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是其中部的一个最大的岛屿之一,也是地球上排名第11位的大岛。不过,这个岛引人注意的不是它的面积大,而是它的形状很奇特,酷似中国汉字的“斤”字,由四个长而狭窄的半岛向北、东北、东南和南伸出。
苏拉威西岛拥有许多世界上最独特的生命形式,在这里可以看到高等动物和低等动物生活在一起的有趣场景。鸟类也有34%是当地特有品种,把蛋产在土坑里靠烂叶温度来孵化小宝宝的大脚鸟就是其中之一。
01大脚鸟:头上耸立着独特的盔,一双大大的腿脚强健有力,虽是鸟类但不爱飞行
大脚鸟又叫苏拉冢雉,也有人叫苏拉威西冢雉、西里伯斯大头鸡、营冢鸟,是印尼国宝。
苏拉冢雉看起来像一只漂亮的公鸡,虽然也是鸟类,但它们不爱飞行,更喜欢像鸡一样四处奔走,弄得很多鸟都瞅不起它们。
一般来说,冢雉可从形态分类为苏拉冢雉、摩鹿加冢雉、眼斑冢雉、丛冢雉、营冢雉,不少种类因人类过度狩猎和栖息地遭受破坏,而濒临灭绝或从部分地区消失。
作为一种大型的地栖鸟类,苏拉冢雉长相十分奇特,头顶上耸立着独特的盔——羽冠,像戴着一顶帽子,很容易辨认。它体大如鸡,体长50—70厘米;有一对红扑扑的小脸蛋,嘴呈圆锥状,为黄绿色,短厚而弯曲,脸上眼睛周围有粉红色;头部、颈部和尾羽的上面均为铁灰色,背部栗色,胸部和腹部为红褐色。
最为神奇的是,它那双大大的腿脚,强健有力,有一部分裸出,呈黄绿色,与大公鸡相似,但后爪特别长,非常适合挖坑和推土填穴的工作,所以被人称为“大脚鸟”,当然与鸵鸟相比,那是小巫见大巫了。
苏拉冢雉栖息在低地森林以及农田附近的灌木丛里,仅分布于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岛、班加岛和苏拉群岛。它们性情孤僻,喜欢在夜间活动,常常单独活动,即使是繁殖季节也很少成对活动。它们主要吃各种植物的花、种子以及各种果实,也吃白蚁、甲虫及其他细小的无脊椎动物。
02造窝:挖一个大坑,叼来杂草与枯叶,扔进坑里就是一个家
众所周知,绝大多数鸟妈妈都是亲自孵卵并照顾雏鸟长大,每到繁殖季节,大多数雌鸟都把卵产在窝里,然后趴在卵上,用体温来孵卵。但苏拉冢雉妈妈却是用“挖坑”的另类方式孵蛋,而且只管下蛋,不管雏鸟。
苏拉威西岛条件恶劣,昼夜温差很大,为了能保证自己的卵得到一定的温度正常孵化,每年秋天,雄鸟就开始了给未来的宝宝们营造一个大大的孵化室。
先用自己强壮的双脚,不分早晚,在地面不断刨土,花了1-2周的时间挖出一个约深1米、直径2.5米的大坑,接着要做的就是,叼来一些枯枝、杂草、乱叶等植物残渣扔进坑里。
很多时候,为了填满这个大坑,雄冢雉会把方圆几十米甚至上百米内的植物枯枝烂叶都叼回来,这个对于它们的体型来说,绝对是个类似人类修建高楼的大工程。
有人要问了,雌鸟去哪里了呢,雪灵谷想告诉大家的是,你作为“男鸟”,没有新房子,谁姑娘家家的(女鸟)会嫁给你呀!
