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踪15年的国宝,被一个女子埋在了自家地底,上交时获奖两千万元

旅游 民国风度 2022-03-28 12:46

原标题:失踪15年的国宝,被一个女子埋在了自家地底,上交时获奖两千万元

2021年国庆,天安门广场旁边的国家博物馆人流如织。参观人群的目光都被“礼和万方”特展吸引过去,这里展出的是举世闻名的三大青铜圆鼎——大盂鼎、大克鼎和子龙鼎。

在展板介绍中,一个人的名字再次和大盂鼎、大克鼎出现在一起。这个人就是潘达于女士,可以说没有她,就没有大盂鼎、大克鼎,更没有这次“礼和万方”的文博盛举。

潘达于,原本姓丁,她出生在苏州的一个富贵人家。潘达于自幼聪慧好学,长得端庄甜美,正如江南的温润山水,让人无限爱怜。

图 | 潘达于

18岁的潘达于出落得亭亭玉立,琴棋书画、女红刺绣,样样不差。父亲还给她找到一个好婆家,那就是苏州的潘家。

潘氏先祖潘世恩曾是乾隆年间的状元,潘家子弟代代读书做官。到了清末,潘祖荫官居二品,潘家风光无限。潘达于要嫁的就是潘祖荫和弟弟潘祖年唯一的嗣孙潘承镜。

生得好、嫁得好。在封建时期,潘达于这样的女子应该说是很幸福了,优越的家世足以保她一生无虞。

可是,命运奚落了潘达于,成婚仅仅三个月,潘承镜就突发急病去世了。年纪轻轻守了寡,膝下也没有子女,潘达于这一辈子,好像一眼就能望到底。

其实,潘承镜并不是潘家第一个英年早逝的男丁。数年来,潘家子嗣凋零,潘祖荫、潘祖年兄弟二人的孩子接连夭折。他们是嫡系一脉,不能无人继承,兄弟二人只好过继堂兄的孙辈潘承镜作为继承人。

大户家族无人继承,本就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潘承镜去世后,坊间又有许多传闻。人们说潘家无后,是因为他家里藏了太多不该藏的东西,这些东西都是极影响家族运数和子孙后裔的。

虽然传闻说得邪乎,可是潘家藏东西的事情倒是事实。当时有句话“海内三宝,潘有其二”,“海内三宝”说的是陕西出土的三尊体量巨大的青铜鼎: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

潘祖荫在世时爱好收藏文物,是著名的金石收藏大家,家中藏品无数。

咸丰年间,左宗棠为答谢潘祖荫上书救命之恩,将大盂鼎赠送给他。光绪十六年,大克鼎在陕西出土,潘祖荫又出重金购得。从此潘祖荫成为拥有“海内三宝”其二的人物。

图 | 潘祖荫

潘祖荫去世后,双鼎连同其他金石文物、古董字画,一起被潘祖年秘密送回苏州老宅中。

潘祖年行事低调,他把双鼎藏在家中,从不向外人提起。即使是两江总督端方再三试探,潘祖年也是连连婉拒,端方到死也未见过双鼎真容。

潘承镜去世后,祖父潘祖年也到了弥留之际。现如今,家中上无长辈庇护,下无子嗣继承,潘祖年临终前竟然没有可托付的人。

潘祖年看孙媳知书达理,寡居后依然操持家务、处处精心,他知道孙媳虽然是一介女流,却是外柔内刚的坚毅之人,于是就决定让孙媳当家做主。

他给孙媳改为潘姓,正式入潘家族谱,并为她取名为“达于”。这个名字是大盂鼎的谐音,潘祖年对孙媳的寄托不仅仅在家族。

这天,潘祖年支走旁人,只把孙媳叫到身边,对她说:“这两年你嫁到潘家受苦了!可我还是要厚着老脸再托你一件事啊!”

潘达于恭敬地说:“祖父,您尽管吩咐吧!”

“大盂鼎、大克鼎这些宝物,是我们潘家的传家之宝,也是我们中国人的传家宝。你一定要好好看护,不能有一丝闪失,更不能流落外国人之手。无论今后潘家衰落到何等地步,都不能变卖宝鼎

潘达于看着祖父,连连答应,可她现在还不知道,护鼎的路有多难走。

潘祖年不忍潘达于无后,在家族中过继了两个孩子给她,安顿好一切之后,潘祖年撒手人寰。潘达于听从祖父安排,一人挑起潘家家主和守护传家宝的重任,这时的潘达于仅有20岁。

