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团妈
你的娃开始说谎了吗?
前几天有位家长跟团妈聊天,说自己的孩子才2岁,就已经学会说谎了。明明是自己在跟狗狗玩耍时把花瓶打碎的,却说是狗狗打碎的;或者自己忘了关卫生间里的水龙头,但又说是奶奶记性不好忘了关,不仅不承认自己的错误,还把责任推卸到其他人身上。
事实上,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不少家长都为孩子过早的说谎行为大伤脑筋,乃至叫苦不迭。今天团妈就和家长们聊聊孩子说谎这件事。
孩子开始说谎,并非一定就是坏事。
多伦多大学的李康教授研究孩子说谎的现象长达20年,他和他的团队发现:说谎是大脑的高级功能,是孩子认知能力发展的表现,可以说是孩子成长的里程碑。2岁孩子的说谎率约占30%,3岁孩子说谎率达到50%;4岁以后,80%的孩子都会说谎。
因此,孩子的第一次说谎,就像长出第一颗乳牙和学会走路一样,是成长过程中无比正常的事情,是极为普通的正常现象。或许家长们第一次发现孩子说谎的时候,可能会失望、生气、担忧、焦虑,但同时也需要意识到:孩子说谎是一个非常正常的事情,大部分的孩子都会说谎,这并不是个例。
孩子的成长过程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年龄阶段,孩子说谎的类型不一样,甚至说谎的原因也不一样。团妈整理了以下5种常见的说谎原因,可以供大家参考。
1、逻辑思维能力差
3岁的琪琪给妈妈说:“自己房间里的玩具小熊会说话,小熊说自己以前住在森林里,有很多好朋友陪自己玩”。后来琪琪妈妈通过观察才发现,并不是小熊真的会说话,而是那段时间琪琪很喜欢看的一部动画片,里面刚好有一只住在森林里的小熊,平时会跟自己的朋友们一起玩耍。
这类“谎言”是源于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差,却又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因此,他们会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东西进行天马行空地加工,改编成一些虚幻的故事复述出来,这类故事往往缺乏一定的真实性。
此类谎言多发生在幼儿阶段,是由于孩子的想象与现实造成了混淆,把想象中的或别人发生的事,想象成是自己的身上发生的,这是年龄特点决定的,是一种主观上的无意说谎,随着年龄增大以后,此类情况便会消失。
2、虚荣心作祟
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孩子在7-12岁的时候,已经不会再被表面的事物蒙蔽,学会了换位思考。因此这一阶段孩子的说谎行为,大多数是有意识的主动说谎,是“有意蓄谋”的。
例如有的时候孩子知道自己在说谎,但受到虚荣心的驱使,就会编造一些炫耀性的谎言,尤其是在和同学攀比时就很容易夸大其词:“我妈妈从国外出差给我带了好多玩具,家里一屋子都放不下”“我爸爸比你爸爸官大,他管着好几千人呢”;或者想通过弄虛作假来得到表扬:比如告诉妈妈“我今天帮老奶奶过马路了”,把自己的笔交给老师说是捡到的,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等等。
此类谎言都是孩子的虚荣心作祟,孩子试图通过这样的谎言,获得父母、老师或者同学的认可。
3、为了躲避惩罚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犯错,如果孩子一犯错家长就对孩子横加指责,甚至打骂。当孩子有了类似的经历以后,就会因为害怕受到惩罚或者不破坏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形象而不敢说真话,从而选择编造谎言来躲避可能的惩罚,这类谎言属于孩子的“防卫性谎言”。
例如:孩子把喝水的杯子打碎了,如果坦白说是自己打碎的,就会受到家长的指责;但如果说是小猫碰到了打碎的,家长便有可能不加追问,也不会怪罪自己。孩子蒙混过关以后,知道说谎可以使自己免受责罚,就会在每次犯错以后编造谎言,把谎言当成自己的“庇护所”。
4、自我意识增强
相比处于幼儿和少年阶段的孩子,青少年的说谎现象,就更加普遍和常见了。据心理学调查显示,47%的高中生倾向于对父母说谎,其次顺序为老师和同学、朋友。常见的比如:自己想趁周末和同学出去放松一下,但是很清楚说真话父母不会同意,这时候就会骗父母说自己去学校上自习,或者说老师布置了任务让去学校,以此来向父母获取出门的理由。
