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在2500多年前,古越国为阻挡吴国的进攻,当时的相国范蠡就受命筑城屯兵于杭州钱塘江边的西兴渡扼守门户。因为地理位置优越,这里又有“浙东首地,宁、绍、台之襟喉”的说法,借助运河很快就发展成为百货骈陈、商舶云集的南北物资转运地,也就是如今西兴古镇的前身。
当我第一次来到这里,感觉有点出乎意料的冷清,站在中间的“屋子桥”上,再往两边张望,似乎都能看到尽头,可见它的面积并不大。通过航拍,果然一目了然:除河沟两边的老旧建筑外,另有呈“丁”字形相交的两条老巷,就算是西兴的全部了。四周除少量田地和绿化外,已经尽数被现代住宅和办公楼包围,如此环境下,反倒给古镇更增添了“闹中取静”的味道。
其实杭州这段时间因为人工降雨,室外温度已经降到了40以下,在炎炎夏日里,还算舒适。但傍晚时分的西兴古镇,仍然显得有些落寞,几乎没什么游客。我倒是对这样的氛围十分喜欢,略显孤独的行走,在自己的脚步声中观察这个世界。
注意到河沟里的水实在有些混浊,很伤“景区的风雅”,于是专门跟老宅门口踱步的本地居民打听了下,得到的回答竟然是“一直就是这样的”,顿时有点惊诧起来,如此原生态且不拘小节的江南古镇,走到哪里似乎都很少见。
有意思的是别看河水很脏,生态却不错。除了水中央的美人蕉和各种水草,在靠近岸边的石缝以及“滩涂”之上,竟然还有不少野生小螃蟹和鱼虾惬意地生活着。这不,在我拍照的时候,一对父子正好过来捉螃蟹,因为经常“受惊”,这些小家伙早就变得十分机敏,稍微有点动静就会钻到水里泥里或者缝隙里。好在他们也算是“老猎手”了,配合默契,大的捏着专用的蟹钳四处游走,小的护着装蟹的水桶紧随,很快就有了十多只的收获。只是这种野生的螃蟹都很小,我小时候也抓过,主要的乐趣还是在于抓捕的过程。
西兴古镇的生活气息浓厚,当地居民大多保留着老底子的习惯,穿行在斑驳的旧街老巷,似乎回到了童年,甚至穿越到了更早的年代。因此个人觉得这里是仅次于馒头山的,比较有老杭州特色的地方,喜欢此类风格的朋友,一定要来打个卡。
古代的舟楫商舶由于水位的落差,皆需翻塘过堤,另行装船,这一卸一装,使得西兴出现了一个殊特的行业“过塘行”。这也是小镇从业人数最多,竞争最为激烈的行当。据统计,在西兴最鼎盛时,镇上所开设的过塘行多达72家,就算饱经岁月沧桑,至今仍有几家过塘行的门面得以保留下来。不过我来的时候,吃到的都是“闭门羹”,具体里面怎么样,且看以后分解了。(图文作者:阿陆,谢绝转载哦,欢迎关注收藏和点赞)
另外,西兴还拥有32家茶店、16家烟行、12家南货店、9家油烛店、8家饭店、2家药店,以及悦昌黄鱼行、杨永和棉布店、潘增大南货店、顺祥肉店、裕康米店、关福豆腐店、庆记酒店、汪德义酒酱坊、沈福泰盐店、傅合兴饭店、徐寿均木匠店、杨永和布店、尧根竹器店、孔水金裁缝店等数十家店铺。由于日夜兼营的特点,西兴的灯笼业也极其兴旺,专事灯笼制作的民众就多达数百人,专营灯器的作坊也多达6家。所以这个古镇虽然其貌不扬,这历史底蕴如果要认真追究起来,估计话个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别看西兴古镇的规模不大,原本却有大小两座城隍庙,均尊越国大夫范蠡为城隍。大城隍庙位于浙东运河源头,现在尚存护栏及石狮一对,护栏上刻有“福泽长流”四个楷书大字,隐约可见,石板下的涵洞即为浙东运河之头的龙口闸。
镇子里的古迹不少,很多都已经融入了当地人的生活, 到这里游玩,也许不经意间,就能遇见几百上千年前古人留下的石门水闸等遗址,虽然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仍在向过往的路人诉说它们曾经的故事。
随着钱塘江江面变窄和近代城市建设的蓬勃发展,西兴古镇渐渐失去水陆要冲的优势,衰落一时,以至于现在很多杭州人都没听说过它。其实到古镇的交通非常方便,除了自驾,也可以坐地铁1号线在西兴站下,从D出口出来后往前走200来米左转,再直行500米左右就能到。最近的公交车站是龙图庙桥站,362M路公交车可达。乘坐195路、340路、586路和8225路公交车到阡陌路滨兴路口站下车,距离古镇也只有340几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