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黄岩·宋韵今声 | 洞天福地隐尘世,委羽山麓福祉长

旅游 新民晚报 2022-07-16 20:21

原标题:台州黄岩·宋韵今声 | 洞天福地隐尘世,委羽山麓福祉长

借问仙游子,何年上玉京。

至今称委羽,灵秀似蓬瀛。

晨光熹微,山间弥漫着混杂着泥土与雨水的潮湿气息,山道石阶两侧的竹林郁郁葱葱,山上新栽的松柏奋力扎根生长,还有洁白如雪的梨花,粉嫩的重瓣晚樱都赶来凑春天的热闹。

一只白色的鸟儿扑扇着翅膀,掠过湿漉漉的石板小径,投入山间苍郁的竹林中,消失在绿意盎然的春光里。

大有宫始建于南梁,几经风雨,始终以仙灵之姿坐落在委羽山脚。宫观内,南梁的丹火、北宋的钟声流淌过漫长的春秋岁月依稀还在萦绕,那斑驳的白墙、落漆的木门,飞起的檐角都为这座道宫镀了层沉淀着岁月的旧时光。

春风拂过柏树苍绿的帘幕,露出山门两壁上清晰的“龙虎”二字;推开了宫观紧闭的门扉,从纷扰的俗世跌入了清远无尘的方外。

雷祖殿前的小方井,名曰瑞井,因井水清冽甘甜而备受周边百姓与爱茶人士的喜爱,每日来此取水的人络绎不绝。

走在道宫回廊,耳畔清越的钟声穿破晨风,飘向远方。这口镛钟大有来历。相传政和年间,宋徽宗赵佶因病久治不愈而张皇榜求医,大有宫主持范锜用丹井里的符水治好了赵佶的病,却不要官位与钱财,最终宋徽宗赐给他一座上真寿星玉像、一把太乙剑、一口东皇镛及真人道号,自此镛钟便藏于大有宫内。

镛钟重约258斤,整体为圆柱状,顶平,上置柱状钮,通高93厘米,其中钮高27厘米,横径43厘米,厚2厘米。镛体上部表面分四区,每区各饰九乳钉,九乳钉分为三组,三乳钉一组,中间以30厘米x10厘米花边相隔。

因文物保护所需,真正的镛钟现保存于黄岩区博物馆,大有宫中的为等比例复制品。

走过三清殿,便是闻名遐迩的大有空明洞的入口。洞口爬满了碧绿的青苔,野草顽强地穿过砖石缝隙,舒展着茎叶,衬得这个春愈发生机勃勃。

洞内,微弱的白炽灯照亮一小方天地,隐约可见有一石碑刻着“此洞通东海,有缘到龙宫”等字。久远的字迹苍劲古朴,像是在无声佐证此洞的神异。

● 大有。

神仙居所,洞天福地

洞天福地是道教仙境的一部分,非是俗世标准可定。“洞天”指山中有洞室通达上天,贯通诸山;“福地”指得福之地,并且皆有神仙主治。

委羽山分金、木、水、火、土五屿(峰),其中最高的金屿海拔也不过87米,在道教经典中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相传是道教神仙体系中男神仙之首——东王公修炼的小岛屿。

东王公又称东华帝君、扶桑大帝,与西王母地位相当。阴阳两仪阴为先阳为后,因此,东王公的道场委羽山洞居第二,即道教第二大洞天。道教命名该洞天为“大有空明之天”,洞前宫观为“大有宫”。

● 溯源。

海进为屿,海退为山

据现代地质学考证,6000年前,受皇天畈海进侵蚀,温黄平原成为一片汪洋,委羽山成为海中的“屿”。千年后,随着皇天畈海退开始,温黄平原逐渐呈现陆地。委羽山也由“屿”成为山。沧海桑田,自然之力总是如此神奇。

《山海经》载:“瓯居海中”。郭璞注:“瓯,今临海永宁县,即东瓯,在歧海中。”瓯即温黄平原,说明在古籍记载中温黄平原在古时确实为海,那委羽山自然也就是“屿”。

● 委羽。

控鹤轻举,坠羽于巅

委羽山因其状如龟,旧时称“龟山”,后改称委羽,这其中又有一段传说。相传周朝时期,有一著名修士刘奉林,在山中修炼,一日修炼有成,控鹤飞升,仙鹤绕着山飞行了几圈,一根羽毛坠于山巅,因此改名委羽山。

《嘉定赤城志》

委羽山,在县南五里。俗号俱依山,东北有洞,世传仙人刘奉林于此控鹤轻举,尝坠翮焉,故以为名。

● 方石。

丹灶余砂,神异非常

委羽山能成为修仙圣地,山中“方石”亦是功不可没。在《委羽山志》记录的委羽十二景中,第一景就是“丹炉方石”,可见方石对委羽山的重要影响。“方石”是道家炼丹的重要原料之一,宫观中的一口宋代古井丹井便是因为水中含有方石,喝了之后有治疾的功效而闻名。

