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宁波4月7日消息(记者 陈金莲 通讯员 董婷婷 陈怡)“有位40岁的孕妇通过试管婴儿刚怀孕不久,到了做产检的时候……”
“产检日期是4月10日,还有几天时间,再看看情况,列入待办。到时还没解封就提前安排。”
“有位鼻咽癌病人需要放疗。”
“这个马上安排,专车送往医院独立门诊,全程闭环管理。”
4月6日,在宁波市鄞州区殷家花园临时医疗服务点,有一支专业的医疗队伍,由外科医生、内科医生、ICU医生、放化疗科医生组建而成,他们高效统筹医疗资源,保障特殊时期的医疗救助。
4月5日,鄞州区发现1例新冠肺炎阳性感染者决定将殷家花园9幢16单元划为封控区;将殷家花园小区划为管控区;将东至世纪大道,南至环城南路高架,西至沧海路,北至甬台温铁路划为防范区。“三区”范围划定后,医疗队就与当地街道社区联手,初步完成“三区”内对医疗资源就急需人群的排摸,梳理至半夜,他们忙碌接听电话,手执总汇表,对上报上来的医疗诉求按轻重缓急做科学排序部署。
“管控区有位抑郁症患者断药了,需要配药。”
“联系一下他的主管医生,为他加急开药,或者能不能通过互联网医院配药解决……”
党员张逸,是医疗救助组的负责人,也是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副院长。
他发现“三区”内有不少肿瘤病人,一早已经接待了好几位肿瘤病人的家属。“其实患者除了实际所需的医疗资源,还有内心的焦虑,我们为他们协调医疗资源的同时,要关注精神上的抚恤。”张逸说,“解决问题本身就是治愈的过程。”
张逸的做法是,尽量做到信息对称,也就是“我掌握多少信息,也让你充分了解”,把还需要等待的时间,以及可以立马满足救治涉及的整个闭环管理的流程向家属交代清楚,让他们心中有数,在家安心等调度。
连续两天下来,ICU医生刘士一对梳理工作已经非常娴熟,他说,把一个个紧急的就医需求汇聚成一张表格,这就不是一张简单的工作表了,是千家万户的难言之隐和燃眉之急。
他最畅快的动作,就是在一个医疗服务需求后面打上勾,备注:已解决。
特殊时期的医疗救助,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这项雪中送炭的工作,不允许好心办坏事,更不允许百密一疏,该有怎样的一套工作方案和严密的流程呢?
为了保障疫情期间的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今年1月,鄞州区卫生健康局制定了相关文件,在统筹做好各项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在疫情期间,这支应急医疗救助队针对不同的风险区域采取不同的措施,防范区及以外区域要全面提供正常的医疗卫生服务;管控区要有序提供正常的医疗卫生服务;封控区要优先做好重点患者的医疗卫生服务保障。文件还特别指出:“不以任何理由推诿、拒诊患者,这是医疗底线。”
在抗疫一线,医疗工作者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凡事有交代,是对这份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最佳捍卫。
4月6日上午,鄞州二院医共体潘火分院的陈金龙医生得知世纪花园一位尿毒症患者需要上宁波三院做血透,他第一时间与该院肾内科联系,交待患者情况并确认符合转送要求,联系社区做好闭环管理,安排专车送往三院。
4月6日下午,刘士一协同街道工作人员将封控区一位透析病人送上转运车,前往治疗。“这些平日就负重前行的人,我们在特殊时期不能忘他们!”目送远去的车辆,刘士一继续拿起手中的总汇表开始忙碌地接听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