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有不少老街、古镇;尤其在几个郊县,几乎每个区都有不止一处。但是这些景点往往呈现“冰火两重天”的局面,知名如七宝老街、上海老街、朱家角古镇、枫泾古镇常年人头济济,一到小长假还人山人海。但是更多的老街隐于寂静深巷,完全被游客遗忘;甚至连它们的名字,都没多少人听说过。
在上海闵行有一条诸翟老街,毗邻虹桥枢纽却默默无闻。老街在过去位于青浦、嘉定、上海三县的交界处;清政府特地在此设立了“三界司”,专门管辖这块之前疏于治理的“三不管地带”。历史上此地的行政区划变动频繁,从最初的白鹤村到后来又因河边遍植紫薇被称为紫堤村;“三界司”设立后正式定名诸翟镇。如今诸翟老街隶属闵行区华漕镇(新),由过去的诸翟、纪王、华漕三个老镇合并而成。
网络旧照
虽然如今人迹罕至,但是已有500年历史的诸翟老街,在清代至民国时期,因为棉纺织业的兴盛带动了集镇的繁荣。一时间商贾云集,十分热闹。诸翟老街作为农耕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了的乡村集镇,老街分东街和西街;依着蟠龙港水系,拥有江南古镇的诸多代表元素,也留下了一些古迹遗存。
曾经的老街陈旧杂乱但是原汁原味,也丝毫没有商业化;到了2018年时,闵行当地对诸翟老街进行了综合整治。核心区域内的建筑外观清一色被修改为白墙黛瓦的仿古建筑,紫堤路成了步行街,蟠龙港两岸也设置了现代景观绿化。随着环境焕然一新,也让来过的游客大呼不认识了。这里有别于普通的旅游商业老街,甚至在地图上搜不到所谓的“诸翟老街”。因此,来这里可以重点留意以下这些看点。
诸翟关帝庙
这是诸翟老街的地标,也是老街修缮的重点。关庙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此后屡毁屡建,如今我看到的关帝庙是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重建的。相比上海大部分庙宇都是黄色外墙,关帝庙的红色长围墙在不大的诸翟老街上显得十分醒目。建筑虽为新建,但精巧别致,风格为上海少有。关帝大殿庄严肃穆,上下两层都供奉有神明。关帝庙前的广场是当地人重要的活动场所,过去每年吕祖诞生日必有十分热闹的庙会。
鹤龙桥
又名“西诸家桥”,建于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现为闵行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蜿蜒曲折的蟠龙港流经诸翟镇后,造就了典型的江南水岸风光。横跨其上的桥梁曾有多座,鹤龙桥是华漕镇现存的唯一一座古石桥。
桥梁原位于诸翟西街南侧,于双鹤浦,蟠龙塘的交汇处。2018年治理河道时沿小涞港(老蟠龙港)向东平移了50米。这是一座花岗石材质的单跨平梁桥,桥面两边立有石雕望柱,并装有两道圆木护栏。桥梁造型古朴简洁,却见证了300多年的风雨。
侯胡氏贞节牌坊
与鹤龙桥相对的,是一块来自清代的贞节牌坊,具体建造年份不详,与鹤龙桥同属闵行区不可移动文物。牌坊的主人为旧时镇上望族侯氏后人侯益芝的妻子胡氏。牌坊高3.5米,宽2.5米,造型朴素;浮雕、刻字经年累月已模糊不清。老街修缮之前,牌坊被民宅围得“犹抱琵琶半遮面”,如今建筑理清之后,它才有了正规景点的样子,可供往来游客参观。
诸翟老街如今留下的古迹并不多,有的虽是不可移动文物,但是不对外开放(比如紫苑路116号的张家住宅)。重新整修改造后的诸翟老街,过往的江南古韵也所剩不多;或许所谓的“老街”将一点一点告别历史舞台,换一种思路的都市新水乡将取代此地数百年来的文化内涵。
数据显示,上海可查的百年老街已不足200条;能留住过去回忆的地方也越来越少,且逛且珍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