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国际教育思享家特邀请广州市华美英语实验学校总校长陈峰、广州市番禺区诺德安达学校校长杨琳琳做客“国际教育思享家”。
暑期接近尾声,新学年即将开启!又一批新生走进国际化学校,也有不少家长和学生正站在新节点上观望,并规划着升学道路。与此同时,在疫情常态化防控和国际局势持续变化的背景下,许多家庭也遇上了一个选择难题:一方面想让孩子接受国际化教育,开拓视野,另一方面,考虑到疫情等因素,又纠结是否要送孩子出国留学。
那么这几年国际教育所处的大环境是怎样的?国际教育的需求、出国留学的热度有何变化?新阶段的国际教育又有哪些新的含义?家长和学生该如何做选择?近日,南都国际教育思享家特邀请广州市华美英语实验学校总校长陈峰、广州市番禺区诺德安达学校校长杨琳琳做客直播间,为大家一一解答。
留学决策更加理性、延后和多元 国际教育将更具中国味道
陈峰首先厘清了“国际教育”的概念:“一提到国际教育,大部分人会将它等同于出国留学,实际上站在宏观层面来讲,我们更常用‘国际理解教育’来表达。”在国际理解教育中越来越强调中国的地位和声音,例如,中国近期的课程改革已吸收了很多国际化的元素,无论是课程编制、教材开发、考试评价还是教学方式。
陈峰认为,未来的国际教育将更具有中国味道、中国特色。“以孔子学院为载体的文化输出,将逐渐变成中国教育模式的输出。”目前,国际理解教育的内涵和操作都在发生着新变化,作为教育从业者,陈峰坦言,只要东西方文明和教育存在着差异,双方持续进步、交流、融合、碰撞,国际化教育的发展脚步就不会停滞,陈峰还将这种融合概括为“新国际化教育”。
近年来,受疫情和国际局势的影响,留学的目的国、专业、签证办理等方面都受到了限制。随着中国国力和教育实力逐渐变强,中国高等教育与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差距在缩小,学生和家长的求学心态也发生了变化。陈峰对此作了分析,他认为,决策更加理性、延后、多元是目前留学的三大趋势。陈峰提到,与过往“跟风”选择留学相比,现在的家长会在权衡个人生涯规划、家庭收支后再理性地考虑留学这一选项。与此同时,更多家长会选择到高中阶段与孩子一起决定是否出国留学。留学目的地更加多元化,也是国际教育近几年的新趋势,中外合办大学成为意向留学人群的选择之一。
杨琳琳表示,部分家庭受到大环境影响,选择从国际教育转回国内教育,也有家庭坚定地走国际化教育的道路,其中有些家庭不会过早地为孩子选择单一的国内或国际教育。受国际形势和疫情影响,选择英美地区留学的家庭正在减少,选择香港和新加坡的学生有所增加。
新国际化教育——国际学校的中西方教育模式融合实践
目前,在不少国际化学校开设有双轨班、双轨课程,让入读国际化学校的同学既能够申请海外的学校,也能够参加国内的高考。根据杨琳琳32年的教育经验来看,让孩子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下去完成国内国外两种完全不同类型的课程任务难度较大,在传授国家课程的同时渗透国际教育的方式,或是在国际课程中融入国家课程内容是更为可行的方式。
“以广州市番禺区诺德安达学校为例,我们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去把国家的新大纲研究透彻,并把大纲翻译成英语,让外教也能够清晰地了解目前我国的课程对孩子们的知识体系、技能、情感培养、个性化的发展的要求。”杨琳琳校长要求中外方教师都要做好全人教育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既能符合国家课程的要求,同时保留学校自己的特色。
双语融创班是广州市华美英语实验学校探索国际化教育的成果之一,该班以中国课程为基础,创造性地融入西方的教师、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评价。陈峰表示,“中国式教育与国际化教育的核心差异在于教育理念,其次是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传统的中国教育以传授知识为主,而国外的教育更讲究学生依靠自我个体或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索和研究。”
