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真题考点
1、判断古诗引用是否恰当,在括号内用“√”或“×”标识。(2分)
(1)( )毕业考前同学们抱怨辛苦,班长在黑板上写了两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 )以思念为主题的板报上,写着“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等诗句。
2、按要求把答案写在横线上。
《文心雕龙》中的“操千曲而后晓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中“纸上得来终觉浅,_____________________。”都强调了亲身实践的重要性。
3、按要求把答案写在横线上。
一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旁观者清。”诗人苏轼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3分)
二、考点解析:
1、√;√。此题考察对诗句的理解以及在语境中的老贺运用,是对诗句运用考察的变换形式。诗词运用是诗词考点中较难的题型之一,但是用判断的形式相对比较简单。
(1)句中抓准关键词“抱怨辛苦”,那么班长所用的诗句理应包含鼓励的意思,“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刚好是表达此意,故运用恰当。
(2)句中抓住关键词“思念”,然后注意分析每句诗,看是否是表达此意。三句诗均是表达思乡思亲之情,因此运用的也准确。当然掌握了考点二中诗句的归类,对解决此类问题就能快速的多。
2、观千剑而后识器。做任何事情,没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就不会有很高的造诣,此句出自于课内日积月累部分。有些学生学习时不太重视日积月累诗词部分的记诵和理解,在做这些题时会感觉很陌生,不知如何下手;
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两句诗意思是说,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毕竟比较肤浅,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自实践。这两句来源课外,需要加强名句的积累。
3.当局者迷;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做此题时先要看清题目中所说的道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是日常生活中的常用的八字成语,意思很简明。关键是后面一问的限定----苏轼的诗,这就需要迅速的搜寻所学。小学里学过不少苏轼的诗,需要从中筛选。《题西林壁》中的最后两句富有哲理的诗句刚好就是本题答案。在课内有不少诗歌是富含哲理的,学习的过程中药有意识的总结。
三、知识点延伸
诗句的理解和情感分析是建立在对字词理解的基础之上,因此要把握一首诗,得逐字逐句的翻译,转换成白话文才好理解。积累一部分诗句的哲理非常重要,理解之后甚至可以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以增加作文的文采。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说明新事物不可战胜,教我们面对困境不屈不挠。
汉乐府《长歌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劝勉人们珍惜年华,珍惜时间,及时努力。
王之涣《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告诉我们:登高才能望远。鼓励人们不断追求进步。
孟郊《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告诉我们:要懂得孝敬父母,懂得感恩
杜甫《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用于形容自然而然的教育或影响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叶绍翁《游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说明新生事物是能冲破一切束缚禁锢不了的。
四、举一反三
1、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表现自己载着“浩荡离愁”辞官还乡,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曾叹: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2、“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了庐山的多姿多彩,“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了敬亭山的百看不厌。
3、《石灰吟》和《竹石》都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 的写作手法,借具体的事物表现自己的志向。请分别写出表达作者志向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1、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3、托物言志;
粉身骨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