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鸦片战争刚开始时,清廷抱着一种乐观的态度,认为英国人远道而来,后勤补给肯定会出问题,只要拖下去,英国人没饭吃只好退兵。可战争打了一年多,英国人丝毫没有缺粮少吃的迹象,反而截断了漕运,把大清朝廷和上千万八旗子弟的口粮给掐了。
据当时的记载,英国舰队经常上岸采买食品,由于价格公道,现钱交易,附近居民非常热衷于卖东西给英国人,有些地方甚至形式了专门为英国人服务的小集市。至于英国人来做什么,老百姓一点也不在乎,那是朝廷的事情,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不能指责那些百姓没有爱国思想,他们连真正的国家概念都没有,即使知道皇帝和官府代表着国家,那又凭什么让他们去爱这个国家?来收税的官老爷要是能少敲榨一点,咱们老百姓就满足了
中国历史上就没有形成过国家这个概念,全天下是一体的,周边的蛮夷没有资格与我们相提并论。满清更是一个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对汉人极尽打压之能事,不惜篡改史书、丑化明朝、抹杀古代成就,把其他朝代拉低到和自己一样的水平,这样就没人会质疑其合法性了。
经过满清两百年的愚民统治,中国人失去了活力,像行尸走肉一样,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官府是骑在百姓头上的官老爷,跟洋人打仗自然是他们的事情,与民众无关。
难怪鸦片战争前后,来过中国的洋人都会轻易地发现,中国民众不但活得很艰难,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们非常麻木,对身边一切事物都感兴趣,做任何事只是为了糊口。
洋务运动是官府里一部分开化者,如李鸿章、张之洞等人的自救,维新变法是读书人的冲动,至于皇族内阁等立宪闹剧,更是满清的垂死挣扎,根本没有、也不敢唤醒民众。
民国初年更像是汉末、唐末军阀割据的翻版,除了争权夺利,就是抢钱抢粮抢地盘,谁拳头硬谁说了算。但是,经过数十年的西学东渐,很多人已经意识到了我们需要团结起来,拥有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意识。帮助中国完成这个使命的,恰恰是我们最凶恶的敌人日本侵略者。
日本人把全体中国人看作征服的对象,先是一点一点地蚕食,然后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企图把中国变成自己的殖民地。尽管日本历史上从中华文化中汲取了大量的养分,现在却否定中国的一切,以达到物资上和精神上双重殖民的目标。
在日本人的刺刀面前,很多中国人终于意识到自己不再是旁观者,无论你是否愿意,你都是被奴役的对象,除非愿意跪着,否则只有反抗才能站着活下去。
最先觉醒的中国人是学生和知识分子,最早是清朝的留洋生,此后越来越多的现代观念传入中国,使更多人懂得了国家和民族,进而产生了改变落后面貌,振兴中华文明的念头。
抗日战争是最好的契机,从白山黑水到天涯海角,中国人终于开始关注起自己的国家身份,团结起来共同抗击侵略者,这是每个中国人的义务。如果不这样做,最后等待我们的结果只会是做奴隶。
无论你走到世界哪个角落,中国人永远都是你第一个、也是最明显的标签。也许你很优秀,但你照样被别人看不起,因为你的国家很弱很落后,脱离开国家身份,个人哪有什么尊严?
正因为如此,抗日战争才被称为第一次全民族的战争。尽管国军的大部分士兵都是被拉了壮丁才来参军的,但目睹了日军对同胞的暴行后,他们照样拼死战斗,用生命来悍卫国家的尊严。
那些受到教育的学生更是迸发出了极其高涨的爱国热情,对世界了解得越多,使他们为国而战的信心越发坚定。很多学生参军后,完全是抱着必死的心态,想用自己的热血来换取国家的独立和昌盛。
在侵华日军的日记里,描述了这样一位士兵。他只有十四、五岁,显然是刚参军的学生,自愿用铁链把自己绑在重机枪上,然后扔掉了钥匙。他用这种方式来断绝逃跑的念头,督促自己死战到底。
为什么说他是自愿的?因为他的身边还有两名战死的士兵,他们没有被铁链绑住。证明小军官不是被长官绑住的,否则应该是绑士兵,而不是绑他。
这个场景让写日记的日本士兵唏嘘,小军官战死的决心震撼了他,使他第一次开始怀疑这场战争的正义性。这名日本士兵叫东史郎,他的日记为我们留下了当年最真实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