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舒舒
天堂是图书馆的样子,繁华是上海的样子,淮海中路上,则是人间繁华最好的写实。
如果说,北京长大的我对长安街是爱的深沉,那么对淮海中路的爱,就是人性最肤浅的那一层,但爱的比深沉更真诚。
上周,我开着一辆单电机长续航版本的极星2去了一趟淮海中路,这里所有店面出入仍需出示72小时内有效核酸码,无一堂食,如果不想拿着一杯咖啡逛大街,你可以找少数在门口有座位的露天咖啡厅。
三步潮牌商场PRADA,五步洋房别墅弄堂里,梧桐郁郁苍苍,街道两旁穿行着上海街景中最多的美人,保时捷是这里的买菜车,迈凯伦是轰鸣的常客。
在这里,终于有了2022年以来,最应该是上海的样子。
淮海中路于上海而言,就像银座于东京,香榭丽舍于巴黎,第五大道于纽约,是华美的衣裳,是百年的高傲,更是时间流淌而下积累成独一无二的魔都文化。
用很多“最”去形容它都不怕违反广告法,最美丽,最摩登,最有上海腔调,最具情调,最浪漫也最昂贵。
从路东段到路西段,会爱上的大抵是如下。
重庆南路高架下来,淮海中路上的全国土特产食品商场队伍排得老长,别的城市这种开在市中心又是这种名字的店面,基本上都是忽悠外地人的,但是这里排队的都是再正宗不过的上海爷叔和上海阿姨。
现在这个时候基本上都是排队买酱菜的,我和一个阿姨聊天,阿姨说家里的虾籽酱油早就吃完了,特地过来买两瓶。另一个爷叔是冲着什锦菜和萝卜头来的,腐乳和黑酱瓜也要买一点,这里开了好多年了,味道吃惯了,又赶上疫情只想多囤点在家里。
如果不是疫情,这里的鲜肉月饼会排起更长的队伍,去年吃过这边出的两块泰康月饼,本地朋友排了半个多小时队才买到的,他说,你吃过这家的鲜肉月饼再吃别家就知道好坏了。
我看过配方,爱森肉做馅,除了本身调味配方特别美味之外,半冻肉也是好吃的秘诀,说是比冷冻肉更能体现鲜美,反正尝过就知道,新世界大门藏在肉馅里。
往前走一点的年轻力中心,基本是所有潮人的风向标,这里原来是华亭伊势丹百货,关了好几年之后,由TX淮海开成了上海首家“策展型零售空间”。
年轻力中心没开之前,其实淮海中路这一段没有现在这么繁华,开了之后年轻人暴增,摄像小哥哥说,淮海中路上就属这边拍到的好看姑娘最多。
所有女生对这里最深的印象就是太好拍照了,一楼到九楼全是各路潮牌买手店,还有各种快闪和艺术展览,或者不夸张地说,这里每个店面都更像是一个小型展览馆。
印象深刻的,有之前光明集团旗下的娃娃雪糕出了个藤椒巧克力口味,就是在这里做的大型装置和快闪店。
泽田本家的铜锣烧,和NO COFFEE SHA.CHINA的咖啡店几乎连在一起,就在年轻力中心楼下,这边的露天位置属于两家的消费者,左手咖啡右手铜锣烧是常规操作。
莫名想到了从小到大听过的一个焦圈儿和豆汁店的故事,这个食物只有北京人才懂了,就是一家卖焦圈儿,一家卖豆汁,两家店挨着所以生意互相红火,有天卖焦圈儿的觉得卖豆汁的是占了自家便宜,就也开始卖豆汁儿抢老伙计的生意,直到卖豆汁儿的搬走,卖焦圈儿的生意也每况愈下,才知道是互帮互助的关系。
从某种程度上,这两家也是互帮互助的关系,不过这是上海才有的“腔调互助”。
淮海中路和成都南路交界处是老大昌,和全国食品商场差不多,是上海本地人最爱光顾的店面之一。这边最出名的是鲜肉月饼和蝴蝶酥,但往年中秋这里排队比别处要短一些,因为这边的鲜肉月饼酥皮用的是黄油,虽然奶香四溢,但是吃到后面容易腻。
上海朋友和我说这边的咖喱牛肉饺和榴莲酥也是一绝,我是没试过,但他说自己小时候早餐经常是老大昌买的。