这个阶段的孩子由于自我意识增强,拥有自己独立的思维和见解,不愿意再让家长约束自己,所以当自己的想法与家长或老师产生冲突时,为了避免受到惩罚,或者想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往往通过说谎来隐瞒自己的行为。
5、家庭环境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都会被孩子模仿,撒谎行为也是。作为成年人,我们不可避免的要在孩子面前说一些“谎言”,但有些善意的谎言是可以给孩子说的,有些不得已而说的谎最好避开孩子。
比如:自己不愿意见的人,就让孩子说自己不在家;不愿意借东西给邻居,就说自己家里也没有;不愿意参加单位的活动,就谎称自己生病等等。久而久之,孩子在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会产生“说谎不算错”的想法,父母在无意识中教会了孩子说谎的本领。
当孩子说谎以后,如果家长的规矩没有定好,或者应对的方式不恰当,孩子很容易就会变成“地下工作者”,不仅会有言语上的说谎,还会有行为上的说谎:比如大人不让自己吃的东西就在外面偷偷吃,不让看的电视就趁大人不在的时候偷偷看,久而久之,这种“隐匿的说谎”会变得越来越多。
01//孩子犯了错,别过度惩罚
当家长发现孩子撒谎的时候,不要过度解读,也不必过分斥责,以防加剧对孩子心理造成的伤害而助长说谎行为。的家长会首先了解孩子说谎的原因,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不会先入为主,直接给孩子贴标签。
对于虚荣心类的谎言,家长可以使用孩子能够理解和接受的话给予正面教育,并进行改正。其次要帮助孩子克服攀比心理,让孩子意识到通过说谎而获得的赞美和认可,一旦被揭穿,只会造成更大的错误。
对于为了躲避惩罚而说谎的行为,家长们也不必急于发火,不要用语言指责,也不要动用武力,家长的责罚看起来是在教育孩子,实际上很容易激发孩子的恐惧心理和抵触心理,让孩子更加不敢讲真话,造成亲子关系进一步恶化。当孩子犯错以后,家长不应抓住错误本身不放,而应该鼓励孩子勇敢承认错误,并且对孩子承认错误的行为给予正面反馈,给孩子心理减压。
02//别让孩子沉浸在谎言的“庇护所”里
孩子的内心敏感而脆弱,往往不安和恐惧才是导致孩子说谎的重要原因。因此,家长们应当与孩子建立一个良好的亲子关系,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不要让孩子沉浸在谎言带来的“庇护所”里。
真正有效的做法,是营造一个“没必要说谎”的微环境,即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处于一个可以“安全说真话”的家庭里,因为只有信任才可以杜绝谎言。这就需要在一个家庭里,至少要有一个人,是让孩子感觉到安全和信任的,这样孩子才会放心地吐露心声,反之,另一个则可以树立威严。
同时,家长也要维护这个安全的微环境,不要轻易破坏它。比如孩子跟你讲自己今天在学校跟好朋友吵架了,或者说在学校犯了点错,让你要保密不能告诉其他人,那么家长答应了就要做到,不能出尔反尔,让孩子的秘密被家里其他人知道。当孩子有了信任和安全感的存在,也就不会去说谎了。
03//教会孩子正确“说谎”
在生活中,没有哪个成年人没说过慌。我们一边告诉孩子要做一个诚实的人,一边又告诉他们“冰淇淋是辣的”“零食里面有小虫子”“游乐园周末是不开门的”......作为父母,我们并没有说谎的“特权”,但在某些情况下,我们是可以教孩子说一些“保护自己的谎言”。
有些时候孩子可能会遇到潜在的危险,比如当孩子自己一个人在家却有人敲门,说是修理工或者是父母的同事,这时候家长就要告诉孩子,无论如何也不要开门,要像平时父母在家时一样,喊爸妈来开门,把坏人吓跑。如果陌生人一直不走,就打电话报警或向父母求助。
最后团妈想和家长朋友们说句心里话:孩子说谎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它在某些方面也反映出孩子内心的不安全感。家长们与其让孩子害怕说谎带来的惩罚,不如和孩子建立一个安全可信任的微环境,这样孩子才不会陷入谎言带来的“庇护所”里,才不会用谎言来包裹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