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医药 | 四线靶向治疗为胃肠间质瘤患者带来希望,专家呼吁医保跟上

旅游 搜狐健康 2022-07-14 07:00

原标题:搜狐医药 | 四线靶向治疗为胃肠间质瘤患者带来希望,专家呼吁医保跟上

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周亦川

编辑 | 袁月

与肺癌、肝癌相比,胃肠间质瘤(GIST)是一种“小众肿瘤”,国内每年约3万名新诊断患者,10万名患者正在接受治疗。近年来,靶向药物的获批为胃肠间质瘤患者的长期生存带来希望。

在”2022胃肠间质瘤关爱活动”上,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主任医师李健教授介绍,胃肠间质瘤最常见的发病部位是胃和小肠,手术是胃肠间质瘤患者首选且唯一可能实现治愈的方法。但是,肿瘤常常向腹腔生长,不易引起压迫症状,甚至长到十几公分还没有感觉,通过体检B超才能发现,患者确诊往往已是晚期。

胃肠间质瘤的免疫治疗及化疗效果不尽如人意,需经过靶向药物杀伤肿瘤。最初的一线靶向治疗可让肿瘤迅速消退,给患者更好的生存质量;但是,胃肠间质瘤病程长、易复发,一线治疗耐药后,现有的二线和三线治疗都没有很好的效果。

2021年3月,瑞派替尼在国内获批上市,填补了胃肠间质瘤四线治疗的空白,使肿瘤在三线治疗耐药后依然能够消退,帮助患者得到长期且规范的治疗效果。目前,该靶向药已被纳入美国NCCN、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等国内外权威诊疗指南,成为胃肠间质瘤四线标准治疗手段。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叶颖江教授补充,四线靶向治疗耐药复发后,还可通过靶向药物结合手术、射频、冷冻、放疗等多种手段治疗,尽可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医患双方都不要放弃。

在恶性肿瘤长期治疗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往往是药物可及性,胃肠间质瘤也不例外。临床诊疗过程中,患者的一至三线治疗可依照指南正常进行,但四线治疗推进难度很大,每月数万元的费用让患者及家属难以承受。因此,想要获得更长的生存时间,患者还需得到更上一级层面的援助。

专家呼吁,希望靶向药能够纳入医保支付,为患者的规范化治疗提供支持;将商保等第三方纳入患者支付体系,也可减少社会治疗负担。任何一种药物都会耐药,当前的四线药物也不例外,药物可及性的提高也有助于下一代新药的开发,进一步延长肿瘤的长期生存率。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