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见:孩子是成年人的灵性向导
21 孩子是成年人的灵性向导
孩子们是天生的博物学家,他们为大自然着迷,喜欢和巨大的树木和小小的毛毛虫,天生万物仿佛都是他们的家人。
是的,人类天生具有博物的好奇心和爱护众生的灵性。具有天生灵性的孩子,从小就能与他周围的环境和谐相处。在成年人无暇顾及他们时,他们与动物、树木等周边的生物建立亲密的关系,且乐在其中。
我们可以从他们对自然界的核心要素的反应,看出这种“人、物”联系的本质。季节更替、春华秋实、生死更迭、大地复苏、秋风落叶,这些都吸引着孩子,使他们从中与大自然的精神交融。
现在名叫雷欧、巴黎雷欧的青年,小时候名叫任由之,任由之幼年时,想象中和生活里,全是动物和植物,几乎所有的假日和闲暇时光都在洛河上下游约十五公里的河道两畔度过,那时候的洛河没有人、工的堤坝,还算是一条野生的河流,除了水流被工业废液污染之外,两岸的植被还是不错的。《动物世界》是雷打不动的必看节目。还有就是夜晚听爸爸讲“树熊”的故事。任由之给“他的树熊”取名“阿唔” 。父子俩想整电视连续剧一样,每晚整三集,后来不行,得整六集,又膨胀到每晚非得演绎九集不可。
孩子已经大概知道人和动物是由植物养着的,吃植物。动物当然也吃动物,被吃的动物可能也是吃动物的,但是这段生物链条最终的食物仍然是植物。大的植物还提供荫蔽,荫蔽人和动物,像母鸡翅膀之于小鸡崽子。孩子推论:没有了动物,也许还会有植物,但没有了植物,就不会有动物了,包括人,这种动物。于是,任由之小朋友说:“如果没有树,哪还有在森林里迷了路,哪还能到灰狼和狗熊家里做客?”
任由之是个游戏大王。通过他自己的记述看看他感兴趣的游戏吧。
“好了,开始游戏。游戏从边远的小村落开始,一进入游戏,就会发现乱纷纷的许多人,哪一个是自己啊?告诉你,就是屏幕中间赤身裸体的那个。
“当然你也并不是一无所有,至少还有一件布衣,一把木剑和一支蜡烛。按下F9键打开包裹栏,就可以看见自己仅有的一点家当了。再按F10键打开角色属性栏,从包裹栏中把衣服拖到属性栏中角色的身上,就穿上衣服了。
“同样,把木剑拖到角色的右手上面,就可以看到我们的英雄身着布衣,手持木剑站在村子中央。怎么,觉得没有一点英雄的味道?
“现在应该干什么呢?当务之急就是弄点钱来养活自己。注意: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这时候你还只有1级,自不量力就很容易出师未捷身先死。所以,就先和身边的家畜家禽较量一下吧。家畜家禽有鹿、鸡等,把它们杀死以后,可以从它们的尸体上取得“肉” ,有了肉就可以拿到屠夫那里去卖,这就是最初的经济来源。
“等有了一些闲钱之后,我们的英雄们也至少有两三级了,这时候就可以去村子里的药店,买些金创药。带上这些药,就可以走出村子,和森林里的一些野兽大战一番。受伤了就喝药——鼠标双击药瓶就可以了。药消耗完了就回村子补给。这样练到5级,就可以扔掉木剑了。
“到铁匠铺买一把青铜剑吧,这时我们的英雄就初露锋芒了。继续“杀戮”, 直到7级,就可以学习每一种职业的初级技能了。
“武士是基本剑术,法师要学火球术,道士嘛,就是治愈术。学习这些技能,要先到书店买这些技能书,买到了书以后,鼠标双击就可以开始练习了。
“如果你是魔法师或者道士,我建议你尽快将你学到的本领设置好快捷键,以方便在战斗中的操作,武士则不必担心,不需要设置什么快捷键。
“学会了以上技能,就可以到地下迷宫奋战了。最适合的是骷髅洞——半兽人古墓,坐标是:比奇省147:33,到这里就会发现山崖上有一个洞——窑洞?
“进去,就是骷髅洞了。第一次到,感觉很阴森吧?来之前一定要先做好准备,药品备足,武器修好——持久力低了武器会坏的。
“进入之后,打开地图,就可以闯荡这个神秘古墓了。骷髅洞有三层之多,现在的级别最好乖乖地呆在第一层,否则就又身不由己了。
“等到艰苦的日子过去,到了10级,买了短剑以后,估计杀家畜家禽卖肉的钱就所剩无几了,坚持一下,到了11级,就可以去铁匠铺买一把鹤嘴锄到废弃矿洞去挖矿了。
“到了比齐边缘的矿洞——僵尸洞,拿起鹤嘴锄,点一下矿,就可以开始挖了,挖出之后去卖给铁匠铺的铁匠,这样,温饱问题就又解决了……”
除了博物特性的游戏,任由之也思考实际的博物问题。
“某地有10000公顷天然林,对这片森林如何处理,有以下三种意见:一,禁止砍伐,全部保护起来。二,全部砍伐,以满足经济和生活需要。三,把10000公顷划为平均十片,每年砍伐一片,砍伐后随即补种树苗,十年使其成材。
“这个题目的正确答案是什么?我问爸爸。
“爸爸看第二个意见是不对的,在第一和第三个意见之间犹豫。
“我对爸爸说:‘第三个意见是正确的。可是我觉得还是有问题。’
“为什么?他想听我说一说。
“我阐述了一番我的道理:虽然砍伐后立即补种,对环境没有多大影响,但是破坏了生物多样性,损失更大。因为天然林是多种动植物的生息地,林中的动植物五花八门,类别不一,年龄不一,遵循着千百年来形成的链条关系。天然林遭到砍伐,人类没有办法使其再生。人工林呢,树木种类单一,排列有序,动物无法生存,这不加快了物种灭绝的速度了吗!如果确实要用木材,找个地方种植一些速生材,不也能达到同样的目的吗?