陈峰补充到,目前以国内高考为主导下的教育模式也正在向问题探究、情景设计等为形式的核心素养培育转变。陈峰希望教育多元化体系成为现代教育的新常态,不论家长和学生选择哪种升学途径,学校应该做的是在遵循国家教育方针的指引下,基于中国根基,把多种教育理念、课程资源、教学方式等创造性融合起来,给学生打下关键素养的根基。
冰川在松动——新课标与国际化课程融合 更加强调学科素养
杨琳琳校长表示,新课标中有许多国际化教育实践已久的教育理念与模式,此后国家课程的设计、开发可以更好地与国际化课程融合起来。“新课标中提到的跨学科学习就借鉴了国际化教育的理念:如何让孩子把单科书本中的知识融会贯通到实际生活中解决所碰到的问题。”
杨琳琳还提到,拥有国际化思维并不是只能通过选择接受国际课程,“国际化的思维其实是每一个人都有的。保持一个终身学习的状态,利用多样化资源支持个体的成长和发展,这也是国际化教育的优势”
从新课标的要求来看,陈峰看到长期在国内课堂上占据主导的“讲授式”教学模式正在减少,“我感受到冰川在融化,底层开始松动。”作为国际化学校的校长,陈峰希望国际化学校能在这一轮的新课改中带来一股新风。
国际教育的培养目标:中国故事讲述者 终身学习者和全球视野
“随着近两年中国逐渐强大、民族自信增强,我们在培养‘中国灵魂世界眼光’的人才同时,在提倡走出去的同时我们也提倡回归。”此外,留学生数量日趋增多,但外国依然对中国有很多误解,对此杨琳琳也提出了期望。“大多数留学生出国后与中国同胞相处时间最多,那就失去了融入多元文化、把中国的故事讲给更多外国人听的机会。因此我们培养的这一代国际化人才要承载着把中国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的使命。”
在她看来,培养“终身学习者”也是国际教育的目标,杨琳琳提到,“学习是一件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的事情,知识很容易过期,因此人需要保持学习力,不断更新自己所习得的知识。”
陈峰提出,衡量国际化人才的三个维度:文化认同和家国认同、全球胜任、百年人生幸福。广州华美英语实验把这三个维度最终要化为六大关键素养:高贵心灵的人,自主自立的人,学会学习的人,胸怀世界的人,敢于担当的人,还有勇于创变的人,这样才是支撑中国实现强国梦所需的人才。
如何做好学习生涯规划?老师家长慎用拍板权 倾听孩子的意见
针对择校和个人规划,杨琳琳认为,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首先要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家长再与孩子一同做个性化规划。杨琳琳建议在孩子了解自我后,借助一些科学的方式,例如性格测试、职业兴趣测试等等,并结合孩子在具体学科的表现,去协助孩子做生涯规划。
与杨琳琳看法相同,陈峰也提到老师、家长慎用拍板权,应以学生为中心,多倾听孩子的想法,带着孩子去不同的学校并反复询问孩子的意见。学校的教育风格会影响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吃穿住行还是课堂学习和纪律管理,每个学校的风格都千差万别。”
“没有最好的学校,只有最适合的学校,家长们在选择学校的时候要回归孩子本身,要考虑孩子对学校的期望与学校的教育理念是否契合的问题。”杨琳琳还建议,“人的精力和能力是有限的,要想获得一个最好的教育成果,起点时间越早越有助于孩子获得更大的成就。”
陈峰认为,帮助孩子选择路径时可以在初中前多进行探索。他将学生在高等教育前的15年教育时间借鉴“航”的概念,分为四个阶段:启航、巡航、导航、自航。“孩子的学习生活在幼儿园阶段‘启航’;小学阶段我称之为‘巡航’,孩子将在这个阶段向各个领域探索个人兴趣;初中开始就需要找准方向进行导航;到了高中,则需要由孩子自主向前航行了。”
围绕着学生的百年人生的航道,陈峰认为学校要做到为孩子铺垫基础,让孩子完成从启航到自航的任务。其中家长应该做好水手而不是船长的角色,否则孩子将终身无法成长为“船长”。陈峰总结:“帮助做好孩子的人生规划就是陪伴孩子,让孩子发现并成就自我。”
如果您错过了直播,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观看回放。
统筹:尹来 游曼妮
出镜记者:李梓毅
采写:李梓毅 杨晓彤
导播:阮增豪 实习生谭玮
摄像:黄俊霖 陈保良 林颖琪
美编:何欣
图片:实习生聂书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