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文博——日照最新考古成果线上“抢鲜看”(四)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郑雯心 日照报道
近日,日照市博物馆特别推出两城镇、苏家村遗址最新发掘资料系列专题报道,介绍最新研究成果,展示未曾与公众谋面的“日照宝贝”。
2018年两城镇遗址考古发掘发现了丰富的龙山文化时期遗存,本期向大家介绍考古发掘出土的陶鼎。陶鼎,新石器时代出现的炊器,用于烹饪食物,一般为夹砂陶。器形大多为圆形,深腹,圜底或平底,下有三足。形制多样,有釜形鼎、罐形鼎、盆形鼎等。有的有双耳,带盖。最早见于河南新郑裴李岗和河北武安磁山遗址。商周青铜鼎成为礼制重器,陶鼎地位随之提高,也有礼制意义。战国至汉代出现铅釉陶鼎和彩绘陶鼎,多作随葬明器。随着历史发展,鼎逐渐成为礼器,也开始采用青铜铸造,其烹饪器的功能在逐步消退。
罐形陶鼎
夹砂黑陶,陶色不均,足部及底部有火烧痕迹。方唇,折沿,沿面有两周凹槽,粗颈微束,溜肩,鼓腹,平底,下接三鸟首形足。足上饰附加堆纹且按捺成花边,肩部有一对对称分布的盲鼻且饰三个均匀分布的泥饼,腹部饰一周凹弦纹。
夹砂黑陶,侈口,尖唇,斜折沿,溜肩,鼓腹,平底,下接三个无眼鸟首形足。口沿外有两个对称的鸡冠耳,颈部有一周阶状凸起,肩、腹部饰六周凹弦纹,底部和足部有火烧痕迹。
夹砂黑陶。侈口,方圆唇,折沿,沿面有一周凹槽,鼓腹,平底,三个无孔鸟首形足残。口沿外部有两周凸弦纹,上腹部有两周凹弦纹。
盆形陶鼎
夹砂黑陶,灰褐胎。侈口,方唇,斜沿外伸,折腹位置偏上,腹下部较直,平底,三足残。沿下有三个等距排列的横耳,横耳表面有两道凹槽,盘形口表面饰四周凸弦纹,腹部有两周凸棱。
龙山文化早段鼎足多为有纵向堆纹的铲形足,陶鼎多为尖圆唇,宽折沿,圆鼓腹,铲形足。中段陶器的器类及风格与早段大体一致,但部分器形也有一些新变化,盆形鼎和罐形鼎依然较多,但鸟首形足或无眼鸟首形足愈发常见,铲形足进一步减少。晚段陶器风格发生了明显转变,陶鼎的唇部逐渐变方,铲形足已基本不见,鸟首形足成为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