曾经的潘家位高权重,虽有不少人觊觎宝物,却都忌惮潘家势力,不敢轻举妄动。现在家族中长辈去世,仅由一位女眷看守门户,潘家如同一个流落街头的孩童,任人欺负。

图 | 年轻的潘达于

1935年,国民党在苏州建起一座办公大楼。国民党官员到潘家询问,想要借大鼎放在办公大楼里参加展览,他们表面上说是“借”,其实就是想趁机长期占有。

这伎俩被潘达于一眼识破,她不敢得罪当官的,只好说:“大鼎早就被祖父赠送给友人,至今是何去向,我们小辈的也不知道了。”

国民党官员被打发走后,又有文物贩子接二连三地砸开潘家大门,见到潘达于不是甜言蜜语欺哄,就是出高价诱惑。

甚至有美国收藏家千里迢迢来苏州求鼎,不惜出价数百两黄金和一栋美国别墅。可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年轻女子竟然完全不为所动,只好灰头土脸的原路返回了。

经历这些之后,潘达于召集家人,提醒他们文物贩子都不能相信,任何人在外不能讨论家中藏鼎的事,更不能私自变卖家中藏宝。

潘氏一族虽然都是些年轻小辈,却十分懂事明理,听了潘达于的话后,也都学祖父低调做人,绝口不提宝鼎的秘密。

图 | 大克鼎(藏于上海博物馆)

图 | 大盂鼎(藏于上海博物馆)

1937年的中秋,是苏州最黑暗的一个中秋。上海八一三事变之后,战火渐渐燃烧到苏州,中秋节刚过,日军就开始了对苏州的轰炸。潘达于一家人来到太湖岸边的光福镇避难。

太湖烟波浩渺,听不到一点炮火声,可是潘达于却夜不能寐。

她想着苏州老宅中的大盂鼎和大克鼎,两尊大鼎和祖父其他收藏都放在老宅的厢房里,没有任何保护,日军要是占领苏州,宝物如同拱手相让。

况且,日本人和从前的文物贩子不一样,他们若想得到双鼎一定会不择手段,那样的话,就算是搭上潘家兄弟姐妹的性命,也保不住双鼎啊!

潘达于辗转一夜,想到一个办法——将大鼎深埋地下。第二天一早,潘达于就找来家人商议这件事。

也有人说,把大鼎也带出城,放在郊外隐蔽的地方。但潘达于认为不行,她说:“两尊大鼎都有半人之高,加在一起将近千斤之重,走在路上太招摇。还是把大鼎埋起来更稳妥些。”

眼看日军就要侵入苏州,潘家人来不及再想其他办法,必须抓紧时间回城藏宝。

潘达于说,办这件事情的人,还是越少越好。最后决定,只有姐夫潘博山和堂叔家八弟带两名最信任的木匠一起回城。

向木匠说明回城缘由后,潘达于许诺:“藏宝的事情千万不可以泄露,从今往后,潘家养你们和家人一辈子。”

出发前,八弟劝潘达于在城外等待,但是潘达于放心不下,她一定要亲眼看着大鼎安顿好才行。于是,五个人驾着车,连夜回到苏州城南石子街的老宅中。

被日军轰炸后的苏州城,满是火药的味道,好在老宅损伤不大,青铜器也都完好无损。潘达于看到大鼎安然无恙,心中松了一口气。

她吩咐木匠测量大鼎尺寸,制作一只能承载两尊大鼎的木箱。然后又同姐夫和八弟去查看老宅的各个房间,寻找适合藏宝的屋子。

这间屋子即要隐蔽不起眼,还要有足够的面积用于挖坑藏宝。三人走遍了宅院,最终选定后院的一间堂屋。这间屋子平时无人居住,早就堆满杂物破旧不堪。

姐夫和八弟挪开杂物腾出一片空地,他们小心翼翼地撬起地砖,连顺序都不敢打乱,生怕一会儿不能恢复原状。潘达于点起一支蜡烛,那兄弟俩借着烛光挖开地面,他们挖了一夜,坑洞已经有一人多深。

潘达于看看坑洞,摇了摇头说:“不行,还得再挖!得挖得再深一些才行!如果日本人找来,肯定会掘地三尺,咱们只有比他们挖得更深才能躲过去啊!”

他们本来已经筋疲力尽, 听了潘达于的话,也觉得有道理,既然是藏宝那就得藏得更深才保险。他们来不及吃干粮,又跳下洞继续挖。

另一边,木工做的箱子也有些模样了。他们用几条粗木打底,又层层加固,已足够承载两尊大鼎。木工还做了两只绞车,方便把大鼎吊入深坑中。

中秋刚过,月亮还是大如玉盘,几个人借着月光和微弱的烛火,将大鼎放入深坑。两尊大鼎对角摆放在木箱里,空隙之处又用小件青铜器填满。最后把木箱封住,盖上泥土。

随着泥土一铲一铲地落下,潘达于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下了。看着曾经来自泥土的双鼎,又回到泥土,潘达于心中默念:祖宗保佑潘家、保佑双鼎。