南宋《嘉定赤城志》载:“地所产石,无大小,百碎皆方正有棱,以煮汤可愈疾。”

清乾隆《黄岩县志》载:“方石产委羽山砂土中,大如豆小如芥子,四面皆方正,有棱角,每自雨后随砂石流出。相传刘奉林丹炉余灰也,煮之可疗疾。”

因这诸多神异之处,让委羽山在唐末时便已成道教圣地,南宋时期达到鼎盛,时山间道观藏经万卷,四季云游道士不绝,有史可查的便有司马季主、刘奉林、杜光庭、朱霄外、范锜、董大方、赵与庆、王中立、严中、金章、杨来基、陈复朴、沈永良、褚圆图等。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根,城市因有了文化,才有经久不衰的魅力与源源不断的活力。委羽山不仅是一座道教名山,也是一座文化名山,是黄岩文化脉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 诗咏。

名人佳句,层出不穷

据说,委羽诗咏的滥觞,始于谢灵运的一首五言绝句:“山头方石静,洞口花自开。鹤背人不见,满地空绿苔。”此诗之后,委羽山仿佛被打开了某种奇妙的开关,各方文人墨客接踵而来,无不留诗咏之。

于是,有了左纬的“委羽不知何处是,倩人扶上木兰桡。”有了王十朋的“岩前方石有多好,灶里丹砂且是灵。”有了戴复古的“秋老山容瘦,云闲自去来。野人相对此,尘念倏然开。”有了郑善夫的“东海龟兹仙圣居,琅轩芝草洞天虚。”……

台州散文家作品——《白鹤翔集的记忆》,描写了委羽山曾经优美的生态环境,并入选2004年浙江省语文高考卷阅读范文。

文中写道:“忽地,惊起一池白鹤。聚集在池边的,休憩于树间的,站立于岩上的,成千上万的白鹤飞舞而起,遮掩了一角蓝天……”

❖ 左为薛萝亭照片,右为来鹤亭照片

● 藏书

藏诸名山,传之其人

古时,委羽山药草茂盛,人迹罕至,遍山蟠松,郁郁葱葱,更有白鹤栖息松间,盘旋飞舞,如此清幽之地,正是藏书佳处。

传说,轩辕黄帝在泰山封禅之后,铸神鼎炼丹,将丹法传授给玄子,并托付《丹经》,告诫他《丹经》至关重要,务必传给贤能之人。后来玄子便将《丹经》藏在委羽山中,这便是委羽山“轩辕藏经”的由来了。

《委羽山志》

轩辕黄帝以丹法传于玄子,重盟而付之以丹经,藏于委羽山,承以美玉,覆以盘石,金简玉字刻其文。

清代进士黄濬也曾仿照古人将《青华秘文》藏在委羽山大有宫中,留待有缘之人。

● 授学

名士风流,文脉永昌

黄岩,自朱熹来樊川书院讲学之后,便文风蔚然,有“东南小邹鲁“之称。作为道教仙山的委羽山也建造了许多书院讲舍,一时学风浓郁,千百年来文脉广续。

东有文献书院、紫阳书院、朱文公祠,皆祀朱子。西有“二徐宅”,是北宋高士徐中行与其三子徐庭筠的故居。父子二人皆是人品贵重的有贤之士,徐中行晚年更是在委羽山开坛授徒,引得东瓯各地学子纷纷来投,让仙山更得文气浸润。

南有文毅书院,乃黄绾为祖文毅公孔昭所建。黄绾极为喜爱委羽山,多次邀请好友郑善夫前来游学。后来,郑善夫赴约而至,两人于委羽山“相与论圣人之学”,传为佳话。

千年来,多少文人曾汇集委羽,多少故事在此间上演,岁月作古,难以逐一考究。这幅云蒸霞蔚的委羽文化长卷,前人已泼墨挥毫,留待今人续写华章。

而今,道士们每日晨钟暮鼓,朴素修行,以包容之心对待万事万物,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你若清晨前来,还能聆听一场早课,虔诚的诵经声,遵循着奇特的韵律,起起伏伏,洗涤着俗世中人茫然不定的心,正应了灵霄宝殿中对联所书:

晨钟暮鼓惊醒世间名利客

经声道号唤回苦海梦中人

《道德经》中有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家以“道”为核心,认为大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

那什么是自然?

你看,大有宫中,优美的景色与朴素的道人相得益彰,历史的厚重与新生的欢悦完美融合,无处不自然,无处不是自然。

委羽山历经无数风霜,古时众多景点现已湮没或失真。如今,对委羽山的修缮保护,延续着城市历史文脉。未来,委羽山将成为一座道文化主题公园,重建委羽十二景,再现委羽山昔日林茂竹翠,苍松挺立,草花飘香的仙灵之姿。

❖ 委羽山道文化公园

久居樊笼的人,不妨偷闲半日,在苍郁林间,在宫观回廊,寻回闲适安宁的心。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