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涛,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
当学校变革与发展走向深处,中层的分量将日趋增大,作用随之日益凸显。与此同时,中层发展对于学校发展的制约性也愈发彰显,中层无力导致学校乏力、中层局限造成学校局限的现象屡见不鲜。其结果是,中层的限度,成为学校的限度。学校发展由此遭遇“中层瓶颈”。
打破瓶颈的唯一出路,是找到让中层变得强健有力的密码,使其成为学校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作为中层管理者的提拔者和提携者,这一密码首先掌握在校长手上。如何促使中层管理者走出人生转型的第一步,走好角色转换的第一步,从一开始就具有强大的内动力、内生力和内定力,至关重要。校长激活中层管理者的密码,其内核要义在于以下几方面。
转变立场。校长要帮助中层管理者走出“教师立场”,转向“中层立场”。立场的转换来自角色的转换,让中层管理者清晰认识到中层角色和教师角色的差异,是立场转变的关键。中层立场的核心是:既要面向教师,考虑教师的需要;也要朝向校长,发现校长的需要;更要在教师需要和校长需要之间架起桥梁,建立衔接,找到共识,与教师、校长以及更多的人实现“悲欢相通”。
打开格局。格局的大小,与责任的大小有关。责任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格局有多大,空间就有多大。校长要帮助中层管理者充分打开格局,使其从作为教师的格局走向作为中层的格局,即跳出教师之“格”,转入中层之“格”,在中层之“格”上重新布“局”,建立超越普通教师的“中层格局”,开始面向四面八方,朝向五湖四海……
放大视野。格局的打开,需要视野的放大。当教师成为中层管理者,首先意味着原有视野的边界得以拓展。原有工作半径的扩大,将推动思维半径的扩展,由此使其逐渐生成中层的“视野”或“视域”,把原先的“教师之眼”升级换代为“中层之眼”,拥有不同于已往的中层之眼光、眼力和眼界。中层视野和眼界的复杂独特与“愿景”有关,中层管理者不仅要形成部门发展愿景,也要秉持学校整体愿景,还需拥有时代变革愿景,进而实现“愿景融合”。
抬升高度。视野除了与广度和宽度有关之外,还与高度有关。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说:“想观察历史的走向,重点在于要用哪种高度……要看更长期整体的趋势,鸟瞰高度便有不足,必须拉高到类似太空卫星的高度,看的不是几世纪,而是几千年的跨度。这种高度能让我们一目了然……”这种全局视野与整体视域的获得,不仅需要拉长时段,还要抬升高度:当我们分别站在50米、500米、1000米和10000米的高度时,所看到的世界肯定是不一样的。人所具有的局限,常常受困于其所处的高度。所以,对于中层管理者来说,无论是角色转变、立场转变,还是格局与视野的转变,都会带来高度的转变。走上中层岗位,就是走上属于中层应有的高度,并且向新的高度仰望。
熬炼能力。最关键的是“中层胜任力”,这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已经开始不断涌现,在某种程度上,它属于职业胜任力的一部分。此外,中层管理者还需要锤炼抗压力和柔韧力。他们原先作为普通教师,承受的是来自学生、家长和领导的压力,走上中层岗位后则增加了更多的压力方,有了更大的压力面,尤其是面对“中间层”必须承受的各种压力,更需要强大的抗压力和柔韧力。毫无疑问,这是一种修炼、磨炼和锤炼,更是一种熬炼,所有人的成长,都是炼出来、磨出来和熬出来的。只有经历了如此千锤百炼、千磨万熬,甚至“千刀万剐”之后,中层管理者才会拥有强大且平和的心境,能够接纳意见或异议,接受批评或指责,承受委屈或刁难,成为校长信任和放心的干部。
唤醒自觉。校长对中层管理者的引领和帮助,始终只是外力,中层管理者的成长最终还是要靠内力,需要其自身的生命自觉,包括自觉转换立场、自觉打开格局、自觉放大视野、自觉抬升高度、自觉熬炼能力等。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意识到,走上中层岗位,这是挑战自我的一次机遇,更是自我跃升的一个平台。只有生成并拥有这样的自觉,中层管理者才会成为拥有内生力的精神强健之人。
在促进中层管理者不断强健有力的过程中,作为引领者、帮助者的校长,要充分运用上述这些密码。此外,校长还需要有充分的包容、充分的耐心以及充分的柔韧,能够以柔韧之心对待中层管理者成长中遭遇的误区、困难、障碍和挫折,这也是校长“柔韧力”的体现。
来源:《中小学管理》2022年第7期 · 卷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