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会馆、古戏楼,中轴线上的鼓楼、永定门,三里屯的商业街区,王府井东安市场,书店,酒吧,咖啡馆……这些地点看上去似乎毫无共同点,但它们却都“有戏”。近一年多来,北京演出行业发生了一些变化,一些新型空间悄然出现,为疫情之下低迷的行业发展开辟新赛道、注入新活力。
老会馆新酒吧都有戏
2021年9月底,近200年历史的湖广会馆旧址戏楼上演了一场既传统又现代的沉浸式戏曲演出。演出开始前,观众可以在院子里体验戏曲《西厢案》“剧本杀”,随后在演出区再看一场汇聚京剧、评剧、昆曲经典折子戏的戏曲专场演出。老会馆,新玩法,让前来体验的观众倍感新鲜有趣。
正是这场演出拉开了“会馆有戏”的大幕,颜料会馆、台湾会馆、临汾会馆陆续上演各有特点的文艺演出,京剧、昆曲、民乐、杂技、评剧轮番上演,各种旋律在会馆的雕梁画栋间萦绕,掸去尘埃唤醒沉睡已久的老房子。北京演艺集团副总经理董宁表示,京演集团承接了“会馆有戏”多个会馆的内容制作,整体将围绕呈现“小而精”“小而美”的演出效果、强化“会馆文化”的核心概念、着力吸引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关注、打造具有吸引力的文旅融合演出项目四个方面进行深度策划,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吸引年轻人,让年轻人走近中华传统文化,带动文化消费,努力打造演艺新空间。
“会馆有戏”很新鲜,但有戏的不只是会馆。在望京麒麟新天地商街里藏着开心麻花的磁剧场,观众可以从逛吃模式无缝切换到观剧模式;走进三里屯繁华喧嚣的商业街区,满身疲惫的白领可以在爱乐汇艺术中心欣赏抚慰心灵的烛光音乐会;在西大望路的北化机·
爱工场文创园里有一家开心麻花的沉浸式戏剧酒吧,观众可以在酒吧里看戏;在前门大街鲜鱼口美食街上,游客们会在众多餐厅中间发现有一家叫“天乐园”的老戏楼正在演出时尚京剧;刚刚举行的大戏东望·全国话剧展演季中,“戏润中轴”活动更是脑洞大开,打造沉浸式演出新场景,在钟鼓楼让东西方戏剧文化碰撞,在前门让戏剧艺术家与风格舞者交汇,在永定门让戏剧与武术邂逅……
剧场不再是台上台下楚河汉界,观剧也不必正襟危坐,在这些演艺新空间,观众正在重新理解自己与文化演出的关系。
一站式消费留住观众
在爱乐汇艺术中心等待亲子音乐会开场前,来早了的于先生先带着孩子体验了艺术中心的沉浸式VR电影;和朋友一起来的小刘则预备好了要在这里消磨大半天的时间,先玩剧本杀,再体验沉浸式VR电影,玩累了可以一边听烛光音乐会一边休息;亲子音乐会、爵士乐、流行乐……丰富的演出内容也让观众舍不得走,有检票人员发现,有的观众一天连听了三场不同主题的音乐会。
过去人们进剧场就是看演出,演出结束就离开,但现在许多演艺新空间提供了多元的一站式文化消费,让人群停留得更久,形成更多消费。在天乐园,游客可以通过固定展览了解京剧的前生今世、唱念做打,知道“四大名旦”“四大须生”,还能看到即将上台的演员在公共空间化装,如果还不过瘾的话就走进剧场看一场演出,还可以在这里穿上剧装留影纪念。天乐园负责人马瑛瑛说,许多孩子因为偶然来到天乐园认识了京剧,喜欢上了京剧,经常有家长询问这里有没有京剧培训。看到大家的需求如此强烈,天乐园从去年开始将京剧普及培训纳入经营中,通过几期训练班的举办,马瑛瑛发现,原来专业的少儿京剧培训是一个有很大需求的市场,“我们正在打磨课程,希望给孩子们提供更好更专业的京剧培训,让他们能够真正感受到传统艺术之美。”
用一站式体验留住消费者,也是开心麻花正在打造的戏剧街区想要追求的目标。开心麻花正在与王府井集团合作,在东安市场打造一个两千多平方米的戏剧街区,以戏剧演出为主要功能,还有可以逛可以玩的空间,其中包含两个沉浸式演出空间,以及轻餐厅、咖啡和戏剧周边,让观众走进戏剧街区有了更多元化的综合戏剧体验。也就是说,演艺新空间的经营者在门票收入之外,有了更多元的收入渠道,让剧场的生存有了更多可能性。正因如此,爱乐汇艺术中心才能在疫情期间大胆将剧场从一个增加到了两个。
小空间也能有大作为
几十个观众跟随剧场引导人员走进没有座位、没有舞台的剧场,灯光暗下,没有人知道演员会在哪里出现,有时在观众中间,有时就在观众身边……繁星戏剧村的后浸没式戏剧《画皮2677》,给了观众极大的自由度,你可以跟随某一个演员的步伐奔走在剧场空间,也可以走上前和他一起演戏。
