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生长有一定的规律,如果在这过程中,家长打破这个规律,孩子将来会和其他孩子有很大的差异,家长也会跟着担心起来。在宝宝学会走路之前,要先让宝宝学会爬。
有一些家长没有让孩子经历爬这个阶段,就直接让孩子学走路了,或许他们以为这样也没问题,横竖到最后,目的都是要孩子学会走路的。但是,爬行这个动作很重要,先学会爬行再走路的孩子,在本质上会有很大的不同。
在育儿方面,李玫瑾教授有自己独到的见地,很多有宝宝的爸爸妈妈都喜欢看她的讲座。李玫瑾教授曾说过:不爬就走和先爬后走,这两种方式会让孩子长大后有很大差异。那到底有哪些差异呢?我们来看看吧!
1、大脑的发育不同
爬行这个动作,能够影响孩子大脑的发育。由于爬的动作需要大脑来进行控制,才能让孩子和谐的行进。喜欢爬行的孩子,他们的大脑发育往往愈加敏捷,身体也会愈加灵活。所以,不怎么会爬的孩子,就会失掉了很好的大脑发育的时机。所以,会爬行的孩子,会比不会爬行的孩子要聪明。
2、认知能力不同
有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天天在地上爬,弄得很脏,觉得很不卫生,于是就中止了宝宝的爬的行为。但家长不知道的是,宝宝爬的过程能够让宝宝变得更聪明。
在爬行的过程中,他们可以做到前行或者后退,遇到障碍物的时候,知道要避开,这样可以让宝宝的身体更加协调。所以,家长不要因为怕孩子弄脏,就不让孩子爬,家长应该鼓励孩子爬行,协助孩子提高认知能力。
3、肢体的协调力不同
婴儿出世后,一切的动作都是在慢慢地学习。在爬行时,孩子会慢慢学会平衡手、腿和膝盖的力气,从而到达四肢的协调。爬行能够训练孩子的肌肉,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四肢和大脑都会有反应,对孩子大脑的发育有帮助。而不会爬行的儿童,身体的协调能力会比较弱,并且不擅长运动,走路姿态也远不如其他儿童。
4、感知力不同
小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外界的一切事物对他们来说都是未知的,需要孩子进行探究和发现。而孩子在爬行的过程中,身体就会触摸到很多东西,他们能自在触摸自己想要触摸的事物,并握在手中感受和观察,这样可以很好地满足儿童的感知欲望,这样能使儿童更快乐。有时候你世界,孩子们在探究中快乐地笑。
"不爬就走"的孩子,会错过探究未知世界的时机,从而使孩子不能具有更好的感知能力。所以,儿童必须先学会爬,再开始学走路。在爬行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影响孩子大脑,让大脑发育更快,并且还能够训练到孩子的骨骼和肌肉,培育儿童探究未知世界的感知力。
现在很多校园也开始提倡亲子阅读,我觉得这个十分有意义。爸爸妈妈常常陪着孩子看书,和孩子讨论故事情节,能够激起孩子的想象力。假如你家里的孩子还小,爸爸妈妈能够把故事读给他们听,多听一些,等孩子长大了,就能够脱口而出。
稍微大一点的孩子,爸爸妈妈可以陪着他一同看。在孩子习气养成的敏感时期,爸爸妈妈应该要孩子用阅读来替代那些无意义的电子产品。
读书,不只能够协助孩子摆脱电子书的束缚,还能够让孩子从故事中学到很多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