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在完成胡家沟村采风旅行后,我便返回了西安家中......一来;整理采风资料,也算是休整,二来;看望父母及家中。5月24日,由西安搭乘公交返回灞源镇,25日星期三晨,由灞源街继续出发万军回村域。今日天气:27℃~15℃.多云.东南风3级。
灞源九灞路,现此路更名为:西落线s10。
前方进入万军回村域。眼前,天空一直阴濛着,像是山雨欲来的样子,我无暇顾忌天气,马上开始了游走拍摄。
万军回简介
(1)万军回村位于灞源镇西川5里路的山口子。辖黑石河、上万军回、下万军回、梁庄4个自然村,总面积11.1平方公里。约165户,650人,耕地445亩,林地14520亩。山清水秀,风光迷人。村后是莽莽大山,山上植被保持着原始的自然风貌,山高林深,随处可见瀑布、山泉、奇山、异石,并有天然洞穴等;村前是灞源街流来的滚滚河水,在此绕了个“S”形,把村子分为上、下两部分。九灞公路、沪陕高速西商段、西合铁路有跨村而过。
(2)目前,村中有李、樊、严、王、潘、韩、杨、柯等姓氏,以李姓人口较多。据村民讲,清朝乾隆、嘉庆年间移民者较多,后也有山西、河南等地零星移民。关于万军回村名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说是,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刘秀在人指点下逃出京城,沿长安山脚一直向东,后来到了灞流峪,不想朔风怒吼,阴云密布,纷纷扬扬下起一场大雪,道路霎时被积雪遮盖起来。忽然遇见—位担炭的老人,言说一队带刀挎剑的人也进了灞流峪,刘秀集中精力,忙把鞋倒穿上,继续向东前行。追兵赶到这里,其中一位士兵发现路上的脚印鞋尖朝西,忙告诉带队的苏显:刘秀山外走去,我们朝东怎么能追上呢?苏显立即命令大军调转马头,朝山外追赶。由于山高谷深,千军万马拥挤在这儿,一时不好回头,只能缓缓地折转。此后,人们就把这个千军万马迂回周转的地方叫"万军回”。刘秀倒穿鞋走过的这条峪道就叫作“倒勾(沟)峪。
(3)另一种说法是:传说公元前207年刘邦攻破武关北上,率军准备与扼守峣关的秦军决一死战。刘邦遣一军万人作为右翼由北线商洛道对秦军迂回包围。义军从河南进入洛南,至此折向东南,出流峪,兵发峣关。由于千军万马在此折转方向,后人将此地取名“万军回”。龙王庙是此地建成最早的庙。有一段传说:据说,明嘉靖三十四年( 1555)关中大地震后,河南省连年遭灾,贫苦农民老李领着妻子,一头挑着锅灶,一头挑着儿女,逃荒从此经过。当他走到这个山坡下,忽然扑出一只黑虎,挡住去路,老李先是吃了一惊,接着冷静下来。他想,黑虎虽然挡住去路,却没有吃掉我的意思,其中必有隐情。于是他就问黑虎:你是想吃掉我吗?黑虎摇摇头。你挡住去路,是不想让我走吗?黑虎点点头。老李于是在此安家落户,并修了一座龙王庙。应该说,老李家是村子的最早居民。
(4)到了民国时期,李姓人李华清、李华贵等已成为当地很有名气的富家大户。1946年7月,中共陕西工委派汪锋回蓝田,接应中原突围出来的李先念、任质斌等中央领导。为了开辟游击根据地,汪锋从芦家岭驻地派王智德、刘安华翻过王爬岭,到万军找到正在村中教书的青年教师樊宗舆,不久介绍樊宗舆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清峪、流峪、倒沟峪(三峪)的交通员,以学校为联络点,传递情报、护送过往革命干部。根据形势的需要,党组织决定让樊宗舆把万军回保长搞到手,掌握保内枪支弹药,以合法身份在敌人眼皮下活动。9月,国民党灞源乡长王秉南(此人倾向革命)下令,要樊宗舆伙同灞龙庙保甲队共100多人围剿刘堂印领导的蓝田游击队,樊宗舆暗中派李老九、潘葫芦给游击队送去情报。保甲队扑了空,灞龙庙乡公所怀疑樊宗舆走漏消息,计划将其秘密逮捕并严加审问,王秉南报信,让其躲避,从此樊宗舆身份暴露。既然已经暴露,樊宗舆则动员伪保丁潘三秀' 田德兴、屈羊娃、严昌有等人携带保公所19支长枪、1支短枪拉起武装,并上山寻找蓝洛支队领导和王智德县长。上山后被任命为蓝洛县第一区(灞龙庙区)区长兼独立中队长,中共蓝洛县委派姜芳谦任区游击队党代表(指导员)。
