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大湾区城市中山市——这座中国唯一以世纪伟人命名的城市,您的第一站应该去哪里?毫无疑问,当然是孙中山先生的人生原点——孙中山故居。孙中山故居也是孙中山文化圈的原点。通过孙中山先生,中山文化、中国文化与世界文明相融合。
品味城市文化内涵,南都“岐遇”推出“文化名人与您走读香山”系列报道。首站,孙中山文化首倡者丘树宏先生与您一起品读:伟人孙中山先生从中山翠亨原点走向世界的文化足迹。
天下为公
“为四万万人谋幸福就是博爱”
来到位于中山翠亨村西南角的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正门入口“天下为公”四个大字尤其醒目。丘树宏介绍,我们今天看到“天下为公”,那就是中华最传统的文化。孙中山用这句话题词给大家,把这种思想延伸到世界各地。孙中山文化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体现天下为公,他给天下为公赋予了新的意义。
进入正门,挺拔的糖胶树、棕榈迎面相拥,枝叶十分繁茂,抬头仅能见一线蓝天。鸟鸣啾啾,漫步曲径,毫无喧哗之意。孙中山少年时代开始听村里的老人讲述洪秀全、杨秀清等人的英雄事迹,革命思想就此萌发。
孙中山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早年常常参与农活,深知民间的疾苦,这也造就了孙中山“天下为公”的博爱情怀。这种情怀,贯穿了孙中山的一生。1921年,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中写道:“所谓国民革命者,一国国人皆有自由、平等、博爱之精神。”
1924年,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在讲到民族主义第二讲时说:“为四万万人谋幸福就是博爱。”可见孙中山先生已经把博爱上升为对人类的大爱、上升到爱国主义的层面,成为一种高尚的人文精神。
孙中山文化首倡者丘树宏先生与您一起品读
一椽得所 五桂安居
“孙中山文化是大陆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结合体”
走进故居院内,右手边便是孙中山从美国带回、亲手栽种的酸子树,在当时的广东极为罕见。一次由于台风的肆虐,这棵大树像一条巨龙卧在院落。丘树宏说,从故居可以看到孙中山先生与海外的联系,看出孙中山文化就是大陆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结合体,而酸子树就是其中一个媒介。
据悉,孙中山出生时候的故居很小,当时几兄妹住不下,有的兄妹还要在亲戚家住,后来孙中山的哥哥孙眉去了夏威夷,成了农场主。1892年3月,孙中山用哥哥寄回的钱,亲自设计并主持建造故居。故居坐东朝西与村内其他民宅的朝向恰好相反,反映了孙中山敢于创新的魄力。
故居占地约5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约340平方米,主体建筑为一座赭红色二层小楼。里边是中式,外面是南洋风格。房屋的大门两侧有一副孙中山亲笔撰写的对联———“一椽得所,五桂安居”。
这座融合了中西建筑特点的两层楼房,室内陈设保持着1892年-1895年间孙中山经常返乡居住时的景貌。首层居中是客厅,后面是孙中山母亲的卧室。两侧分别是孙中山和大哥孙眉的房间。二楼中间与首层客厅顶部贯通,两侧分别是孙中山的书房和客房。楼房正面,上下层各有由七个圆拱装饰的骑廊。外墙全部在玻璃窗外加了一层木制百叶窗,既可遮挡雨水、阳光,又可通风透气。
孙中山故居
济世治国
挑灯伏案十多天,奋笔疾书写下《上李鸿章书》
故居正厅往右,是至二楼楼梯,楼梯扶手被磨得圆润泛亮,可见已有不计其数的人来瞻仰过伟人的故居,后人对伟人的敬仰由此可见一斑。
虽然孙中山在这栋宅子里居住的时间甚少,但此段时期是他从“医人”到“医国”心路转变的重要阶段。故居保存着当年孙中山居住的景貌,这里的每一物,都记载了孙中山当年的生活细节,还原出一个真实且饱满的伟人形象。
