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上的三江源,寒冷干燥,空气稀薄,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的禁区,但这里堪称是天然的野生动物园,栖息着雪豹、藏棕熊、藏羚羊与野牦牛等各种濒危野生动物。
作为青藏高原的象征符号,不是雪豹,不是藏羚羊,也不是棕熊,而是耐苦、耐寒、耐饥、耐渴被称为“青藏高原图腾”的野牦牛。它们分布在青藏高原环境严酷、气候恶劣的高山草甸与荒漠,但吃的是冬虫夏草,喝的是矿泉水,尿出来的是口服液,拉的是六味地黄丸。
据当地牧民丹增大爷讲,在这些野牦牛中,有一头名叫“牛魔王”的雄性野牦牛,它的“牛经历”十分传奇。这头野牦牛体形高大,四肢强壮有力,但是在一次夺偶之战中失败,被迫离开族群。后来,它混入山下的家养的牦牛群中,靠着自己的魅力拐走了一群母牦牛,做自己的“压寨夫人”。
01看上去就像巨无霸,犄角坚硬无比,舌头上布满尖刺,轻轻一舔也许会脱一层皮
野牦牛“牛魔王”全身黝黑,仅吻部、嘴唇、脸面及脊背呈灰白色,特别是颈部、胸部和腹部的毛,几乎垂到地面,形成了一个密实的围帘,恰似巧手编织而成的披风,奔跑时腿部和腹部黑色的长毛随风舞动,就像穿着一袭黑色长裙。
这头雄性野牦牛,体型高大,看上去就像巨无霸,它比一般的野牦牛体型要大,重达650公斤左右,体长2.3米,肩高约1.8米。
头上的犄角为圆锥形,表面光滑,坚硬无比,被打磨得如同一柄两齿钢叉,威风凛凛地直指前方;一般说来,野牦牛的角也就50厘米长,但“牛魔王”的犄角将近70厘米,能将惹怒它的动物戳得非死即伤。
其实,“牛魔王”最厉害的武器真的不是它的犄角,而是它的舌头。它的舌头上长有肉齿,布满尖刺,很多动物经它轻轻一舔,不脱一层皮才怪。
四肢强壮有力,四个蹄子大得像榔头,蹄甲小而尖,十分坚硬,踏着地面发出沉闷有力的响声;足掌上还有柔软的角质,这种结构可以减缓身体向下滑动的速度和冲力,让其在陡峭的山地行走自如。
还有,就是它的眼睛,孤傲冷峻,似乎在蔑视一切,在这里我就是老大!
02为了找到“老婆”,公牦牛之间发起夺偶之战,失败的被赶出族群
每到野牦牛的发情期,到处都会听到一声声短促、迫切、激动的“猪叫”声,这是雄性野牦牛发出的求偶声,它们想通过这种怪异的叫声来吸引母牛的注意。之所以发出的叫声像猪叫,正是因为它们常年生活在氧气稀薄的高原上,导致声带发生改变而形成的。
在这期间,所有的雄性野牦牛都变得非常凶猛。因为每一头公牛都想成为强者,拥有更多的母牛,从而遗传自己的基因,所以,为了找到“老婆”,这些成年的雄性野牦牛之间常常会发起激烈的夺偶之战。
“牛魔王”所在的野牛群,有100多头,雄性野牦牛会为了争夺交配权,争斗更为激烈。“牛魔王”也不例外,它用头上坚硬的角去撞击对方,试图将对方一把撂倒,早点结束战斗。
老远就会听到牛角碰撞发出的“咔咔”声,还有猪叫似的示威声。这次与“牛魔王”决战的公牛也是个狠角色,它们的犄角抵在一起,不管是你进我退,还是我进你退,僵持了老半天。
最终,在娶“老婆”争斗中,“牛魔王”比不过年轻的,失败了;而获胜的雄性野牦牛赢得十几头母牛做“嫔妃”。它带领着这些“嫔妃”单独到一个区域“享福”去了。
失败的“牛魔王”再也没有脸面生活在族群里,只好离群,独自在高原上流浪、觅食,它的性情开始变得暴戾。当然,它也希望在别的野牦牛群里寻找机会,或者直到来年再次寻求获得配偶的机会。
03棕熊处于食物链的顶端,面对孤独的野牦牛,也吓得跑开
