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被誉为“上海之根”;明清时为全国纺织业中心,也是江南著名的鱼米之乡。直到现在,松江仍有不少历史遗存供人追忆,其中尤以古寺、古园、古镇、古街最具代表性。在松江的各大古镇中,有近年来名声渐起的仓城古镇、还有修缮工作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泗泾古镇;相比前两者,位于新浜镇的甪钓湾古镇似乎绝大多数上海人都没听过。
甪钓湾古镇隶属于新浜镇的鲁星村甪杨自然村,原来“镇”的编制已取消。“甪”字看似生僻,但是在江南一带常被用作地名,最知名的莫过于苏州的甪直古镇。这里最早名为“六店湾”,后来相传有一位来自昆山、名叫甪里的隐士迁居至此,并常在镇南的南湾港钓鱼;于是小镇自然而然地被命名为甪钓湾。
古镇始建于明朝,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清代迎来发展巅峰,全镇占地60余亩,人丁兴旺,商业繁荣。中间有一市河连接界泾港与新泾港,镇上建筑也多为傍河而建,有石桥沟通南北两岸,完全是一副典型的江南水乡风貌。到了民国,甪钓湾开始衰亡,各色商铺逐渐关张。上世纪80年代,因水运衰退小镇渐趋萧条;90年代起,陆运完全取代水运,新浜地区的商业中心随之转移,甪钓湾小镇终于被淘汰。从繁荣一时的集镇,衰落成如今的寂静村落。
如今的古镇,断墙残垣,街阻河塞;只有残存的木结构与经年累月留存下来的青砖,诉说着过去的荣光。街面的房屋大多已空置,一部分已年久失修、摇摇欲坠;过去街上的茶室、肉店、药店、染坊、供销社、粮库均已不见踪影,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原来的市河已被填埋,成为一条宽阔但是荒草丛生的通道,过去河上的石桥也不知去向。要说古镇的看点,热心的村民往往会向游客介绍这里的明代牌坊。
北街竖立着一座明代石牌坊,这是松江区第三次文物普查时发现的新文物,2012年已列入松江不可移动文物名录。这座牌坊在网上几乎没有资料介绍其来龙去脉,只知是明代遗物,是为当地一位守寡终节的女子设立的节孝坊。牌坊的结构如今看起来格外简单,与徽州看到的那些贞节牌坊无法相提并论。两柱上的刻字历经风雨侵蚀,字迹早已模糊不清。
近年来,甪钓湾古镇的建筑得到了统一的粉刷,墙壁上增添了水墨画和古镇的历史科普,一改往日的破败,看上去才有了一丝景点的样子。去年,松江当地利用古镇的老茶馆作为场地,办了一场设计展。通过展览,老茶馆的空间重新热闹起来;未来,新浜镇或将利用更多的古镇空间,打造可参观的古镇地标,不知是否会扭转这里衰落的势头。
甪钓湾古镇西南侧还有一处日寇新浜碉堡遗迹,来古镇的游客通常会一同寻访。这座碉堡原来分作三层,由指挥室、有弹药库、暸望台、炮楼等不同功能的单体工事建筑组成。据村里老人讲,当时建筑碉堡所用的材料大多从日本本土运来。碉堡的旁边就是当时沪杭铁路,南侧是重要的水路枢纽南湾港;因此这一碉堡同时扼守当时的铁路与水路枢纽,日寇野心昭然若揭。
走近细看,碉堡由青砖垒筑而成,高约7米。走进碉楼,内部的楼板已经破损消失;但是大致结构仍保留完好;墙体遗留的斑驳痕迹,依稀能让人回想起那个充满硝烟的年代。上海遗留下来的碉堡不少,但是抗战时期的碉堡却不多;这处碉堡至今没有列入文保单位,让人有些意外。
甪钓湾经历了明,清,民国,新中国,纵横跨越了400余年;迎接过繁华,也经历过衰落。古镇未来的命运如何,全看当地部门对于此地的规划了。
地址:松江区新浜镇甪彭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