把泥土夯实后,他们又按照记好的顺序把地砖铺回原状。多余的泥土,潘达于让八弟均匀洒在院子里的树木花丛之内。

后院堂屋恢复了原状,潘达于走来走去细细查看,不敢有一丝马虎。八弟劝她此地不宜久留,她才不舍的离去。

图 | 潘家藏宝的老宅

没过多久,苏州沦陷。日军把苏州各个名门望族的宅院当成自己的宝库,任何古董珍藏都成了他们囊中之物。

拥有“海内三宝”其二的潘家,自然成为日军搜刮的重点,日军司令松井都亲自过问是否找到大盂鼎、大克鼎。

找到潘宅后,日军破门而入,挨个屋子仔细搜查。但最终只收获了一些“不值钱”的金银玉器,日本军官“八嘎八嘎”叫个不停,命令手下挖开潘家院子的地面。可是,潘家院子被挖得面目全非仍不见大鼎踪迹。

日军不甘心,找到潘达于,当面问她大鼎藏于何处。别看潘达于只是一个弱女子,但是见到蛮横的日本人一点也不胆怯,她面不改色,只说:“不知道,没见过!”

日军又盘问潘家其他人,无论威逼还是利诱,得到的答案也只是:“不知道,没见过!”就连潘达于年幼的孩子也是这番话。

得不到大鼎,日本人就把怒气撒到潘家的宅子中,他们把城里城外的几座宅院搜刮一空,原本拥有万贯家财的潘氏子弟,最后却也沦落到社会底层。

潘达于带着孩子和仅存的积蓄四处逃亡,最后躲避到上海。即使生活艰难,潘达于仍不忘祖父遗训,潘家老宅地下藏宝的事情她没有向任何人吐露半分。

多年的战火纷飞,让人们渐渐忘记没落的潘家。大盂鼎、大克鼎重回泥土暂避锋芒,他们如同宝刀,静静等待出鞘之日。

1951年,解放后的新中国正在如火如荼地恢复文化事业。为了保护文物并为大众提供观展场所,上海即将成立博物馆。

潘达于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想到了大克鼎和大盂鼎。新中国成立,国家停止了战乱,百姓安居乐业,从旧社会一步步走来的她,知道现在的政府是可靠可信的人民政府。

她想着,如果大盂鼎、大克鼎进入博物馆,他们可以在专业文博工作者手中得到更好的保护,还可以让更多的人研究文物研究中国的历史。双鼎若是还隐藏在老宅中,就该永久埋没了。

当潘达于和家人说想把双鼎献给国家的时候,潘家人全都举手赞成。

潘达于笑着说:“既然大家都赞成,那这样,我先写一份信寄给文化部吧!”

她走到书桌前提起笔来写下:“窃念盂克二大鼎为具有全国性之重要文物,亟宜贮藏得所,克保永久。诚愿将两大鼎呈献大部......供广大观众之观瞻及研究......”

图 | 潘达于写给博物馆的信

文化部接到信后非常重视,特派博物馆专员与潘达于一起来到苏州老宅。当两尊巨大的铜鼎脱去尘埃,出现在人们眼前时,在场工作人员无不惊叹。古鼎保存完好,没有留下一丝伤痕。

为表彰潘达于捐献国宝,文化部举办了盛大的表彰会,为她颁发了奖状以及两千万元(旧币)。当时的潘家已经不再是富裕人家,但是潘达于只接受了奖状没有接受现金奖励,在她眼里,她只是为双鼎找到最合适的家。

此后,潘达于又分批捐赠了潘家祖上收藏的大量文物,仅上海博物馆就有她捐赠的文物四百多件。

1959年,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也就是现在的国家博物馆)开馆,全国各地博物馆应征支援。上海博物馆的大盂鼎等文物北上,从此大盂鼎、大克鼎镇守南北。

2004年,潘达于已经是百岁高龄,为了给老人祝寿,文物局特意组织国家博物馆和上海博物馆举办一场专属潘达于老人的展出——“百岁寿星潘达于捐赠大盂鼎、大克鼎回顾特展”。

满头银发的潘达于坐在轮椅上,儿女们推着她来到大盂鼎、大克鼎的展台旁边。老人让儿女搀扶着站起来,像个孩子一样激动地看着两尊大鼎,她高兴地说:“这么多年了,一点都没有变呢!我给他们找到好人家嘞!”

潘达于老人在2007年去世,曾经那张奖状仍然被她的家人挂在客厅最显眼的位置。潘达于的名字也被镌刻在上海博物馆文物捐赠者的巨大石碑上,她守护国宝的传奇故事也像巨鼎一样千古流传。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

“露营”成为清明假期打卡新风潮 帐篷“一顶难求”

央广网
今天 16:5
洛阳一株价值10多万元的绿牡丹被偷?公园回应:被人摘走一朵,警方已介入

洛阳一株价值10多万元的绿牡丹被偷?公园回应:被人摘走一朵,警方已介入

极目新闻
今天 15:59

中国12个最邪门恐怖的地方(附上具体地址),千万别去看!