03产卵:雌鸟产卵后就完事大吉,四处“旅游”也不回家,把孵鸟的任务交给了雄鸟
从旱季忙到雨季来临,雄鸟建造的“新房”终于可以投入使用了——因为只有下过雨后,雨水渗入底层,枯枝落叶才会发酵,并产生热量。
当“新房”内部的温度达到33.3℃时,一直守侯在旁的雄鸟便登上冢顶,在上面扒开一个深洞,大声招呼雌鸟前来产卵。雌鸟看到这么漂亮的房子,就会搬过来住,开始产卵。就这样,每隔2-3天,雌鸟就产下一枚卵,最多能产35个。每枚卵的重量都很大,约有家鸡大小的5倍左右。
这时,雄鸟并不闲着,一边守着雌鸟,一边把卵的尖头朝下竖着放好。奇怪的是,这跟其他鸟把卵平放的方式完全不同。鸟类学家找到了原因:因为鸟卵内都有一个活动的气室,如果它们的卵是平放的,气室就会移到胚胎上方,随着发育,气室会越变越大,压迫胚胎。
雌鸟在“孵化室”里把卵产完了后,这时雌鸟就完事大吉,也算完成了任务,扬长而去旅游了,再也不用回到土冢,也不对土冢中的温度进行调控。
后续填坑以及 “日常管理”就由雄鸟来做。雄鸟急急忙忙把挖出来的沙土再堆上去,形成一座直径约3米、高约0.6米像墓穴一样的大土冢。你不要以为这事就这么玩了,雄鸟也可以休息了,其实,事情还没完,才刚刚开始。
04孵鸟:借树叶腐烂发酵产生的热量孵卵,为了鸟宝宝,雄鸟一年几乎要辛苦10个月
很快,冢内各种植物叶子堆积发酵,温度升高,卵逐渐开始孵化。但是营冢鸟卵孵化时需要较恒定的温度,而堆肥发酵产热很难做到恒温。
为了克服这一矛盾,聪明的雄鸟一天到晚守在孵化室旁边,还在树叶堆上打一个小洞,用翅翼下部无羽的部分贴进腐土堆或把头深深地探进去,用自己的皮肤当做“温度计”感知里面的温度高低。
在孵鸟这漫长的日子里,堆积物的腐烂发热情况和外界气温都在不断变化。春天,天气比较暖和,雄鸟每2-3天在树叶堆上打一个洞,排除过多的热量。
夏天,太阳辐射强烈,如果温度高于34℃,雄鸟便加厚树叶堆上的泥土,以免太阳过度烘烤。每天清晨天气凉爽时它还扒开泥土,让墓冢通风降温。
到了秋天,树叶产热和太阳辐射都在减弱,温度低于33℃,雄鸟在正午时才揭开泥土,让太阳将树叶堆和泥土晒暖,然后再将泥土重新盖在树叶堆上。
从秋到冬,从春至夏,雄鸟几乎要辛苦10个月左右,单单堆积这个巨大的孵化房就要花上4个月的时间。它是如此尽职,竟能成功地将冢内的温度控制在33.3℃左右,上下偏差不超过1℃的范围。
05出窝:刚出生的小鸟24小时后就能飞翔,不识其父母
在雄鸟精心呵护下,经过9-12周的孵化期,雏鸟在土下约90厘米深处破壳而出 ,令人惊奇的是,这些雏鸟不仅要啄破蛋壳,而且还要从卵室开始挖洞,经过艰难的15-20小时才得以钻出卵室,见到外面陌生的世界。
独立的生活也许从此就开始了,因为它们的“父母”对它一点儿也不关心,视它们如路人,就好像不是它亲生的。同样,这些刚出生的小雏鸟也不认其“父母”,就连天天为它辛勤劳作的“父亲”也不认。
它们出世一小时后,就能在地面拍翅奔跑。一天后就能笨拙低飞,有时甚至能飞到矮树枝上休息。就这样离开了“父母”自谋生路去了。它们会自行觅食及保护自己,免受蜥蜴、野猪或野猫等掠食者的袭击。
大约一年后,雄鸟发育成熟,它们也能像“父母”那样从事辛苦的营冢工作了。这种习性纯粹出于本能,因为它们从来没有向雄鸟学习过,话说,也没地方学习呀。
结语:最心大的妈妈,管生蛋不管孵蛋
除了苏拉营冢这样挖坑筑“坟”的,有些种类的家雉干脆直接在沙滩或者森林中挖个坑后产下卵,覆盖沙土后就不闻不问,白完全依靠阳光、火山带来的热量孵卵,堪称自然界“最心大”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