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中午,烈阳高照。中午12时40分,在大缺口的海塘边,远处潮水奔涌而来,一台无人机缓缓升起,与潮共舞。
当天,2022钱塘江涌潮科考活动正式拉开序幕,12组科考人员将在沿江的各个重要点位,对钱塘江涌潮进行实地勘察。
去年发现鱼鳞潮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一句诗引得无数游客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来到海宁,一睹大潮的魅力。它的形成,是自然界的馈赠。
对于钱塘江涌潮的探索一直以来都有。据了解,1957年,相关机构就已经有组织地进行钱塘江涌潮现象的观测研究,1974年开始有确切的涌潮流速、压力等数据记录。六十多年来,对钱塘江涌潮的研究从未停止。去年8月,相关单位就组织了2021钱塘江涌潮科考活动,有了不少新发现。
最重要的发现,就是在钱塘江南岸,浙江上虞新东进闸以西附近水域首次拍摄到了一种新的潮景—— 鱼鳞潮。
这种潮景从出现到变换,仅仅只有十多分钟的时间,十分罕见。它是由两股涌潮,一股是波上涌潮,另外一股是破碎的涌潮,交叉,形成了像鱼鳞一样的涌潮,所以称之为鱼鳞潮。
△鱼鳞潮
“ 根据潮的形态,我们将之命名为鱼鳞潮,这样整个钱塘江涌潮就有了八种形态。这一年多来,鱼鳞潮的名字得到了大家的公认,也已经成为当地一张比较有名的地方名片。” 涌潮研究会秘书长周飞武介绍。
科考活动雅俗共赏
8月29日,在钱塘江沿线的12个点位,2022钱塘江涌潮科考活动正式启动。
今年的科考,将继续通过对钱塘江涌潮全程追踪观测、潮景景观拍摄、岸滩地形观测、涌潮参数测量,追踪钱塘江涌潮生成、演进与消亡的全过程,进一步研究钱塘江涌潮的自然规律演变,分析其关联性。
据了解,这次科考的团队主要来自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钱塘江流域中心等。同时,邀请了一些摄影爱好者和长期在钱塘江两岸从事钱塘江文化和钱塘江海塘、涌潮研究的拍摄爱好者。
在这次的科考队伍中,发布君碰到了一名从事绘画工作的队员张斌。他拿着手机在江边记录涌潮来时的壮美景观。他说,亲身体验更有利于创作,回去后他会把当天看到的壮丽景象,通过绘画的方式展现出来。
“我们的科考活动既有科学性,同时做到雅俗共赏,希望通过这样的形式, 既实现科学研究的目的,同时也达到科学知识普及的效果。”周飞武说。
拍钱江潮的前世今生
在大缺口点位,来自海宁的涌潮研究爱好者 徐超,已经是第二次参加涌潮科考活动。每一次,他都会带上无人机,在空中跟踪大潮。他告诉发布君, 从空中观测钱塘潮有着陆上观测难以比拟的优势,更容易观测到涌潮的全貌,看清楚涌潮的形态和走势。
在科考前两天,徐超在朋友圈里发表了一篇 《最早的钱塘潮航拍》的文章,吸引了不少人点赞。文章里他写到,目前已知最早航拍钱塘潮的是德国人乌尔夫•迪特•格拉夫•楚•卡斯特(Wulf Diether Graf zu Castell)。 1933年至1936年,卡斯特在为欧亚航空公司服务期间,他驾驶飞机从空中拍摄了中国的许多地方——上海、南京、杭州、西安等,当然也包括了著名的钱塘大潮。卡斯特回国后,将这些照片加以整理,集结成册,名《中国飞行》(China flug),于1938年在柏林出版。
根据徐超的考证,当时,卡斯特航拍钱塘潮时驾驶的是容克Ju52运输机,使用的照相机是便携式旁轴相机徕卡II。
徐超说,他一直都很关注钱塘潮,收集翻阅过很多的相关文献资料。前几年,他就在《中国飞行》这本书中看到了这些最早的钱塘潮航拍照片。想到要参加科考活动也是进行航拍,所以把这些东西整理了之后分享出来。
权威发布,民生服务
请关注↓
本文由海宁发布微信公众号(ID:hainingfabu )采访编辑报道 ,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海宁市传媒中心记者:朱敏乾 高济元
本期编辑:姚娟红 姚家莹
◆ 嘉兴市新闻工作暨融媒改革推进会在海宁召开
◆ 海宁发布紧急风险提示!此地通报:疫情正快速上升
◆ “壮观天下无”的海宁潮威力有多大?如何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