(5)樊宗舆从此参与了豫鄂陕革命根据地蓝洛支队的各种活动,参加过厚子镇反击战等大小十多次战斗。10月上旬,汪锋接李先念等人来到青岗坪芋子沟,樊宗舆见到了李先念等人。会后,樊宗舆即与杨—凡等人分头行动,在两天以内就把九间房至张家坪的电线全部割断,把公路挖断,桥梁拆毁,并募捐到伪币3800万元,受到豫鄂陕边区二分区刘庚政委的表彰,并给予记功。新中国成立后,樊宗舆从兰州军区转业回乡,在灞源小学任教。"文化大革命"中受到冲击,1978年平反,在县百百货公司工作,后担任县政协委员。
(6)万军回人和整个灞源人一样,因多属南方移民’喜二黄剧种。民国30年(1941)在村西盖起万军回戏楼,古式古样,简朴雅典,共三间,硬山顶,砖木结构,坐东向西。北靠山坡,东临万军回村,西边面对学校,南邻大路,隔路是倒勾峪河。戏楼修成后,村民十分高兴,立即邀请灞源地区最有名的同顺班,即黄亮子的二黄戏班来演开光戏。当时黄亮子有病,但开光日子已定,不好推辞,就带着班内二十多名演员前往。按规矩戏班必须唱一出《咬鸡》,黄亮子是带病演出的,精神不支,“咬”鸡时没把鸡头咬断,回家后病情逐日加重,最终死在自己家中。万军回戏楼刚刚修成,却就把赫赫有名的同顺班班主整死了。万军回戏楼从此搁置不再演出,直至解放后修建万军回学校,把戏楼拆毁,将砖瓦搬来供修建学校用。
(7)万军回村前是灞河上游主支流倒勾峪河,河上原架有一座木板桥,是接通南北两岸的唯一通途。桥全长20多米,高出河水4米多,是原4组严永文组长带领群众用五根钢丝绳拽着两头,用六根木桩撑在河面上的简易桥,桥面上的木板已经腐朽,两头木板残缺不全。后来蓝田县政府终于出资50万元,把原钢丝绳拉的危桥修成宽4.5米、长21米的钢筋水泥大桥,再将大桥两端道路拓宽,3.5米宽20厘米厚的水泥硬化路面从河面向两端延伸,并通往各家各户门前。村干部又去镇政府联系,寻找陕沪高速西商段给予支持,再加上村民投资,四方共同努力,目前共修成钢筋水泥大桥5座,四个自然村互相来往再也不用发愁。万军回村有一个小组叫黑石河,引人入胜的要算黑龙潭。黑龙潭周围是原始森林,高大的树木遮天蔽日,东西两座大山夹峙,山根石崖耸立,沿着石皮直下30多米,形成一面银亮亮的高崖瀑布,天长日久,竟然冲出一个宽约5米、长15米左右的黑龙潭。据说,早年天旱时,远远近近的善男信女,敲锣打鼓来到这里,只需向潭内扔几颗石头,黑龙知道大地干旱,就会命令老天下雨的。
一圈奔走下来,我没有找到可以寻访的人物,心里不免有了几分失落。
万军回原风景
无序游走中
漂亮的石屋
雨说来就来,很快打湿周围的一切......一时间,也让我无处躲藏;在雨水的滋润下,我的头发已一绺一绺贴在头皮上,清寂的公路上空无一人,只有我和那辆挂着邮包的摩托车!
现在,准备到河对岸的2组去。我的相机是防水的,故不惧雨雪。
由此过桥前往。
眼前,地里正在生长的农作物是灞源主产的包谷和土豆。
进入万军回2组
万军回2组博爱桥——由西安红十字援建
纪念碑记
因万军回村二组原铁索桥年久失修,给求学及周边群众生活生产带来不便,于是西安市红十字会鼎力相助,立即将募捐爱心款赠给万军回村,在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于二零零九年十月新建此桥,并命名为“博爱桥。”
返回九灞路
发帖完毕,稍后继续发帖万军回村。
致敬美丽的你们!
(1)2015年9月12日,蓝田县农综办主任(王宏)与驻村第一书记(李来军)及西安韦恩公益组织在灞源镇万军回村开展扶贫帮困献爰心活动;期间,向村小学捐赠打印机一台,每名学生校服和学习用品各一套,并走访慰问8户贫困户。(2)2016年间,西安交通大学组织部分学生,赴灞源镇万军廻小学献爱心,捐献100套文具及捐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