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多知网
作者|徐晶晶
图片来源|受访者
近日,新东方国际教育业务宣布推出新产品“融慧课堂”。融慧课堂“以融合为重点”,改变了过去课程的概念,定位用户实际需求,思路更多的变为“解决方案”的设计。
“这件事,只有新东方自己革自己的命,自己迭代,才能从同维度竞争中跳出来。”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助理副总裁兼国际教育培训事业部总经理刘烁炀说。
当前“双减”和疫情形势下,新东方国际教育业务的战略定位是否发生了变化?为什么要在当下推出这款产品?刘烁炀和多知网聊了聊他的想法。
(刘烁炀)
01
以融合为重点,“这件事,只有新东方自己革自己的命”
两三年前,融慧课堂刚刚立项时,刘烁炀便对团队说:“这个产品未来会是我们的‘原子弹’——轻易不使用,但用的时候必须要打得响。”
刘烁炀笑称融慧课堂的推出是“蓄谋已久”的。此前数年间,新东方国际教育一直在做打基础的事,比如7年前就开始搭建记录学生学习轨迹的系统和平台,打造AI督课系统,研发标准化的课程体系,和ETS(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CUP(剑桥大学出版社)等官方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等等。前期的积累,为该产品构筑了护城河。
而疫情的到来,加速了融慧课堂的研发和上线进程。从根本上来说,这个产品改变了传统的班课形态,从用户实际需求出发,为其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
刘烁炀把传统的“教师在讲,学生在听”的产品形态称为“原生态”,这种模式严重依赖老师的个人能力。在他看来,在这一阶段中无论进行多少次产品迭代,或者把教学场景从线下搬到线上,本质上都没有变化。
而他认为,下一个时代是X时代。“X”代表着未知数,也是诸多因素混合(Mix)中的X。新东方国际教育业务推出的融慧课堂,便是“X时代”的产品。
刘烁炀强调,融慧课堂的重点在于“融”。之前疫情加速了全行业推动OMO模式,但是很多OMO其实是一个割裂的状态,只是把教育场景由线下搬到了线上,融合的部分并不多。
而融慧课堂的“融”,不是学生“今天学线上,明天学线下”,而是在线下学习中有线上的因素,线上课程里也有类似线下的场景和交互。
如何实现“融”?首先,在供给端,新东方将必备知识点高度提炼后,拆解为一系列单个时长约5分钟的知识切片。为了让学习更有趣味,每个片段中设置了大量的互动环节、趣味游戏,学生每1~2分钟就要做出反馈,才能继续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老师的地方就把老师用足,不需要老师出现时就把老师省下来”。刘烁炀举例说,比如纠音,不能只靠人机交互练习,必须有老师的参与。理想的解决方案是,先由老师帮助学生做3-5个标准动作来纠音,随后学生可以按标准发音动作去读相关的单词、句子,反复练习、形成肌肉记忆,练习的过程是可以通过系统进行的。
在需求端,学生可以自主利用碎片时间学习核心知识点,过程中可以随时随地和系统、老师交互。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留下了各种学习轨迹数据,这些数据不仅可以用来诊断学习效果,还能反哺线下教学,让老师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刘烁炀解释,“比如,原先老师给学生上课,基本上就靠‘望闻问切’,老师不知道学生情况怎么样。今天,老师拿着学生的化验单、心电图、CT、X光片给学生上课。老师知道学生的薄弱点,有针对性地去解决就可以了。”
不仅如此,大数据还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类型,进而有针对性地为他们匹配产品。比如,系统诊断出一类学生有共同的薄弱点,就可以将这些人组织到一起,进行专项训练;有的学生在口语和写作方面有短板,则更适合一对一的指导;至于整体写作构思等知识点,完全可以在线上统一教授。“好比一个健身房,既提供自主训练的器械,又有不同专题的团课,还有一对一指导的私教”,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最适合的方案。
至此,线上线下实现了真正的融合,传统的班课形态得到重塑。
02
改变的与坚守的
“双减”后,整个教育行业面临大收缩,但在新东方的内部会上,俞敏洪依旧反复强调,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投入能够提升产品竞争力、提升客户体验、提升客户学习效率的事情。
“在这件事上,不是每个企业掌舵人都有这样的决心和魄力。”刘烁炀感慨。“双减”后,压力给到了国际教育板块这边,“现在的责任感更重了些”,国际教育业务又成为了新东方的支柱业务,但其实“国际教育业务的战略定位并没有改变”,“我们一如既往地把自己的业务做好。”