丘树宏认为,孙中山文化包含四个层面:政治理念是核心,学术研究是支撑,文化活动和项目是动力,促进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和民生事业发展是目的。他表示:提出孙中山文化弘扬孙中山文化,目的就是促进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和民生事业的发展。比如翠亨村通过创建5A,游客越来越多,商业越来越发达,老百姓了解和学习孙中山思想精神文化,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也增强了地区竞争力。
走进二楼孙中山的书房里,书桌上放着文房四宝、孙中山喜欢看的书籍和为村民看病的听诊器。他曾想用“医术以济世”,回乡后常在这里向贫苦的乡亲赠医。
书房里还摆有一张床,有段时间陆皓东与孙中山在此商谈国事。1894年,孙中山正酝酿给当时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上书,陆皓东惊讶地问:“你怎么会想到给这位中堂大人上书的?”孙中山回答说:“李鸿章主张‘推行新政’,算得上是一位有识之士,如果他能采纳我们的治国主张,积弱的中国或许还有一线希望。”
孙中山挑灯伏案奋笔疾书,经过十多天的反复斟酌、修改,终于写成了长达8000多字的《上李鸿章书》初稿,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尽其流”等许多治国主张。
自由平等
“把中华传统文化与世界文明交融,形成‘咸淡水文化’”
在书房后面,有一条走廊从神楼后横穿至房子的另一端,一间四方厢房便是当年孙家的客房,从旁边的楼梯下到一楼,一条走廊通至后面的厨房、浴室、厕所。
厨房中陈设了孙家加工粮食所用的器具,除了两口烹制主食、主菜的大锅外,还有两口小灶头,据说是用来煲汤、熬粥,可见当时孙家的饮食颇为讲究。
出了厨房转左,便可见孙家的浴室,里面摆放着一口浴缸,让每一位游客都为之诧异,在那个时代的农村里,居然有了浴缸这一西洋玩意。据说,这口西式搪瓷浴缸是从澳门购回,当时还计划从附近山上引泉水入屋;在浴室前方有一间小屋子,这里就是孙家的厕所,里面有砖砌成的座厕,方便老人如厕。
参观完故居,不少游客都会在故居前的空地上拍照留念,鲜有人知道孙中山最后一次回家乡曾在这里大摆筵席宴请村里的老人,1912年5月27日,辞去临时大总统一职的孙中山再次回到他阔别16年的家乡翠亨村。当天晚上,在翠亨村孙宅门前的空地上,孙中山设筵宴请翠亨村及附近石门九堡60岁以上的村民。据说,过去只有男性才能参加这种宴会,而孙中山提倡男女平等,因此60岁以上的妇女也被邀请参加这次宴会。
丘树宏介绍:孙中山先生13岁就开始走向海外,走了很多地方,学习、革命、筹钱,吸收了世界先进文明、海洋文明,有着重视民生自由平等的恢弘气度;更重要的是,把中华传统文化与世界文明交融,形成一种崭新的近代文化,中山人形象地称之为“咸淡水文化”。
文化名人说
“孙中山文化应该包括孙中山的政治思想与理论体系、经济思想与社会主张,人格精神和道德品质等,以及以上几个方面所蕴含的文化元素,更包括孙中山的文化思想、文化成果和文化遗产等。”
“孙中山走过地方的很多,思想世界性很强,又是大陆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结合体,使得孙中山文化圈人生圈是最丰富的。”
“孙中山文化不仅仅中山要做、广东省要做,粤港澳大湾区要做,全国要做,全球华侨华人要做,还要走向海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结合起来,这就是一个很大很大的孙中山文化圈。”
——孙中山文化首倡者丘树宏
栏目介绍
“香山文化复兴”系列,文化名人与您一起走读香山,站在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新起点,探寻870年的历史沉淀如何重焕生机。
岐遇报道小组
采写:南都记者 侯玉晓 刘贤沛
摄影:南都记者 刘嘉琳 吴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