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是自然生态资源的宝藏。
你知道吗?重庆拥有大大小小的湖泊3000多个,这些镶嵌在城乡的“五彩明珠”,既是涵养生态的城市血脉,也是提升城市品质的生态风景线,还是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宝贵资源。
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近年来,为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坚决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重庆下大力气推动生态环境整体性保护和系统性修复,聚焦湖泊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着力构建完整、稳定、健康的湖泊生态系统,着力呈现城市环境多元之美,唱响兴湖“三部曲”。
▲3月28日,俯瞰重庆梁平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 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数量不少 生态脆弱
重庆是山水之城,山水环绕、江峡相拥,形成了数量众多的湖泊湿地。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重庆共建有10个湿地自然保护区、22个国家湿地公园(含试点)、4个市级湿地公园、3处市级重要湿地,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以湖泊为主体的湿地类型。
相比国内其他城市,重庆湖泊数量不算少,但天然湖泊数量较少。例如黔江小南海,梁平双桂湖。“水库类”为主的人工湖泊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比如长寿湖、龙水湖、汉丰湖、大昌湖、南天湖等等。
人工湖泊大多处在城乡接合部,或者干脆居于闹市中,例如,两江新区就有湖泊(水库)20多座。湖泊具有水体交换缓慢、污染物易扩散等特点,加之所处的地理位置往往与城市、乡镇邻近,沿湖产业、人口、建设密布,这些湖泊往往身兼农业灌溉、饮用水源、文旅休闲于一体,对湖泊湿地的生态保护构成更大压力。
去年底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加强长江经济带重要湖泊保护和治理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长江流域的湖泊湿地生态较为脆弱,叠加长江干流支流和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治理等特殊情况,治理难度更大。
▲丰都南天湖畔的绚丽晚霞。陈勇 摄/视觉重庆
“兴湖”三部曲
基于湖泊湿地的“独特”秉性,重庆以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为总揽,相继出台颁布实施《重庆市湿地保护条例》及《重庆市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推动实现“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美丽景象。
治水为先。水是湖泊湿地的灵魂,重庆下大力气做好“水文章”。
总面积达7365亩的双桂湖距离梁平城区仅3公里,此前,因为肥水养鱼等产业布局未得到有效规划和引导,导致湖底淤泥沉积、水体富营养化,水质一度降至劣Ⅴ类。为此,梁平布设了13公里环湖雨污管网,实施雨污分流;禁止传统散放养殖,鼓励有机生态种植,降低湖水富集营养;设置多重生态屏障净化雨水,确保入湖水质达标。如今,双桂湖水质已常年稳定在Ⅲ类以上。
处在缙云山半山腰的黛湖,与北碚城区相距不远,周边产业发达、人口和建筑密集、游客众多,对生态环境保护造成较大压力。为此,黛湖的生态治理纳入整个缙云山的综合治理工程中,禁止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直排湖中,对湖底进行清淤,种植水体植物让水体实现自净化,湖岸布局吸收能力强的树木灌木等。如今,黛湖湖水清亮明净,湖底绿藻摇曳,成为缙云山的一颗亮丽明珠。
处在九龙坡城区的彩云湖,在高楼大厦簇拥之下,治理难度更大。这个曾经的城市“垃圾场”“污水凼”,花了约20年时间、经过3轮生态治理修复,建起了污水处理厂,增设了曝气装置,打造了生态浮岛……环保“老大难”摇身一变,成为市民欣赏湖光山色的城市湿地公园。
▲2021年11月24日,开州汉丰湖,大批候鸟在湖面上觅食、休憩。熊威 摄/视觉重庆
