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新疆如何办好博物馆这所“大学校”

旅游 博尔塔拉报 2022-07-12 20:36

原标题:看新疆如何办好博物馆这所“大学校”

7月7日,乌鲁木齐市建设局(人防办)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市区)石油新村街道锦域社区“访惠聚”工作队联合社区,邀请辖区居民、结对亲戚来到新疆博物馆参观,近距离了解新疆的历史文化和发展历程,进一步激发大家爱国、爱疆的热情。孙振嵩 摄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银璐

古尔邦节假期,开馆1个多月的新疆博物馆二期新馆迎来又一轮观展热潮,每天接待游客超过5000人,开馆至今已累计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从恢宏大气的大中型博物馆到各美其美的小型博物馆,从数量众多的国有博物馆到分布各地的特色博物馆,近年来我区博物馆大踏步向前发展,质量与数量同步提升,不断发挥着博物馆的“大学校”作用。

“7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老专家回信中说,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文博工作者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总书记亲切的话语,表达了对文博工作者深深的关注、浓浓的关心、充分的肯定。”新疆博物馆党委书记何嘉表示,这封回信令人深受鼓舞、倍感振奋,作为文博工作者,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做好各项工作,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定文化自信,深化学术研究,创新展览展示,推动文物活化利用,推进文明交流互鉴,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为发展文博事业、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断作出新贡献。

创新展览展示

“唐代丝绸之路上的货品出关原来有这么多规定啊,见识了。”7月9日,新疆博物馆二期新馆的“新疆历史文物展”隋唐展厅的互动墙面上,观众好奇地玩着互动游戏。

二期新馆投用后,观众接待能力增长至每年200万人次,较之前提高一倍,这座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如今真正成为城市的打卡地。“新疆历史文物展”集中展示先秦至清代精品文物1570件(组),其中有近500件是首次与公众见面。新疆博物馆馆长于志勇介绍,这次新展出的文物体现着新疆考古的新成果、新发现、新研究。目前新疆入选历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11项成果,有8项在各朝代的展厅出现。

7月4日,浙江师范大学留学生在新疆博物馆参观。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谢龙 摄

据悉,新疆现有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246家,其中综合类国有博物馆108家,行业类博物馆105家,非国有博物馆33家。目前,多家博物馆陆续完成数字化提升。哈密市文博院(博物馆)成为全国第一家将MR混合现实体验终端投入应用的博物馆,在“哈密古代文明陈列厅”里,只要戴上MR眼镜,观众用手指点击前方,文物就会来到眼前,并多角度展示,其材质、大小、工艺、年代介绍等都会一一出现。在北庭高昌回鹘佛寺遗址博物馆里,观众在光影技术打造的空间里,可以看到遗址被拆解又重新组合的过程,了解其建筑结构。阿克苏地区文博院(博物馆)数字化展厅,采用VR、3D触控交互等技术,让观众在克孜尔石窟、克孜尔尕哈烽燧、苏巴什佛寺之间自由穿越。在新疆博物馆的“全景科普服务观众”项目中,观众用手就可以放大、移动“文物”,尝试陈列布展和修复的过程。“创新展览展示,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带来全新的视觉和体感感受。观众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历代中央王朝统辖治理新疆的过程,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内涵,以及新疆为丝绸之路互鉴融通作出的重要贡献。”于志勇说。

今年印发的《自治区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十四五”期间,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特色鲜明、体制完善、功能完备的博物馆事业发展格局,实施新疆博物馆创建计划,重点培育1家代表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引领行业发展的世界一流博物馆,全区博物馆总数突破300家,博物馆发展质量显著提升。

彰显特色魅力

今年5月,新疆日报报史馆、新疆地质矿产博物馆、阿尔泰山中草药博物馆、昌吉恐龙馆、新疆新辉红色记忆博物馆、百年喀什馆、阿克苏地区柯柯牙纪念馆等25家自治区特色博物馆获授牌。这些特色博物馆覆盖全区14个地州市,它们或呈现新疆地域特色,或彰显不同行业特点,或围绕红色基因传承,或反映当代主题,或填补某领域空白,满足了各族群众多层次的文化需求。

截至目前,全疆拥有上百家特色博物馆。其中,景区类博物馆15家,行业类博物馆30家,其他类博物馆60家。“这些不同主题的博物馆,不仅丰富了新疆博物馆体系,还能满足各族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博物馆与革命文物工作处副处长王金文说。

新疆日报报史馆有300余幅图片、文献、报纸版面,180多件实物、手稿、图书以及音视频资源、电子阅报屏等,展陈集党建元素、报业元素、历史感于一体,集中展示了新疆日报与共和国风雨同行、与党和人民心心相印的70余载光辉历程,描绘了新疆各族儿女在祖国怀抱中团结奋进的华彩篇章。该馆于2019年12月对外开放,目前已成为自治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自治区直属机关党员教育基地及自治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践教育基地。“新疆日报报史馆不断丰富内容和形式,专门开设了适合中小学生的研学课程。”新疆日报报史馆负责人说,以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为主,在发展理念、技术、手段、业态等方面创新,把知识性、娱乐性、互动性很好地结合起来,是特色博物馆发展突破的新方向。

“昭苏天马博物馆不仅有青铜器、陶器、石器等的展示,还设有与文物和天马相关文创产品的售卖区域。”昭苏县文博院院长乌云其米格介绍。

“我们要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多类型博物馆的建设,让它们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服务人民美好生活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作用。”王金文说。

推动活化利用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茶具、“虎纹金牌”雪糕、“王者出行图”扇灯,“墩德布拉克岩画”布包、“共命鸟织锦”筷子礼盒……在新疆各地的博物馆里,文创产品和文创情景剧式展演,以鲜活实用的形象和价值让越来越多的文物融入当下生活。

《自治区“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中提出,鼓励各级博物馆、各类文化企业依托丰富的文物资源开发兼具艺术性与实用性、能够适应现代生活需要、符合市场消费需求的文化创意产品。

“文创实现了让游客把‘文物’带回家。新疆文物资源丰富,给了文创工作者无穷的创作灵感,也给了他们挖掘文物文化内涵,让博物馆文创展台更有吸引力的底气。”新疆博物馆文创部负责人关懿说。

阿勒泰地区文博院文物保护科的卓娅·巴合提负责讲解时,总会向游客讲述文创背后的故事。“文创把文物本身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融入了生活美学,让大众触摸、使用文物元素,这是活化利用的重点。”卓娅说,文物文创是外界真实、立体、全面认识新疆,读懂新疆故事的重要途径。

文物活化舞台剧《千年之语》6月在新疆博物馆作为常驻演出登场,这被称作“一种更高级别的文创展示”。龟兹乐舞的精妙、小河人群的生活场景、唐代学堂的妙趣,吸引着观众了解相关历史。

“很精彩的舞台剧,让我认识了多元文化底蕴的新疆。”7月9日,成都游客蔡美然说,她是一名历史老师,《千年之语》让她有了更生动的授课素材。

越来越多的新疆文创产品以“创”求新、以“文”育人,不断“活起来”“火起来”,让文脉传承弦歌不辍、历久弥新。

“守护过去的辉煌,珍惜今天的资源,孕育未来的希望。总书记对文博工作者的寄语,让我们更加坚信,文博事业大有可为,文博工作者舞台广阔。”何嘉说。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