最近对老大昌印象最深刻的,是疫情封控期间这里的大列巴火了一把,巨大管饱储存时间超长,居家隔离必备佳品。
往前一点儿是光明邨大酒家,每年中秋节这边的队伍大概率是全上海最长的,平均中秋节从这里买上一份月饼的时间是5-6个小时,去年上热搜的台风天上海人排队买月饼,就有这里一份儿功劳。
一年四季365天这里都在排队,鲜肉月饼是爆款,每人还只能限购4盒,黄牛经常穿插其中,加价30元一盒是黄牛市场价,排队的老人们都门清了。
我尝过这边的月饼,是为数不多两面煎的,所以会有更鲜更多的汁水,一口下去的确满嘴鲜香,而且他家的月饼是冷了自己烘一烘还能好吃的那种,现在不在当季所以队伍还是一片平和,往年中秋排队是这样子的——
马路边的Bosie旗舰店临近H&M,前者是我这两年唯一在上海会买衣服的线下实体店,后者是这两年绝对不进去采购的店,再醒目也不去。
Bosie是少数主打无性别的店,主要还是宠物友好商店,可以带着宠物直接进入,二楼有专门给宠物用品划分出来的区域,一楼有一大片位置是咖啡店和办一些临时活动的区域,有一片沙发区域供客人购物完坐在窗边喝咖啡看街景。
有一次我买了几件衣服正要离开,咖啡区域的店员先是拦住我说金额可以送一杯咖啡了,稍后还可以免费做美甲,当我拿着咖啡坐在沙发上,看着落地玻璃窗外淮海中路的车水马龙,一辆哈雷疾驰而过,那一刻我为自己身处上海感到特别快乐。
快乐本来就不分肤浅,尤其看到前座小姐姐的狗冲我吐舌头,我更快乐了几分,而在这条淮海中路上,像Bosie这样能给我快乐的店面数不胜数。
一路走过去,还有许多运动品牌设立的旗舰店,醒目的PUMA,旁边挨着的adidas和安德玛门面装潢的也不同大多数商场里的普通店面,全上海最好逛的UR店面之一夹在其中,尽头是无印良品。
淮海中路的店面规划都是有严格把控的,明显这段红绿灯路段都是运动休闲生活品牌,这家无印良品则是上海最大的旗舰店,店内不仅好逛,而且真的陈设美好,上次看到这么好逛的无印良品还是在台湾。
以上是普通人买得起的,以下是普通人不太买但能逛得开心的。
好比说淮海中路上的K11购物艺术中心,没错,人家名字就是先是购物,再是艺术,不说商场,更是一种“中心风向标”。
这边的衣服我是下不去手,随便问一件价格就是一两万,我已经不敢开口问了。这段时间K11正在一层户外广场展览艺术家Don Diablo的实体数位雕塑,并围绕作品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主题灯光秀,这位艺术家此前的作品曾经刷新苏富比拍卖纪录,而现在无论是谁,路过都可以打个卡,手上还可以端着一杯咖啡。
再好比说环贸iapm,疫情隔离刚结束这边的PRADA最先出现报复性消费,人家一次消费几近我一年工资,听说还排了挺长的队。
这里的奢侈品店几乎有全国其他商场店面都没有的最新款式,进去最大的感慨是,疫情期间因为不能堂食,几乎没有能休息的地方,许多人都买了东西坐在楼梯上小憩,和商场氛围略显不符。
还有太多可说,购物还有中环广场、上海新天地、香港广场、力宝广场、上海广场、大上海时代广场、金钟广场,每个拿出来都可以成为一座小城市的地标之一。
文化还有一大会址、孙中山行馆旧址、宋庆龄故居、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霞飞坊旧址、东湖宾馆、聂耳铜像、法国驻上海总领事馆、上海图书馆皆在这条路上,直到武康大楼才算淮海中路东段到西段结束。
留下老上海记忆的店铺更是不止前面说的几个,还有上海妇女用品商店、长春食品商店、上海香港三联书店、红房子西菜馆、人民照相馆、霞飞阁餐厅等等。