在三江源,时有棕熊出没,它们处于食物链的顶端,野牦牛作为大型食草动物,自然也在它们的菜单上。不过,也有棕熊怕野牦牛的情况。
“牛魔王”路过的山上,突然出现了3只藏棕熊,一只母棕熊带着2只小熊。母棕熊是傻大个,体重差不多也有180公斤,就连它身边的小熊也超过了70公斤。它的前臂十分有力,它的前臂在挥击的时候力量强大,能将粗壮的树干拦腰截断。
不过,在野牦牛眼里,根本没有顶级掠食者之说,它自己才是青藏高原的霸主。
“牛魔王”那弯月一样的牛角,如同匕首一样,可不是闹着玩的,一旦被刺中,在劫难逃。其四肢粗壮有力,不但可以用犄角打退对手,还可以用四肢踢翻对方。
“牛魔王”不但攻击力惊人,防御能力也十分出色,浓密厚重的毛发覆盖全身,特别是腹部毛发更加茂盛,形成了有效的保护层。
所以,面对流浪的野牦牛,大家都会自觉地远远躲开。因为它们的性情更加凶猛,会主动攻击一切试图靠近它们的动物,弄不好,自己就会成为它的出气筒。
母熊可不敢惹“牛魔王”,赶紧掉头离开。不巧的是,“牛魔王”也发现了藏棕熊,急忙头向下、尾朝空,正面对着藏棕熊一家跑来。这家伙,真没把棕熊放在眼里。
望着远处踏着烟尘冲来的野牦牛,母熊带着小熊快速逃跑。然而,“牛魔王”似乎发了疯,偏偏朝着棕熊母子穷追不舍。但母熊跑得快,“牛魔王”也没追上。
04野牦牛用牛尾抽打头狼,头狼一个翻身躲过,三四只狼上前咬住其后腿
每到春天,三江源的狼群都被饥饿逼疯了,它们四处搜寻猎物时,撞见了“牛魔王”,忌讳它身体粗壮,在暗中窥探了许久,没敢上前。
“牛魔王”碰到狼群,并没有逃跑的意思,而是竖起长长的尾巴,警示狼群:哼!不要轻易惹老子生气,不然有你们好果子吃!
实在看不下去了,“牛魔王”率先发起攻击,竖起尾巴,以每小时约50公里的速度冲了过去,试图吓跑它们。狼群只好被动迎战,几个回合下来,狼群感觉胜券不大,只好灰溜溜地跑到一边。
擅长团队作战的狼群,并没有放弃,它们又想到一招,将“牛魔王”驱逐到冰面上,这下“牛魔王”上当了,站不稳,脚老是打滑。
头狼这时跳起来,咬向牛尾,但是“牛魔王”的尾巴上长满了厚密的长毛,头狼没有咬到尾骨,只是在牛尾巴上咬下一坨牛毛。不过,“牛魔王”还是痛得直哆嗦,气得两眼发红,牛尾猛地一甩,那条长满了长毛的牛尾就像一条钢绳,挟着一股杀气抽向头狼。
头狼一个翻身躲了过去,“牛魔王”更加愤怒了,转过头来,两个牛角扎向头狼的脑袋。头狼又身子一侧,避开了牛角的攻势,张开大嘴咬向“牛魔王”的脖子。
“牛魔王”吓了一大跳,忙伸出长着一层细齿的舌头,舔向头狼的脑袋。如果头狼被舔着,肯定会掉一层皮,头狼的脑袋猛地缩了回去。
与此同时,三四只狼围了上来,张开嘴在“牛魔王”后腿四处乱咬,尽管“牛魔王”皮厚,也被撕开了一条深深的伤口,暗红牛血涌了出来,顺着牛毛滴在地上。
“牛魔王”愤怒到了极点,鼻孔里喷着热气,嘴角里也溢满了白沫,恨不得用锋利的牛角把狼群扎成马蜂窝。但是,毕竟腿受伤了,赶紧抽身,逃出了狼群的包围圈。
05闯入家养的牦牛群,对公牛们视而不见,寻找着自己中意的“媳妇”
“牛魔王”休养了好些天,腿伤才勉强愈合,但是它似乎好了伤疤忘了疼,来到山脚下,发现了一群家养的牦牛群。它开心得不得了,趁机混入山下的家牦牛群体中,还高高扬起自己的尾巴,显示着自己的威风,借此来吸引母牛们的芳心。
与此同时,它的鼻孔一张一合,嗅闻着空中弥漫着“爱”的气味,寻找着自己中意的“媳妇”。“牛魔王”这个外来的不速之客,“目中无牛”,完全忽视了牦牛群的公牛们。
这还得了,牛群里的公牛们见状大怒,瞪圆牛眼,准备宣战:这是我们的地盘,活得不耐烦了,竟敢来这里撒野!
