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舍河沿岸的海口府城。特约记者 龙泉 摄
三亚崖州古城。 海南日报记者 张杰 摄
定安古城。韩保献 摄
地名不仅是地理范围的标注,也是历史文化的载体。很多流传已久的地名,承载着重要的历史发展和地理变迁信息。
时光飞逝,当今天的人们再次走进海南岛的那些古城、古镇、古村,借助仅有的物质遗存已无法窥其历史全貌,而地名则以一种静默的方式,向我们讲述着这座岛屿的古今之变。
一个“旧”字,记录沿革
海南这块宝地,自公元前110年汉武帝设珠崖、儋耳二郡直接管辖以来,行政区划屡有调整,各级治所多次变更。
打开地图,你会发现,万宁市大茂镇和长丰镇,各有一个旧州村。原来,在汉代万宁隶属珠崖郡。至唐贞观年间,朝廷在万宁设置万安县。唐龙朔二年(公元662年),万安县升级为万安州,州治就设在今大茂镇旧州村。这里曾筑起土城,后被荒置,久成废墟。直到明代,郑、林两姓人员到此定居,逐渐繁衍发展成村,并将“旧州”作为村名。至于长丰镇的旧州村,因年代久远,其名称来源已不可考。
除了因州治变迁产生的地名,海南也有因县治变迁产生的地名。比如在琼海和昌江——海南岛的一东一西,各有一个旧县村。
昌江旧县村位于该县昌化镇。公元前110年儋耳郡设立后,朝廷设至来县,县衙就在今昌化镇旧县村。
再来说说琼海潭门镇的旧县村。众所周知,如今的琼海,是20世纪50年代末由乐会县、琼东县合并而成。乐会县始建于唐显庆五年(公元660年),隶属琼州。元至元二十八年(公元1291年),平章阔里吉思平黎,将乐会县的一部分划出来,单独设会同县,并在梁堀村(今大路镇附近)设县衙。元皇庆元年(公元1312年),土酋王高一把火烧了会同县治所,该县县衙因此迁至今潭门镇。后来,该县治所又迁往端山(今塔洋镇),当地百姓得以在位于潭门的原址建村,并取名“旧县村”。
除了旧州村、旧县村,海南还有3个以“城”命名的行政区域:老城、乐城、昌城。这3个地方都曾是县治所。
老城镇位于澄迈县北部,东连海口,北临琼州海峡。叫它老城,它到底有多老呢?据史料记载,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澄迈县设立,隶属珠崖郡,县治就在澄江坡(即今老城)。直至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县治迁至金江镇,这里作为县城的历史方才结束。
乐城是乐会古城的简称,也是古时乐会县衙所在地。作为乐会县的政治、经济中心,这里也曾“码头桅杆林立船来人往”。如今,乐城是一个村庄和自贸港重点园区的名称。傍晚时分,走进位于琼海博鳌镇的乐城村,只见道路两旁的棕榈树长得郁郁葱葱,城隍庙、石砖古道、古县衙立柱、古城墙,仿佛在无声诉说着这里的辉煌历史。
昌城村是昌江昌化镇的一个古村落。昌城又称昌化城,是古昌化县的县治所在地。古昌化城池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现存城墙、壕沟等遗迹。
两座小岛,都有名堂
海口北部有两个风光怡人的小岛,一个是新埠岛,一个是海甸岛。这两个小岛的诞生,离不开南渡江。
南渡江是海南第一大河,发源于海南中部山区,在汇聚了无数条小溪后,便有了移山填海的力量。它每年要携带约50万吨泥沙入海,在海口北部流入琼州海峡。这些泥沙沉积在三角洲地带,日复一日,形成了若干个冲积岛,海甸岛、新埠岛便由此来。
海甸岛作为海口的一张亮丽名片,以前有个很接地气的名字——海田,即老百姓口语中的“海边的田”。“埠”多指有码头的商埠,“新”是相对“旧”“老”而言,表明事物出现较晚。据专家考证,隋唐前南渡江从博冲河口入海,冲积形成白沙陆地,之后白沙下游又相继出现了海田、关厂、外沙等陆地,外沙逐渐发展成为如今的新埠岛。
清光绪年间,两广总督张之洞临琼视察海口水师防务时,看见海田村一带生机盎然,海上轻雾缭绕,犹如人间仙境,想起明太祖朱元璋曾在《劳海南卫指挥敕》中以“南溟之浩瀚,中有奇甸,方数千里”形容海南岛,故将海田岛改名为海甸岛,意为“南海之甸园”。
山水田园,“名”记乡愁
作为海南岛的拓荒者,黎族先民把对自然和生活的认识融入地名之中。
古时,五指山一带的黎族人靠采集狩猎为生,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一年一砍山,几年一搬家。”他们通过燃烧草木获取草木灰,在山坡上种植山栏稻,而采用这种较为原始的耕作方式,往往需要频繁更换种稻地点。正因如此,他们常易址而居。
五指山市毛阳镇初保村依山而建,是一个保留了传统民居特色的黎族村落。很少有人知道,该村村民原来并不居住在这里。初保村原址也位于山区,因所在区域地势地貌形似猪槽而得名。后因人多地少、民生艰难,村民们搬至现址。搬家后,村前有成片的梯田,村民们便根据新的环境特征,取了新村名——德什龙村,意为“在大水田上面的村寨”,但对外仍称初保村,以方便原籍居民及其他人寻找。
如今,初保村又有不少人迁入新的居民点生活,那里叫初保新村。从初保村到德什龙村,再到初保新村,村名记录着村民们生活变迁的历史。
地名,是指引人们回家的路标。养育你我的那方山水田园,就是故乡在我们头脑中的模样。不论是描述地势地貌的老名,还是赞美广袤田野的新名,地名承载了黎族群众对大自然的尊重和热爱,以及在漫长岁月里延绵不断的乡愁。
趣说地名
《三国演义》里,两军对峙,为首的将领一般会先自报家门,即地名加姓名。比如常山(石家庄)赵子龙、五原郡(包头)吕奉先、温县(焦作)司马懿……这些地名沾染了英雄们的豪气,脍炙人口,流传至今。
而在海南岛,则有一些地名趣味十足,令人过目难忘。这些有趣的地名,细细说来,各具风采。
有的与名校同名。白沙有南开(乡),万宁有北大(镇),海口还有南大(桥)。更有意思的是,北大镇曾有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名为北大学校。从该校毕业的学生,可以逢人就说:“我是北大毕业的。”
有的有明星气质。东方的马龙村,海口的那英村,与球星马龙、歌星那英名字一样,气质自然不俗。
有的颇具国际范。乐东有个罗马村,临高有个美国村,海口还有个美元村。
还有的颠覆你的想象。比如,就地理方位而言:东方市在海南岛的西部;南沙路在中沙路的北边,东沙路在西沙路的西边。就隶属关系而言:乐东有个白沙村,陵水有个临高村,海口还有个三亚社区。
有的字面意思就很有故事。比如,昌江的王炸村,霸气外露;白沙的天堂村,人间乐土;文昌会文镇有个宝藏村,该村虽然没有宝藏,但留下了英雄的传说。从该村走出去的陶杏春,参加过淞沪会战、四行仓库保卫战,是电影《八佰》的人物原型“八百壮士”中的一员。(文\本刊特约撰稿 夏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