太多了,这条路真要写能写好几期,文化、历史、时尚、现代建筑哪一个拎出来都能成一个单篇,不如用我最喜欢的建筑做个结尾,就是国泰电影院。
作为电影资深爱好者,这座建于1930年的电影院往往比它放映的电影更能带给人情绪。最先它叫国泰大戏院,1932年1月1日正式对外营业,当天登在《申报》上广告用语是:“富丽宏壮执上海电影院之牛耳,精致舒适集现代科学化之大成”,很难想象这是1932年的祖国土地上的广告。
国泰电影院更像是这条路上的洞察者,它的存在本身,就是在放映着它存在近百年来所见的淮海中路,与这片上海滩。
淮海中路不止是现在繁华,它的喧嚣比大多数地方都早,繁华了两个甲子,与路两旁的梧桐一样久。
1849年4月6日,法国在上海首次辟筑租界,最初面积为986亩;而后继1861年扩张后,1900年法租界再次扩张,今重庆路以东的淮海路地区被划入法租界;同时,按原勘定路线修筑宁波路(今淮海东路),之后又继续向西筑路。
如此一条东起八仙桥,西至顾家宅的泥石道路建成,长约1公里,名为西江路(今天的淮海路东段);1901年,法国公董局越界延伸西江路,新路长约4公里,命名为宝昌路,此番命名主要是因为宝昌为法租界公董局重要人物,从1881年至1907年连任15届董事。
1906年,西江路、宝昌路合称为“宝昌路”,也就是今天的淮海中路;民国初年法国再次谋求扩大租界,1914年4月8日,上海法租界外马路划分警权协定签订,将今重庆路以西、华山路以东淮海中路地区均划入法租界范围。
1915年宝昌路被改名霞飞路,因为法国元帅霞飞军功卓越,在当时几乎是法国人的英雄和希望,后来霞飞元帅1922年3月8日应上海法租界邀请访问上海时,法租界还举行了霞飞路正式命名仪式。
在1902年命名为宝昌路之前,淮海中路还有一段不为大多数人所知的历史,就是“坟山路”。
1843年上海开埠以来,上海与欧洲相隔遥远,19世纪中叶以前海上航行依靠帆船,单程时间长达半年以上,侨民在上海逝世想将灵柩运回欧洲不仅艰难且昂贵,也就在上海建立了墓地。1844年,外侨就在上海购买了一块土地计划用于商业性墓地,后来这块公墓大门开在山东路上,上海人叫它“山东路外国坟山”。
早前安葬的都是海上航行后病倒死亡的海员,因为当时宁波籍人士比例最大,又被人叫做“宁波坟山”,后来随着开埠时间越长,租界侨民人数增加死亡人数也随之上升,这片区域也逐渐发展为闹市中心,后经上海道批准,工部局购进了一块位于租界西界外约40亩的土地建立公墓,后来这个尚为农田的区域就变成了“八仙墓外国坟山”,再后来变成了现在的淮海公园。
而当时租界为了方便墓地的进出,就在公共租界西南角的北海路(Pakhoi Road)筑了一条从租界通往墓地的小道,这条路就叫作Cemetery Road,中文也就是“坟山路”,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武胜路、龙门路和淮海中路。所以淮海公园以东的淮海中路,其实曾经叫做坟山路。
1913年地图中的坟山路
历史总是冗长且耐人寻味,好在沉重之下,也有经济快速发展的B面,这里最多的身影是俄侨。
1907年12月,这条路上的有轨电车铺轨竣工,次年5月4日第一条线路2路电车开始运行;20世纪20年代起,旅沪俄侨大面积在霞飞路开设商店,主要经营百货、时装、鞋帽、餐饮、西药等,其他外商也纷至沓来。
自此之后,霞飞路逐渐发展成为上海著名的商业街,例如有20世纪20年代后期上海最大的俄侨商店,位于霞飞路850号的“百灵洋行”;还有上海最早的花园餐厅,位于霞飞路643号的特卡琴科兄弟咖啡厅。
这条马路也随着一个个店铺的开设,成为上海当之无愧的“时尚之源”,东方香榭丽舍大道。