1993年,新东方做出国留学业务起家,并据此建立起品牌区隔度,故而国际教育业务一直被新东方内部视作和同行之间的差异化竞争点。
刘烁炀进一步阐释,“国际教育业务需要长期积累,包括需要对这个业务有深入理解,需要从业者的国际视野等等,才能把这块业务做起来。”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新东方国际教育业务甚至有过假想敌。
据刘烁炀回忆,新东方内部曾有过这样的讨论:“如果有天,一些K12机构也做起了国际教育业务,他们有优生,几年后,他们会如何;我们也曾经担心一些在线机构突然做起国际教育业务,他们有流量,几年后,他们会如何……”
后来,内部得出的共识是:“国际教育业务不是一个流量生意,也不是一个客群生意,它应该是基因的问题。”
刘烁炀认为,“基因二字,要从道和术两个层面来理解。
道的层面,新东方有不少国际教育专家、老师,他们在长期的从业过程中,对国际教育形成了深厚的感情和深入的理解。比如新东方集团CEO周成刚,7年间走访200多所世界名校,了解不同国家的教育特色;新东方集团助理副总裁谢强,每逢节假日都会和家长一对一面谈,在孩子的学习规划、心理建设乃至家庭教育等方面,给出建议。这些努力,除了为中国家庭提供更多的教育选择之外,更希望帮助家长深入认识国际教育的本质,打开教育思路。
术的层面,新东方老师整体教学水平较高。同时,多年的教学沉淀了大量学员数据和案例,能反哺教学。”
当“双减”正式来临,新东方的国际教育业务“重新履行长子使命”。
“重新”二字值得玩味。刘烁炀向多知网回忆了一个细节。这些年新东方集团每每内部开会时,会比较各个板块的业绩体量。在2015-2016年前,国际教育业务营收占比一直是第一。可是此后几年,国际教育业务体量先后被中学板块和少儿板块超越。“大家打趣地向我们这个板块表示同情。我的心态就是长子心态,年纪大不意味着业绩体量大。如果那段时间新东方K12业务没有发展起来的话,那才是可悲的事情。那时我们要做的是做好自己,为兄弟部门鼓掌加油。现在K12板块受影响了,那我们要做的事是继续顶起这个家。”
作为职业经理人,从个人角度上看,刘烁炀表示:“当风口在K12板块时,我们要做的是尽可能地为国际教育业务争取更多的资源;当K12板块受到影响时,我们要做的是,一如既往地把自己的业务做好。只是现在的责任感更重了些。”
但是在整个产品上,国际教育业务改变了过去几个产品打天下的思路,变为了根据不同人群做不同的产品,以客户需求和效果性价比为核心设计产品。“学生家长要的不是上多少课时,上什么班型,而是通过这个时间获得性价比最高的解决方案。”
而行业的巨变、疫情的常态化、新生代的用户,这些变化都在推动新东方重新审视自己的老牌业务。
刘烁炀透露,融慧课堂的立项时间是在两三年前,但最近在加速。
这是因为,首先,直播、AI等技术足够成熟。其次,客户足够成熟——随着疫情的常态化,学生和家长对于线上课程已不排斥了。同时,得益于前期教研、系统、版权、数据等方面的积累,新东方也已经做好准备。新产品的面世顺理成章。
据介绍,目前融慧课堂已经在新东方各地分校推广使用。
在产品设计上,融慧课堂还充分考虑了“00后”的特点和需求。刘烁炀分析道,作为互联网原住民,“00后”一个显著代际特点是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内心价值的满足,并且时间碎片化。“他们已经习惯性地接纳了许多有意思的事,这就倒逼着所有呈现在他们眼前的内容‘不精彩,必死亡’。对于这群‘00后’客户,我们与其改变他们,不如改变自己。”
他举了个例子,这款产品里,每位用户都有自己的身份标识,“借助游戏概念的话,就是在养成一个号,每天提升不同的能力,是一个‘养成型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其实相当于是在哺育下一代,和自己的第二人格共同成长。”
未来,刘烁炀还希望产品能进行新的迭代。比如真正将VR技术运用在教育领域。他认为,从认知论来讲,学习是技能获得的过程。技能获得需要两件事:刻意练习+占用时间。在下一个时代里,新东方能解决刻意练习的问题,VR技术可以帮助学习者解决时间空间问题,解决学习场景的问题。当打破了空间概念后,时间的利用变得有无限可能,那刻意练习的效率会得到提升。比如,戴一副VR眼镜,学生就能一边乘坐地铁,一边“坐在教室里”上课了。
“这件事如果真能做成,不单单是托福雅思学习,人类此后可能并不需要长期积累大量技能,而是随时随地有大量‘即插即用型’的技能,可以迅速掌握。”
将视线拉回到当下,谈及疫情带给留学考培行业的影响时,刘烁炀并没有多提,但他呼吁社会对这个行业的从业者予以足够的尊重。
“共患难时,我们才知道谁是这个行业的真正热爱者。能在当前这样的外部形势下坚守下来的都是值得尊敬的。他们本可以有更好的选择。但他们仍然在这儿坚守着。”
END
本文作者:徐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