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提到非洲,脑海中便会浮现出土地贫瘠,生活水准较低,人种肤色黝黑等等这些刻板印象。不过,非洲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总有一些角落,能打破我们的固有认知。摩洛哥,就是个丰富多元,又有自身特色的国度。虽然位于非洲,却是最不像非洲的非洲国家。很多人甚至会将摩洛哥与欧洲的摩纳哥混淆到一起。
摩洛哥,是非洲西北部的一个沿海国家,东临阿尔及利亚,西与西撒哈拉接壤;南部为撒哈拉沙漠,北临地中海与西班牙、葡萄牙遥遥相望,是距离欧洲最近的非洲国家。在这里既可以看见地中海,也能饱览大西洋的美好景致。
和绝大多数非洲国家以黑人为主不同,摩洛哥是个以白种人为主的国家。因为人口迁徙等历史因素,一小部分白种人长期以来生活在北非地区(但基因和欧洲白种人还是略有差异),摩洛哥就是其中的代表。摩洛哥约有3624万人,75%为阿拉伯人,20%为柏柏尔人;这两个族群都是白种人,因此摩洛哥的白种人占了总人口的95%。走在摩洛哥的马路上,很少看到黑人,更多的是肤色比西欧白人暗一些的北非白种人。
此外,摩洛哥素有“北非花园”的美称,这里有着绝大部分非洲国家没有的清新自然。五分之一的摩洛哥国土被森林覆盖,比例和英国差不多,尤其是沿海一带植被种植最为密集。虽然南面是撒哈拉沙漠,但是有了“北非之巅”阿特拉斯山脉的阻挡,使得沙漠并没有对摩洛哥造成太大影响,生活环境要好于其他北非国家。这里大部分地区常年气候宜人,花木繁茂;尤其是在春季,摩洛哥很多城市都会花香弥漫,绿草如茵。
摩洛哥在我们看来虽不富裕,但是经济发展要好于绝大部分非洲国家;经济总量位于非洲第五,渔业资源更是居非洲之首。磷酸盐出口、旅游业、侨汇都是摩洛哥主要的经济支柱。这里被《孤独星球》列为十佳旅游目的地,尤其是对我国免签以后,摩洛哥受到我国不少旅游者的青睐,一波又一波的国人来到了这片土地。
15-20世纪西方列强先后入侵,摩洛哥一度作为法国、西班牙的殖民地;这段历史为摩洛哥注入了不少欧洲文化色彩。包括法语、西语的流行,建筑风格的多样,思维方式一定程度上的潜移默化。加之早期的阿拉伯文化背景,摩洛哥在文化维度与非洲任何一个国家都有显而易见的差异,独特的异域风情也是最吸引旅游者的关键因素。
拉巴特
摩洛哥的首都,是摩洛哥著名的四大皇城之一,坐落在大西洋沿岸。现存老城为18世纪所建,新城于1912年成为法国保护国后兴建。城中的乌达雅城堡、麦地那、新城、 哈桑塔、穆罕默德五世陵墓等古迹均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是到达拉巴特的必游景点。
舍夫沙万
满眼皆是白色和蓝色,带着清爽的海洋风;这样的蓝白小镇让人想起了希腊,怎么看都不像是位于北非的小镇。许多人也正是因为这一抹清新治愈的蓝色,不远万里来到摩洛哥。
菲斯
世界上最大的麦地那古城,摩洛哥四大王城之一,已有2800年的历史。古城内部有九千多条古巷纵横交错,连环曲折,因此菲斯又被称作“迷宫之城”。古城里有360多座清真寺隐藏其间,更有上千家经营铜器、银器、刺绣、皮革制品的传统手工艺品店。在这里,你会迷失在由手工匠人与古城居民共同营造的烟火气息中。
马拉喀什
位于摩洛哥南部内陆,同为四大皇城之一。城市的代表色是红色,古城的墙用赭红色的岩土砌成,后来上到皇宫下到平民住宅都沿用了这一颜色,因此马拉喀什有着“赤红之城”之称。这也是摩洛哥最受欢迎的旅游城市,法国殖民保护时期建成的现代化新城又与老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卡萨布兰卡
因为一部电影,卡萨布兰卡成了摩洛哥最出名的城市,也是摩洛哥最大的一座城市。卡萨布兰卡在西班牙语中意为“白色的房子”,城市中以白色为主色调。这里会让人误以为来到了南欧,绵延的欧式建筑、宽阔的街道、穿行的电车、喷泉广场,都是南欧最常见的城市景观。而城市的地标,却是哈桑二世清真寺,210米高的尖塔在老城任何地方都能看到。
马拉喀什的红色、卡萨布兰卡的白色、舍夫沙万的蓝色、撒哈拉的金色……共同组成了这个多彩的国家。这里就像上帝打翻的调色板,万千种浓郁的色彩尽情挥洒在这北非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