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和同事一起出去旅游,一路上他十几岁的小女儿天南地北、侃侃而谈、天文地理、无所不知,令人称奇。同事笑着说:她的知识都是吃出来的。看我疑惑又说:我们每年都出去旅游,走到一地都会把当地的特色小吃尝一尝,加深了她对这个地方的了解和记忆。
我15岁当兵进北京,除了故乡的太行山水其他就一无所知了。从部队转业后参加了两次高考,虽然进行了十天的脱产恶补,均以十分之差名落孙山,其中最拉胯的就是历史和地理。其实恶补万卷书还是不如行万里路。旅游绝非游山逛水那么简单,山水背后的故事更能解疑释惑、引人入胜。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和旅游一样的道理,虽然我们年年赏牡丹,甚至跑了不同的省份,看了不同的牡丹,却不知道牡丹曾经的故事和传说,观赏起来不免味同嚼蜡,除了几张片子也就剩下劳累不堪了。
走进河北邢台柏乡汉牡丹园的大门,便是一对高大的汉白玉雕塑,是一对相爱的古典恋人。两人手里分别拿着一支牡丹和芍药。一般情况下这种标志性雕塑虽然高大而醒目,却很少使人脚步流连,拍张照片就走了。
其实这座雕塑作品还是很有故事的。传说牡丹和芍药本是天上王母娘娘宫内的两位仙人,相亲相爱却不能长相厮守,因不满天宫专横跋扈的天条压制愤然离宫下凡。虽然天宫并未下凡追责,却也给他们埋下了隐患。
二人下凡恰逢人世间的黎明之前,柏乡弥陀寺的僧人开门打扫庭院,忽然一阵眩晕,顿觉香气袭人,只见一对俊男靓女身着红衣,手捧鲜花,飘然而至进到庙里。僧人赶紧追过去弄个明白,不料他们悄然遁地、杳无踪迹,旋而台阶下的地缝里长出两株牡丹和芍药,开出了艳丽的花朵。此后柏乡世人皆知,口口相传。
当地人们习惯把两位仙人认做女为牡丹,男做芍药。而游客们往往对牡丹和芍药傻傻分不清。实际上牡丹和芍药是不同的植物,牡丹是木本,芍药是草本,所以二位仙人终不能同生同死、相伴一生。这便是天庭给他们惩罚,令人唏嘘。
虽说如此,世人总是带着美好的期盼,把他们种在一起。甚至将他们在花界封为“牡丹为王、芍药为相”。足以见人们对他们的喜爱。
时光荏苒、岁月流逝、风吹雨打、雷劈雪埋,当年的弥陀寺已然败落不在,而我们眼前这七株汉牡丹却在弥陀寺的旧址上存活了两千多年,堪称世间奇迹!如今她们花大如盘,枝粗如椽,同株异花,溢香满园,以花开知国事荣辱不须眉而享誉天下。
如果想观赏历史这么悠久、传说这么神奇的牡丹,那就只能到柏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