生态为重。湖泊湿地是一个立体生态系统,是保护和提升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载体。在湖泊立体生态的打造上,重庆下足绣花功夫。
双桂湖的气候、水体、植被等自然条件优越,在经过一系列生态修复后,已建成总面积349.97公顷的国家湿地公园,分设保护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和合理利用区三大功能区。其中湿地面积190.76公顷,湿地率54.51%;中华秋沙鸭、青头潜鸭等“稀客”在此越冬,数十年不见的灰雁在此落脚,斑嘴鸭成为留鸟,脊椎动物种类增至277种,其中鸟类207种,植物种类增至623种。
处在长江消落带上的开州汉丰湖,过去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其生态修复成为“世界级难题”。近年来,随着鸟类生境工程等消落区生态恢复治理“四大工程”,以及基塘工程、林泽工程、湿地“五小工程”等相继启动,汉丰湖的生态修复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效,成为“中国工程湖泊生态典范”。如今,这里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青头潜鸭以及鸳鸯、针尾鸭、小天鹅等19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观测统计约有20余种2万余只雁鸭类候鸟到此越冬。
还有巫山的大昌湖国家湿地公园,维管植物达到1112种,鸟类种类增至143种,每年到此越冬的雁鸭类大中型游禽和涉禽1万余只;城口的巴山湖国家湿地公园,恢复11.5公里库岸保护带及湖滨带植被,累计恢复植被3700亩,建成水土保持林3800亩,水源涵养林8700亩,鸟类庇护林1200亩,生物多样性水平显著提升。
岸线共治。湖泊的生态“隐患”不仅存在于水体,更大的矛盾集中点在岸上。为此,重庆将滨湖岸线治理作为长久之策来抓,与城市提升工程统筹规划、有机融合。
处在璧山城区的秀湖公园,就是这样的典范之作。该区投入6亿元,治理水体和周边环境,布局亲水栈道、森林步道、跨湖廊道、空中栈道以及园林牌坊、亭台楼阁、奇石异卉,精心打造秀湖国际非遗手艺小镇、汽车露营公园等项目,以前的南门水库实现了华丽转身,成为璧山的“城市迎客厅”。
还有九龙坡的彩云湖、北碚的黛湖等,纷纷在岸线治理上花了大力气、下了大功夫,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将沿湖步道、景观工程,生态展馆、行道树木纳入统一规划、设计和建设,为市民提供一块质量更高的城市生活宜居地。
▲4月13日,桐花掩映着黔江小南海景区。杨敏 摄/视觉重庆
借湖兴业
对湖泊,不仅要重“颜值”,也要重“增值”。
近年来,重庆在抓好湖泊生态保护的前提下,不断探索湖泊生态价值的转化路径,科学构建湖区产业格局,做强做优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康养等特色优势产业,让湖区成为文旅产业提档升级的重要“磁场”。
——生态农业渐入佳境。在长寿湖,生态清水养鱼大获成功,成为全市最大的有机鱼生产基地,仅富硒有机鱼品种就有5个,此外,湖区还积极打造柑橘、茶叶、猕猴桃等生态农业品牌,助力百姓增收致富;在梁平双桂湖片区,当地建成35万亩成片“竹海”、15万“柚海”,培育了一大批有机稻藕、稻鱼、稻虾等产业;在武隆芙蓉湖,脆红李、葡萄、芙蓉蜜柚、枇杷等生态水果园初具规模……
——生态旅游市场广阔。经过多年的打造,丰都南天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已推出湖滨公园、天堂谷森林公园、南天湖滑雪运动公园、天湖草场露营基地等生态旅游项目,广受游客欢迎;在开州汉丰湖,临观鸟台看群鸟翩跹,登文峰塔赏层林尽染,乘画舫泛湖悦山水,一个集湖、岛、湿地、林、园于一体的生态观光游吸引了大批各地游客……
——运动康养前景看好。在大足龙水湖,以温泉水世界主题乐园、松鹤岛户外运动公园等项目为代表,集温泉疗养、休闲运动等于一体的“中国休闲养生福地”正在崛起;在开州汉丰湖,国际马拉松赛、龙舟邀请赛、游泳公开赛等赛事渐具影响力,其目标定为“国民休闲水上运动中心”;在长寿湖,龙舟赛、铁人马拉松赛等一系列体育赛事品牌效应显现,其目标瞄准“世界级的运动康养旅游目的地”……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随着我市持续改善湖泊生态环境、强化生态安全保护、有序开展绿色产业,未来,长江上游的这些“五彩明珠”必将更好展现重庆的山水自然之美、城乡特色之美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之美。
原标题:千湖之城!看重庆如何唱响兴湖“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