旧的老住宅区成为“耕读文化院落”。这里还利用闲置房屋进行改造,打造了人和书院,供街道居民休闲、阅读,举办讲座、文化沙龙,成为附近居民文化生活的“首选之地”。
位于化龙桥街道的西西弗问闻书店则是在重庆天地商圈改造升级后引入的又一重点文创项目。开业以来,陈鲁豫、莫西子诗、阎连科、刘擎、刘同等知名人士相继来到这里,为这家普通的书店渲染了浓厚的“明星”色彩。此后,这家处处彰显着“文明的进程和传播”设计理念的书店,每每举办读书会、戏剧工作坊、音乐会等活动,总能有那么几个慕名远道而来的“书粉”。
“这些新型文化空间之所以成为热门打卡地,差异化资源特色、浓郁的文化内核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文化学者何智亚在实地参观后指出,到这些空间来,不仅可以获得视觉上的享受,还可以很好满足精神文化发展需求。
这一点在白象街西泠书房也得到了验证。八月的重庆热气腾腾,丝丝凉意是市民的共同期许。西泠书房在引入《重庆名家汇书画精品展》《你好!西泠书房》壹画美育少儿美术作品展等精品展陈的同时,推出盖碗冰淇淋咖啡、大益冷泡茶等“冰爽盛夏”饮品,让市民、游客在清凉舒适的环境中,可以尽情体验重庆最具江南人文气质的书房文化,还可以挑选西泠文创相关产品,留作永恒记忆。
“城市之魅力,不是来自于大楼有多高,马路有多宽,而是来自于文化的独特性。”渝中区文化旅游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市民“乐聚”的公共文化空间,必须具备提升城市文化内涵、丰富市民精神生活“双重属性”。
近年来,渝中区立足主城中心城区空间有限、市民对美好文化需求与日俱增这一现实矛盾,借力城市更新,推动公共文化空间跳出固有形态,将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巧妙植入街区提档升级、传统文化街区打造、老旧小区改造、社区养老服务共建等民生工程,很好地拓宽了城市文化场地,不断补齐城市发展短板,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新增了一批具有鲜明特色、人文品质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让公共文化服务“两难”巧妙化解。
例如:千叶美术馆在艺术展示与商业运营之间创设了独树一帜的奇异空间,为当代艺术体现商业价值、商业企业介入大众精神生活开启了“一扇窗”;曾家岩书院着力于文化活态性传承,让文物“活”起来,让文物接地气有人气,成为了市民参与公共文化生活的桥梁;改造升级的南纪门、上清寺、解放碑等街区文化分馆,以及双钢路家规家训文化长廊、张家花园耕读文化墙、戴家巷步道、浮图关红墙等主题社区文化活动空间,将公共文化需求巧妙链接,备受市民、游客欢迎。
总编辑/丁政义
副总编/余满生 责编/宋国萍
记者/黄清娴 编辑/金鑫 校对/孟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