过去的文旅演出,要么建一座城,要么在山水间构建宏大的演出场所,但这样的内容形式很难在商业区、古村古镇、城市更新片区快速实现,而时下出现的演艺新空间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小”,有的空间只能容纳几十个观众,最多的也不过三五百人。空间小,观众与演员的距离也变小了,“大剧场里你听到演员哽咽了,要想象他哭了的表情,但是在这些小空间的演出里,你能看到泪珠从演员的脸颊滑落,以及演员投入表演中所有情绪的变化。”开心麻花副总裁刘岩表示,今天的观众需要更深度的情感体验和共鸣,小空间的体验感和沉浸感更强,也让观众有了更真切的精神共鸣。
从经营角度看大型实景演出成本高、运营压力大,而小空间在决策经营上更具灵活性,“小空间也能有大作为。”刘岩说,在开心麻花的概念里,新型演艺空间的剧场未必是传统剧场的样子,商业综合体和旅游街区往往没有现成的剧场,新建专门的演艺空间投资建造的成本也高,周期长,“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空间去制作不同的内容,为形状各异的空间打造独一无二的内容,使之成为可以观看演出实现深度戏剧体验的场所,这就是我们对演艺新空间的诠释。”
开心麻花刚刚在磁剧场首演的音乐剧《致命旋律》,虽然只是一个小剧场剧目,但是在制作上的投入已经不少于一个中型剧目的投资。这个看上去不划算的投资,其实有着更长远的规划,“这部戏要是排出来只在一个剧场演当然很难回本,但我们可以复制到开心麻花位于全国的不同剧场,我们就是想让大家看到,小空间也能够依靠高频次的演出和优质的内容盈利。”在刘岩看来,开心麻花对演艺新空间的开拓、运营不仅是自身发展的需求,同时也是在为演出行业开辟一个新赛道,让整个行业看到更多可能性,为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为文旅、文商旅融合,为这个时代,推出更多有意义的创新和实践。
专家点评
延长丰富了演艺产业价值链
演艺新空间的出现,对于艺术本体来说,不仅是空间的变化,也意味着新业态、新场景和新的运营思维,折射的是新时代对艺术的跨界扩容、内容与空间、观演关系以及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探索的结果。从会馆活化到文创产业园区中的演艺空间,从酒吧+戏剧到消费地标中的艺术空间,艺术与城市相互赋能。对演艺产业来说,新空间的出现延长丰富了演艺产业的价值链。对城市来说,艺术成为空间活化的重要抓手,丰富盘活了多种空间资源,这也是文化艺术赋能城市发展的体现。
新空间的出现,让“演艺+”成为北京文化产业和公共文化建设的特色和亮点。表演艺术以另一种方式在走进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满足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多样化的文化消费需求。这些新空间往往也是国潮的触发地。戏曲、民乐在新空间中的上演、奏响,为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另一种可能。这为“大戏看北京”构建了更广泛的群众基础的同时,也让演艺产业成为北京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进程中的一抹亮色。
在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城市的建设中,不同空间建筑形态、多样态的沉浸体验所建构的演艺新空间,体现了北京丰厚的文化积淀和创新探索的精神。健康、有序的新空间建设,需要政策的引导和制度的创新,以及与之匹配的创作、管理、运营的人才。以演艺新空间的建设为契机,推进演艺产业从政策到行业、人才的多方面创新完善,助力艺术生态的进一步发展,让艺术更多方面地实现其对当代社会的价值,是我们共同期待的。(中国戏曲学院国际文化交流系副教授、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会产业发展部主任胡娜)
(记者 牛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