“爸爸听了说:‘有道理。而且你这个生态捍卫者还有自己的观点。’
“爸爸进一步肯定说:‘思路清晰,论述严密。最后还开出了确实要用木材的药方,很好。两个要点再加以突出,就更好了:一,天然林贵在天然,人工无法替代。二,每年砍伐百分之十,则十年后天然林不复存在,是不可估量的生态损失。’”
且不论任由之小朋友的思考和理论正确与否,小童年对植物的情感已经很是可贵了。
动物,是任由之的最爱,幻想中的恐龙不用说了,南阳报社的朋友来访,热情地请教当地西峡县发现恐龙化石和恐龙蛋化石的情形。大象,小朋友最喜欢,任由之关于大象还有自己的小思考呢。
“有人说大象这种动物能够准确估计自己的死期,会根据记忆走到传说中的象冢,并在那里死去。
“对于这个观点,和爸爸讨论之后,我们提出异议:
“‘象冢’并不是一个科学的说法。其一,它本身不是一个生物学的概念;其二,未曾有人到过象冢,目睹过那象牙成堆的壮观场面,人人都在传说别人的话。
“大象在临死前只不过是到了它活动领地中最为偏僻的地方,来躲避外界的干扰,直到死亡。如果在某一带地方活动的大象都走到那个偏僻的地方死亡,那儿就成了一个自然的大象死亡地,而实际上,它们也许并不死亡在同一个偏僻的地方。”
具身教育学告诉我们,应该鼓励孩子与植物、动物、小昆虫友好相处。如果你能这样说话:“鸭子对你很感兴趣,他想知道你在干什么。”支持孩子以各种方式与大自然合而为一,比如和动物说话,直接与动物交流,结果会非常不同。
美国有一位著名的神经科学家,她与鸟类相处得非常自在,神经系统能与鸟类产生共鸣,几乎达到了“共情”的境界。
塞萨尔·米兰是“狗语者” ,他怎样以狗的方式思考?最早的“马语者” 蒙蒂·罗伯茨,又怎样以马的方式思考呢?答案是“共情” 。
在自我觉知的情况下,人能够感知别人的感受。同样,如果掌握了动物的脾性,最好又掌握了动物的语言,你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训练一只狗或一匹马,无须使用鞭子,更无须虐待它们。
儿童对动物有深刻的认同感,不仅是它们的保护者,更是灵魂相通的好朋友。
动物有的特质,人类也具备,凶暴、恐惧、脆弱等,儿童会从动物身上找到情绪共通之处,以及在他和动物之间传递或微小或强大的能量。
这些都属于灵性范畴的问题:认识自己,理解我们在世界万事万物中的位置,理解我们的情绪和存在方式。通过鼓励,寻觅到灵性表达的出口,为孩子未来的灵性发展创造可能性。
当孩子舔你的手,说“我是一只猫”时,他不只是模仿,他正试图体验猫的生活,发现自己与猫的相似性,就像他穿上妈妈的衣服,发现自己与妈妈相似一样。
幼儿在学动物叫的时候会感到高兴。一只小鸡吱吱叫,或一只小羊咩咩叫,他们并非旁观者,而是动物活动的参与者。人类和动物的亲近源于自然,表现在儿童身上。在灵性的神秘指引下,在他们能够安全地全方位地探索动物拥有的情感,成为动物的真正的朋友、知音。
在人类的童年时期,人类与环境和动物的相处共生的和谐情景,在今天的儿童、少年的身上折射了出来。人类童年时期的淳朴、坚强等性情,都在可贵的灵性生活中蕴藏着。
如果我们成年人能蹲下身子,认真地倾听孩子的话,我们会发现重大的灵性问题。当我们成年人愿意跟随孩子到新的地方,观看,聊天,比如孩子感兴趣的墓园,被风雨毁坏的某些废弃庭院……我们会发现,世界比我们已经认识的更加广阔,更加充满神奇的活力。
有的孩子会问:“为什么人们不相信奇迹?”
这只不过是孩子提出的宏大精神问题中的一个小疑问,但却能为成年人打开新的探索之门,打开亲子之间心灵的、灵性的对话。
孩子生来便是完整的,孩子的灵性完美无缺。从童年到青春期,天生的灵性与认知、情感、社交、道德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融合成长,每个发展阶段,天生灵性都因社会物质文化的影响而存在“排挤”和“减弱”的风险,现在我们明白了道理,可以为孩子的灵性创造发展和繁盛的空间,抚育出强大的灵魂。
孩子是成年人的灵性向导,但成年人并不被动,分辨得出孩子的灵性冲动,可以鼓励他们,辅助他们健康发展,如果成年人愿意,也能帮助自己。
对于孩子的灵性,成年人不是旁观者,无反应或被动地做出反应,因为我们爱他们,“爱”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与敬畏,所以要创造出帮助儿童、少年兴盛发展的空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