改革开放后,淮海中路上建起了上海第一条地铁,当时的建造技术必然要进行拆迁,也包括迁移一部分梧桐,再后来逐渐变成我们今天看到的格局。
若要将上海的文明非要分个高低,最高级里一定有淮海中路的身影,它趟过历史的经纬,缱绻于每个上海人的心头,它是上海最当之无愧的“上只角”。
和极星驶过淮海中路的这个下午,与过去每个在淮海中路驶过的日子同样,我都在这条路上看到最应该是记忆和认知中上海的样子,心情略好。
总有人说这座城市高调又腔调迥异,我不是上海人,我在北京长大,我想说,高傲如何,腔调又如何,这就是这条街道本该有的样子。
它本就是一半梧桐飞霞,一半人间繁华,这是十里洋场本就该有的模样与嚣张,它的本质,背后也是日益强大的祖国。
陪我驶过淮海中路的极星,在一周试驾以来,我也在它身上看到了中国电动车最该有的坚持——
坚持原创并富有思考的设计。
我应该不是第一个觉得,即使是现在的造车新势力都显得没那么“新”的人,但极星的外观,是属于越看越新的类型。
当曲线属于上帝,人类设计出直线,大半纯电动车都在向造物主致敬,极星设计师却选择唤醒人类对机械最原始的向往,比如横平竖直,绝对的横平竖直,甚至连后视镜都要做到无边框尽可能的横平竖直,而这块干脆利落的“全面屏后视镜”,号称在同等镜面面积下,体积减少了 30%,同时风阻更小。
坚持自己所坚持的豪华,哪怕另类也不随波逐流而泯然众人。
我相信没有人进到极星的车内不想说上一句——“怎么这么塑料感。”其实早在2019 年极星 2 量产版全球发布会上,极星 CEO Thomas Ingenlath 就曾表示,极星车型的内饰将全部支持可回收面料,这种可回收面料叫 Weave Tech,是种源于专业潜水服的材料,极星称这种材料可以为整车减重 7.5 公斤,并且增塑剂从 45% 减少到 1%,更重要的是,几乎没有邻苯(PAEs)。
极星 2 的中控台和两块屏幕,12.3 英寸数字仪表盘和 11.15 英寸中控屏幕,都被这种可回收面料包裹严实,而可回收面料带来的“隐藏豪华感”,惟有懂的人才懂,极星始终坚持自己的坚持。
坚持每一个细节,从视觉到听觉到触觉,尽可能的完美。
全景玻璃天幕的前方,车顶控制区上方,有一个每个座位抬头都能看到的LOGO灯,极星给它的定位更像是一颗陪伴车内驾驶者的“星星”,这样的发光LOGO在极星造型特殊的挡把上也有一个。
门把手上的金属小圆点,是属于哈曼·卡顿尊贵级音响系统的全新品牌设计,13个扬声器藏在车身各个角落。
极星还坚持电动车也应该有驾驶乐趣,智能电动时代,极星2也应该先是一辆好开的车。
因为试驾的是极星2单电机长续航版,虽然没有性能版的 Öhlins 双流阀减震器和 Brembo 卡钳,本以为会略显无聊,但实际开起来还真有小钢炮的感觉,转向精准的同时,刹车倒做到了刚刚好的线性。
当我和极星2开在淮海中路上,我思考了一个问题,什么是小众?
我觉得淮海中路处处透着小众,好比Bosie放弃了一大群不爱宠物的消费者,坚持要做宠物友好店;年轻力中心的商场形式,让它注定只能被大多数年轻人青睐;整条淮海中路的上海腔调都太重,这年头黑上海的人简直不要太多,说不准就影响了购物心情。
可淮海中路及这里的一切会变吗,答案显而易见。
我们都该有所坚持,就像淮海中路经历两个甲子一如既往坚持上海该有的模样,就像在这个电动车飞速增长的年代,还有坚持造一辆好车初心的极星。
小众又如何,这年头书店倒闭了一个又一个,天堂还是图书馆的模样,总得有人告诉你,好的生活体验可以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