一头刚成年的公牦牛再也忍不住了,一个低头猛冲了过去,用牛角朝着“牛魔王”顶去。“牛魔王”根本就没把这里的公牛放在眼里,只用角轻轻一顶,这头不知道天高的公牛顶了个四脚朝天。
公牛吃了大亏,爬起来转身逃走;别的公牛见状再也不敢抬头,装作在吃草没看见,没有一头来参战。而那些母牦牛则在一旁观看,偶尔也轻声叫几声,貌似在给“牛魔王”喝彩。
06藏獒见状扑了上去,咬在野牦牛的屁股上,野牦牛连退好几步,想用脚踩死藏獒
正当“牛魔王”洋洋得意时,丹增大爷养的一只藏獒见机扑了上去。眼见藏獒要坏自己的好事,“牛魔王”十分恼怒,低下头把两个如利剑一般的尖角冲向藏獒。
藏獒眼见牛角逼近,急中生智,忙向旁边一跳,好险,牛角贴着藏獒的身子刺了过去。没等“牛魔王”转过身来,藏獒突然扑向“牛魔王”身后,锋利的犬牙咬在“牛魔王”的屁股上。
尽管“牛魔王”的皮实,而且极有韧性,但藏獒一口咬下去,牙齿深深刺进了肉中。“牛魔王”痛得哆嗦了一下,突然向后退了好几步,想用脚踩死这只多事的藏獒。
你可知道,要是被野牦牛铁榔头一般的蹄子踩中,藏獒不死也会伤筋断骨。幸好,藏獒反应快,急忙松开嘴跳到一旁,“牛魔王”踩了个寂寞。
“牛魔王”并不打算放弃,迅速调整步伐,来了个急转弯再次冲向藏獒,四个蹄子踩着地面,发出“咚咚”的响声……藏獒被这场面吓住了,知道自己打不赢这个巨大的怪物,只好摇着尾巴跑开了。
07混入山下的家牦牛群,带回9头家养的母牛,作为自己的“压寨夫人”
“牛魔王”闻到发情期母牦牛特有的气息,整天都赖在母牛身后,边跑边兴奋地叫唤着,似乎是想要获得它们的芳心。刚开始母牛对它不理不睬,但后来还是被“牛魔王”打动了。
因为“牛魔王”的个子比家牦牛要大很多,它还带着一股子野性,更显得雄风飒飒,威风凛凛,这种仪表和气质,特别让这些家养的“牦牛妹子们”芳心大动。
每次赢得芳心后,“牛魔王”便死劲地压在母牦牛身上。事后,“牛魔王”倒还很是温情,伸出舌头,舔着母牦牛的屁股,母牦牛也很是享受,微闭起双眼,接受着“牛魔王”贴心的爱抚。
这还不满足。几天后,“牛魔王”奔到母牦牛面前,鼻子嗡动着,这些母牦牛也激动得两眼发亮,围着它蹭来蹭去,鼻子也不停嗅着,亲昵了一番后,“牛魔王”凭借着自己的魅力,直接“说服”了这群母牦牛,把它们带回山上,做自己的“压寨夫人”。
丹增大爷说,在三江源地区,经常有雄性野牦牛闯入家养牦牛群,把家养的母牦牛拐走。
结语
由于牧民对野牦牛栖息地的侵入,雄性野牦牛常常进入家牦牛群中,“拐走”家养的母牦牛;而家养的公牦牛也会在荒原中和野生母牦牛“幽会”。致使野牦牛和家牦牛杂交,产出许多“混血”牦牛。
但这并不是什么好事,这样的杂交会冲淡野牦牛的野生血统,造成它们野性信息的丢失,导致野牦牛野性的弱化,削弱它们对自然灾害的抵抗力。长此以往,野牦牛将失去其本来的面目,最后导致灭绝。
雪灵谷自然实验室/出品
参考资料:人民日报、中国科学报、大自然探索、动植物科普、动物学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