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作为阻断病原微生物传播的重要手段,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日常消毒中,人们常常存在一些认识和操作误区,网上更是各种硬核的消毒方法层出不穷,但也存在不少误区,还存在一定安全隐患。那么,如何正确使用消毒剂?有哪些误区需要避免?
疾控专家为你解答:
误区一:对外环境开展大规模消毒
专家:
室外环境风、雨、紫外线等均可以清除或杀死病毒,物体表面病毒载量与存活时间有限,外环境过度消毒可对环境造成污染。对于很少用手触及和没有明确受到分泌物污染的室外场所和物品,一般不需要消毒。
误区二:使用酒精大面积喷洒消毒。
专家:
大面积喷洒酒精,酒精挥发气体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碰到高温物体、衣服静电、电火花或点燃的香烟,就容易发生爆燃,产生危险;此外,人员容易因此吸入有毒物质。通常情况下,酒精仅可用于小件物品或局部小面积擦拭或喷洒消毒,如人体手、皮肤,以及精密仪器表面、体温计等小件物品的消毒。
误区三:直接使用消毒剂对人体表面及衣物进行全身喷雾消毒。
专家:
消毒剂直接作用于人体可能会引起眼睛或口鼻粘膜刺激、吸入性肺炎、皮肤炎症、过敏反应等,且一过性喷雾消毒难以保证消毒液使用量与作用时间,无法做到有效消毒。
误区四:使用化学消毒剂对食品进行预防性消毒。
专家:
在新冠疫情流行期间,可以对外购食品外包装进行预防性消毒。对于食品,建议使用洗涤或蒸煮、微波、干烤等方法;使用化学消毒剂可能会影响食品安全和口感,破坏营养。如污染风险较高确需消毒,可使用已备案的果蔬消毒剂按照使用说明书消毒后,再用清水冲洗去除残留。
误区五:使用免洗手消毒剂按七步洗手法操作。
专家:
有效手消毒需要满足两个条件:
一是手部皮肤与足量消毒剂充分接触;
二是满足说明书要求的作用时间(通常为1分钟)。
因此,可以取2~3ml消毒剂于手心,双手互搓使消毒剂均匀涂布于每个部位,揉搓消毒至规定的时间即可。如采用七步洗手法应注意消毒剂使用量一定要充足,避免过分揉搓加速消毒剂挥发,还需注意首先使消毒剂均匀涂布于每个部位,以避免作用时间不足。
消毒误区要注意,安全健康是第一。疾控专家特别提醒:养成良好的个人防护习惯比消毒更重要,同时要注意保持与他人1米以上距离,到人群密集场所记得戴口罩,勤洗手,是防控疫情的重要措施。
来源:解放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