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旅游彻底火了,这段时间独库公路变成了“堵哭公路”,号称国内1/3的游客都在这里了,剩下的1/3在西藏,另外1/3在云南。
虽然有夸张的成分,但也说明了夏季是新疆旅游旺季,去新疆旅游的人非常多。
如果你正在新疆旅游,或者未来要去新疆,请一定要记得:在沙漠里看到野生西瓜,千万不要随意吃,真的渴死都不能吃路边的野生西瓜。
事情是这样的,咱们吃的西瓜香甜无比,汁水又多,简直是夏季解暑神器。但是在沙漠里生长的西瓜,并不一定是无人播种的食用西瓜,而是一种剧毒西瓜:药西瓜。
这种西瓜非常具有迷惑性,长相和藤蔓都和西瓜相差无几,甚至连西瓜上的纹路都和西瓜相似,藤蔓上的叶子也是带有裂状的,只不过看起来像是管理不善,药西瓜的个头没有我们常见的西瓜那么大。
砸开一看:“嚯,生瓜蛋子!”里面的种子甚至比果肉还要多。
如果发现是这种西瓜,一定不要抱着好奇的态度尝尝它的味道,因为它可是有剧毒的。
药西瓜
药西瓜是葫芦科、西瓜属植物,一年或者多年生植物,自然状态下匍匐或者半直立生长,和西瓜很类似。
和西瓜不同的是,药西瓜的纹路并不是翠绿和白色的组合,而是翠绿和黄色的组合,随着药西瓜的成熟,整个西瓜还会变成黄色。
这种西瓜全株都有毒,果实中也是如此,误吃之后可能会出现头晕,拉肚子等多种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以免病情继续发展。
事实上,药西瓜有毒并不是稀罕事,因为西瓜的祖先也是有毒的。
西瓜和药西瓜一样,都属于葫芦科的植物,葫芦科许多植物都有毒,比如:西瓜,西葫芦等,它们能产生有毒的类固醇类化合物葫芦素(cucurbitacin),这种毒素能够让它们避免被食草动物吃掉。
尤其是在高温、干旱的环境中生长的西葫芦,或者葫芦科的其他植物,内部会积累高浓度的葫芦素,吃起来会更苦,毒素也就越多,如果误食带有苦味的葫芦科植物,有可能引起胃痉挛和腹泻。
可能会有网友表示:我天天吃西葫芦,西瓜也没啥事啊,为啥我没有中毒呢?
之所以葫芦科的很多植物都被纳入了蔬菜行列,其实要人类在演化过程中将有毒的植物驯化成了无毒的蔬菜。
就拿西瓜来说吧,西瓜祖先其实又苦又有毒,种子比果肉还多,和药西瓜的区别没那么大,根本就不是人吃的。
西瓜祖先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曾经发表过一篇文章,文章显示苏丹野西瓜和现代西瓜之间存在着基因相似性,苏丹野西瓜可能就是我们吃的西瓜“祖先”。
但是苏丹野西瓜是白瓤,果肉并不甜,而且没熟透的野西瓜有毒性,吃完后就会上吐下泻,主要用作家禽家畜饲料。
苏丹地处沙漠之中,沙漠之中最缺的是什么:水!
西瓜富含水分,虽然味道不好吃,但在缺水的沙漠,苏丹也会背着几个熟透的野西瓜穿越沙漠,在路上补充水分。
就这样,野西瓜从苏丹流传到了埃及,在这里,西瓜被人类所驯化,人类在驯化西瓜的过程中不仅仅祛除了野西瓜的毒素,而且还把原先是苦味的西瓜变成了甜味,这下西瓜就从动物饲料变成人类甜品,因为这个特性,它又从埃及等地扩散到全球。
西瓜育种
西瓜,之所以名叫西瓜,是因为它是从西域各国传到我国的,在宋朝开始又逐渐在中原地区流行,并得到大规模种植。
虽然从宋朝时西瓜就已经出现在我们的餐桌上,但在过去,人们吃到的西瓜远没有现在的香甜。
下面这个西瓜,是绘制于17世纪的油画,从这里可以看出西瓜果皮较厚,果肉较硬,而且白筋多,瓜子也非常多,其实并没有那么好吃。
下面这两个画面,是86版《西游记》,孙悟空将黄眉老佛吸引到瓜田中,黄眉老佛打开一个西瓜,从画面中能明显看出,当时的西瓜也是白筋较多,虽然果肉已经红了,但从画面上看明显就不是“好瓜”。
现在我们吃的西瓜甜美多汁先不说,西瓜内部明显没有白筋,甚至还有无籽西瓜,西瓜口味相对于几十年前有了质的提升。
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吴明珠奶奶!
吴明珠奶奶和袁隆平爷爷是同学,两人一个种瓜,一个种稻,吴明珠奶奶刚毕业时,就自愿申请去新疆种瓜。
为了培育出好吃又好卖的西瓜,吴明珠奶奶常常和同事一起寻访田间地头寻找西瓜种,听说哪里有西瓜就去哪里考察。
就这样花费了3年多的时间,收集了44个当地瓜种,并扎根田间地头种西瓜,研究西瓜,白天和瓜农一起下地劳作,晚上点灯看资料。
耗费多年,吴明珠奶奶成功培育出了29个品种,其中西瓜早、中、晚熟配套品种10个,甜瓜品种19个。要知道,育种是一件非常耗时耗力的事情,有些育种学家一辈子能培育一个品种已经了不起,而吴明珠奶奶却培育了29个。
现如今我们吃的西瓜中,有不少就是吴明珠奶奶的功劳,比如“8424”,这是她在1984年以第24号样本培育而成。
从有毒的野西瓜,到人类驯化掉毒性,增加甜味;从皮糙肉厚难吃的西瓜,再到香甜多汁,消暑神器。
西瓜从一开始并不是为了满足人类的口腹之欲而诞生,相反却和药西瓜一样演化出毒素避免人类摘食,是人类一步步的努力,将它驯化成了如今的模样。尤其是咱们中国人,吃能到这么好吃又这么廉价的西瓜,千万不能忘记吴明珠奶奶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