中国12个最邪门恐怖的地方(附上具体地址),千万别去看! 中国12个最邪门恐怖的地方(附上具体地址),千万别去看! 中国12个最邪门恐怖的地方(附上具体地址),千万别去看!
微智先峰
今天 15:52

清明小长假期间牡丹发源地的花儿开得啥样?带你去古都洛阳闻天香

清明小长假期间牡丹发源地的花儿开得啥样?带你去古都洛阳闻天香 清明小长假期间牡丹发源地的花儿开得啥样?带你去古都洛阳闻天香 清明小长假期间牡丹发源地的花儿开得啥样?带你去古都洛阳闻天香
黄河源远
今天 15:44

单板的尽头,是治愈的人生——记苏翊鸣的教练佐藤康弘

单板的尽头,是治愈的人生——记苏翊鸣的教练佐藤康弘 单板的尽头,是治愈的人生——记苏翊鸣的教练佐藤康弘 单板的尽头,是治愈的人生——记苏翊鸣的教练佐藤康弘
新华社
今天 15:40

一个人住原力舱真过瘾!

原力舱
今天 15:39
清明假期北京市属公园共接待游客142.23万人次

清明假期北京市属公园共接待游客142.23万人次

北京商报
今天 15:27

迎客松已无客可迎,旅游业遭重创

迎客松已无客可迎,旅游业遭重创 迎客松已无客可迎,旅游业遭重创 迎客松已无客可迎,旅游业遭重创
相逢立足明天
今天 15:23

乘船游湖,观赏雾漫小东江,秀色可餐

醉美中国游
今天 13:53
清明假最后一天 中国铁路西安局汉中车务段恢复加开17趟列车

清明假最后一天 中国铁路西安局汉中车务段恢复加开17趟列车

光明网
今天 15:6

张洪泉:价值10万稀有绿牡丹被摘?是一则活广告

张洪泉:价值10万稀有绿牡丹被摘?是一则活广告 张洪泉:价值10万稀有绿牡丹被摘?是一则活广告 张洪泉:价值10万稀有绿牡丹被摘?是一则活广告
时评界评论
今天 14:58

山西介休第十五届寒食清明文化节开幕

山西介休第十五届寒食清明文化节开幕 山西介休第十五届寒食清明文化节开幕 山西介休第十五届寒食清明文化节开幕
央广网
今天 14:45

青岛最大最古老的天主教堂,原设计高度超百米,后被希特勒叫停

青岛最大最古老的天主教堂,原设计高度超百米,后被希特勒叫停 青岛最大最古老的天主教堂,原设计高度超百米,后被希特勒叫停 青岛最大最古老的天主教堂,原设计高度超百米,后被希特勒叫停
张艺自媒体
今天 13:59

潭柘寺“二乔”含苞待绽放 古寺春意日渐浓

潭柘寺“二乔”含苞待绽放 古寺春意日渐浓 潭柘寺“二乔”含苞待绽放 古寺春意日渐浓 潭柘寺“二乔”含苞待绽放 古寺春意日渐浓
光明网
今天 14:48

新疆3万亩野生杏花林开放,有一千多年历史,一生一定要去一次

新疆3万亩野生杏花林开放,有一千多年历史,一生一定要去一次 新疆3万亩野生杏花林开放,有一千多年历史,一生一定要去一次 新疆3万亩野生杏花林开放,有一千多年历史,一生一定要去一次
塞外小野
今天 13:9

各地群众踏青出游 享受清明好春光

各地群众踏青出游 享受清明好春光 各地群众踏青出游 享受清明好春光 各地群众踏青出游 享受清明好春光
央广网
今天 14:10

天津“第一古街”,古色古香犹如穿越到清代,外地游客比本地人多

天津“第一古街”,古色古香犹如穿越到清代,外地游客比本地人多 天津“第一古街”,古色古香犹如穿越到清代,外地游客比本地人多 天津“第一古街”,古色古香犹如穿越到清代,外地游客比本地人多
一路南风
今天 11:46

成都紫藤花瀑:芳华微马公园,十里梦幻长廊

无巍不至
今天 12:15

神农架深处,为何被列为禁区?只因有一神秘现象,科学也难以解释

神农架深处,为何被列为禁区?只因有一神秘现象,科学也难以解释 神农架深处,为何被列为禁区?只因有一神秘现象,科学也难以解释 神农架深处,为何被列为禁区?只因有一神秘现象,科学也难以解释
娱乐怪谈说
今天 11:8

疫情阻滞旅游业复苏 加拿大今年1月整体旅游活动回落

光明网
今天 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