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 黛瓦粉墙
人文旅游不同于风景观光,缺乏对相关背景的了解,除了享受不到个中滋味,全程下来还会稀里糊涂。
成都的武侯祠就是个例子。
武侯祠建在刘备墓旁,用臣子的祠堂替代刘备陵墓的享殿,这不是僭越是什么呢?武侯祠内安置了三个大殿:刘备殿、武侯殿和三义殿。合三殿于一祠,祭的到底是谁?从坐落次序上看,二门内的刘备殿又叫汉昭烈庙似是正殿,那么作为主子,干嘛占着丞相祠堂的主位,不大厚道吧?
诸葛亮死于五丈原,葬于定军山,祠堂也建在附近。成都百姓祭祀不便,自发在当地建了武侯祠,就挨着刘备墓。
于是,刘备墓边就有了两座建筑:享殿(汉昭烈庙)和武侯祠。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两座建筑,武侯祠人头攒动,昭烈庙门前冷落。后人有好事者,把丞相搬进刘备享殿。有清一代,有人在刘备殿后另建一殿供奉武侯,形成如今的格局。
如今这个格局,照顾到了主子的面子,但孰为汉昭烈庙,孰为武侯祠,就让人摸不着头脑了。
至于三义殿,纪念桃园结义的,旧址在别处,是近年因城建易地迁建而来的。如果是归附昭烈庙还说得过去,如果是依附武侯祠恐怕不大妥当。
成都开发旅游,打三国牌。二十一世纪初在武侯祠后建了“锦里”。锦里的择址,显然是想让武侯祠引流。
成都历史上又叫锦官城,锦里取锦官城故里之意。
锦里是条仿古街。
民俗、特色和三国是锦里的仿古元素。
建筑是汉昭烈庙,名称却叫武侯祠,历史造成的“名实不符”,看来是有意的。这个“意”应该叫民意吧。
曹操、刘备和孙权,你道奸雄也好,枭雄也罢,都是叱咤风云的一代雄主。诸葛亮只是蜀相,却是千古名相,无人企及!
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后人游武侯祠,也是出于对诸葛亮这位千古名相的敬崇和怀念,而不是其为之鞠躬尽瘁的那位主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