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打响中原突围第一枪,如今走上乡村振兴路——宣化店的产业突围

旅游 湖北日报 2022-07-18 10:34

原标题:昔日打响中原突围第一枪,如今走上乡村振兴路——宣化店的产业突围

河西村有机稻田生机勃勃。

中原突围纪念馆每年接待几十万游客。

百亩太空莲基地。

旅游公路串联红色村庄。

文/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胡琼瑶 通讯员 龚红焰

图/通讯员 江车

7月8日,大悟县宣化店镇“红色茶餐厅”迎来一波来自河南的旅游团,餐厅老板陈峰一路小跑穿梭在大堂和厨房之间。

“高峰时可接待400人同时就餐。”去年,在外创业的陈峰看到家乡人气渐旺,办起了这家红色茶餐厅。

每每客人就餐后,陈峰还不忘推荐:镇上还有采摘基地、沙滩游乐场,大家多玩几天呀!

大悟宣化店镇是打响中原突围第一枪之地,丰富的红色资源每年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如何把匆匆过客变为深度游和旅居客?红色资源如何转化成乡村发展的源泉?大悟宣化店镇开始了新的探索。

一年接待量达百万人次

中原突围纪念馆,离河西村村委会不足1公里。

全国知名红色打卡地坐落在家门口,土生土长的老党员杨朝汝无比自豪。

可不知从何时起,这种自豪渐渐被蒙上了一丝尴尬。

杨朝汝的家,是去往纪念馆的必经之地。一波一波游客参观过后,时常进门询问:“有地方吃饭住宿吗?”

尽管几家村民利用自家房子办起农家乐,可接待能力不过两三桌;一些远道而来的客人想顺便带点大悟土特产,也无处采购。

看着失望离去的人群,杨朝汝心里不是个滋味。

宣化店位于大悟东北部,是具有鲜明红色印记的乡镇,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架飞机“列宁号”在这里起飞,中原突围的第一枪在这里打响。这里诞生了多位开国将军,留下了周恩来、董必武、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战斗史诗和光辉足迹。

为保护好宝贵的红色资源,大悟宣化店镇投入大量人力财力,修通了旅游公路,建设了中原突围纪念馆、中原军区政治部旧址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一年接待量达百万人次,为宣化店带来丰富的人流。可人气有了,老百姓的口袋却没有因此而鼓起来。

宣化店镇曾有建档立卡贫困村9个、贫困人口12752人,刚刚打赢了脱贫攻坚战的革命老区,正在寻找乡村振兴的“突围路”。

“红色资源,是宣化店最宝贵的财富,也是沉睡的财富,留住游客,发展红色产业是最适合的路子。”大悟县委书记余海群说。

订制留客项目

“要想留住游客,一是配套设施要跟上;二是开发有吸引力的项目。”宣化店镇党委书记潘攀思路清晰。

去年底,宣化店镇以建设红色旅游小镇为目标,因地制宜规划建设、保护修复,让红色村庄“红”味更浓。

河西村是全国200个“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之一,整合交通、水利、林业、农业农村、文旅等项目,统筹资金1000多万元投入到红色美丽村庄建设。今年初,河西村聘请浙江专业设计团队,结合村庄实际,打造鄂北风格民居、新四军大食堂、传统古作坊等核心景观,精心设计了“重走红军路”“吃忆苦思甜饭”等多项红色体验。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看到,2.3公里的“突围路”已经建成。河西村村委会副主任杨军介绍,“突围路”基本还原当时路面原貌,游客脚踏革命先烈走过的土地,重温红色历史故事。

在“突围路”的旁边,河西村种植100亩太空莲和有机稻,建起豆腐坊、刺绣坊、酿酒坊,即将开放的新四军大食堂可容纳200人就餐。

村委会鼓励农户将老旧住房改造成民宿。实行奖补政策,农户自己出资5000元,设计、施工均由村里统一安排。村民杨明忠的自家院落外墙已改造完成,老两口正忙着给房间配家具。

一直以来,宣化店没有一家像样的宾馆,无力接待大批量游客。去年5月,宣化店镇建设1625平方米的产业街区,将原有老宾馆改造成4星级的红色宾馆,街区还建有红色茶餐厅、红色旅行社、红色文化产品店。

“产业围着红色转,为游客提供吃、住、游等服务。”潘攀说。

板栗是宣化店镇的特产,以往农户都是提篮小卖。龙山村有一家板栗厂倒闭了5年,去年镇里引进新的投资人,重新修复启用,增添智能保鲜冷库、板栗清洗机、剥壳机等现代设备,板栗被加工成可口的袋装零食,冠以“宣化红”品牌,成为游客来宣化店必买的商品之一。

严畈村沙滩游乐园项目投资800万元,有民宿餐饮、亲子园、小火车观光、休闲沙滩、河道水上乐园等设施,今年3月已正式开门营业。

在云彩村,锦鲤养殖基地正在建设中,项目利用400亩废弃坑塘和荒地,变废为宝,改造成锦鲤养殖鱼塘,美丽灵动的锦鲤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将军鲤”。

宣化店镇打造“一村一品”,村村产业有特色,大胜村的猕猴桃,竹竿河的生态香米,王庆村的手工编织,严畈村的茶叶。

“有吃的,有住的,有玩的,游客来了自然不想走。”潘攀说。

“归雁”搅热山村

昔日寂静的山村人气渐旺,让在外的成功人士有了回乡发展的冲动。

90后小伙詹雷早年在河南做生意,前年春节回家,看到路通了、人多了,毅然回乡办起农产品特色商店。

“以前想回来创业,可基础条件太差,如今机会来了。”詹雷告诉记者,他收购当地农户种植的蔬菜、水果、土鸡、黑猪等农特产品,进行统一包装,进行线上线下销售。

曾经,因为贫穷,很多人离开乡村,到城市打拼,几十年间,宣化店镇诞生了一大批企业家。为了吸引他们助力家乡发展,宣化店镇建立乡贤数据库,向在外的189名成功人士发出邀请。

乡贤们带着资金、技术“回家”,带领乡亲增收致富。

余道田是宣化店镇黄寨村人,在武汉做建筑生意。2021年秋,他响应政府号召,在黄寨村流转100多亩土地,建设优质吊瓜产业园,村民既可以在产业园打工,自己也发展种植。

宣化店镇人翁端红在杭州打拼多年,成立了苏杭情连锁超市。去年,他在网上看到:武大高速今年底将正式通车,从武汉到宣化店镇只需要1小时。翁端红内心难以平静,当即做了一个决定,定向采购“宣化红”板栗、“大悟红”花生等农副产品,摆上杭州市苏杭情连锁超市货架。据了解,今年销售量预计超过500万元。

截至目前,宣化店镇与乡贤们成功签下合作意向14个,总投资额约3.8亿元,涉及农产品加工业、旅游业、餐饮服务业等领域。

一群群“归雁”搅热山村,也激发了群众的参与热情。村民高勋银的家就在红色旅游公路旁边,他办起了农家乐,把热线电话挂到醒目位置。但凡来有客人来就餐,高勋银都会如数家珍般地向他们讲述中原突围的故事。几年下来,老高的农家乐成了网红店,就餐还得提前电话预约。

在武大高速旁的一片采摘基地上,刚刚成熟的“阳光玫瑰”葡萄鲜嫩欲滴,“过往游客都会绕一脚,采摘一点带走。”基地负责人乐井军每年仅采摘收入就超过5万元。

有些种养大户拿起自拍杆,当起了“网红”,吆喝售卖自家特色农产品。去年以来,大悟建设78个村级电商服务站,贴着“宣化店”标签的农副产品,正走向全国。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