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前的今天,《教父》在北美正式公映,这部影响了几代人的电影是永恒的经典。权力争斗的血雨腥风和人情冷暖,在这部里程碑式的巨作里得到了呈现。《教父》的横空出世,从此也带火了一个目的地——意大利西西里岛。说来也巧,明天凌晨,世界杯预选赛附加赛就要开打了,意大利首战北马其顿,比赛地就在西西里岛的首府巴勒莫。意大利的比赛,只有作死和作不死两种可能,不存在不作死的情况……今天就聊聊巴勒莫,给我意攒点人品。
西西里像是加了糖的意式浓缩咖啡,带给旅行者苦乐参半的难忘体验,巴勒莫更是混乱与华丽并存。有这样一句话形容她“凡是来过巴勒莫的人,都会忍不住回头多看一眼”。
我曾经在2012和2016年两次前往巴勒莫,至今我依然记得第一次走出火车站时看到的情景,吓得我站在原地半天没动地方:火车站门口,叼着香烟无所事事的有色人种晃来晃去;information中心在站前的一个小棚子里,还没开门;车站对面的路口,几个黑人拿着长把拖把,给等红灯的车辆擦车窗,为的是从司机手里赚取几个欧元;还要提防时而呼啸而过的摩托车,不知道哪辆就是传说中抢包的飞车党……加之传说中黑手党的老巢,也许走在街上擦肩而过的路人,就是这个神秘组织的成员。
然而就是这样“接地气”的城市,让我迷恋上了她那不夹杂一丝一毫修饰的纯真。西西里复杂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她复杂的历史,而巴勒莫作为首府,就是这些历史故事的缩影。
巴勒莫有着2800余年的历史,历经古罗马、拜占庭、阿拉伯、西班牙等不同王朝的统治,而城市建筑也就汇聚了阿拉伯、拜占庭、诺曼、巴洛克、19世纪新古典主义等不同的风格。各种不同时期不同朝代的建筑在巴勒莫恰如其分地混搭在了一起,糅合得恰到好处又不显得突兀。城市里最辉煌的宝藏仍然是阿拉伯-诺曼时期的建筑与文化。
但丁曾经这样形容巴勒莫——最美的回教城市。
比如诺曼王宫旁边这座“查理五世新城门(Porta Nuova)”,城门上雕刻的人物形象明显不同于传统的欧洲人,深眼窝,胡须,头巾,都带有阿拉伯人的风格。它属于诺曼王宫建筑群的一部分,是1535年为迎接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在此举行入城仪式所建的城门。
巴勒莫大教堂(Cattedrale di Palermo)是混搭风格最好的体现,它将中亚、拜占庭及伊斯兰这三种建筑风格天衣无缝地糅合在一起。大教堂所在之地最早曾是一处墓地,古罗马时期就已经存在;阿拉伯人统治时期将这里改造成清真寺;公元1184年,诺曼人在其基础上兴建教堂,由当时的大主教Gualtiero Offamiglio主持修建。欧洲盖教堂都是有点钱就修一点,城市几次易主,建筑风格也就几经修改:13世纪的哥特式、15世纪西班牙风格的大门、文艺复兴时期的钟楼、17世纪的巴洛克圆顶……就成了今天看到的样子。
教堂内部是19世纪古典主义风格,多位巴勒莫统治者都长眠于此。很少有人注意到的是:教堂大厅的地面上,从北向南有一条铜线,是巴勒莫最早的“日晷”。两旁用不同颜色的大理石镶嵌了十二星座。阳光在不同月份从穹顶上射进来,照在不同的星座上。这条铜线是在1794年设计建造的,也就是说,二百多年前,星座就被他们给“配对”了。
《教父》三部曲中最后的场景,其中一幕就发生在马西莫剧院(Teatro Massimo)外的台阶上。安东尼首演的歌剧终了,观众散场时,杀手在人群中向迈克开枪,却击中了他的爱女玛丽。老人失声痛哭,再冷酷的杀手也逃不过世间温情,此时的他只是一个失去了心爱女儿的老人。
意大利被称为“欧洲的中国”,原因之一就是因为讲究吃且会吃,烹调和享受美食,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巴勒莫的集市破旧且复古,融入了西西里的历史和文明。其中最大最著名的就是武奇利亚市场(Mercato della Vucciria),污水遍地、小偷横行也让她臭名昭著,据说摊贩还要定期缴纳“保护费”。但也正因这里汇聚了丰富的农产品,被评为世界十大美食市场之一。
喜欢吃的朋友别忘了去圣弗朗西斯科老字号点心店(Antica Focacceria di San Francesco),这家是巴勒莫最古老的食肆,自1834年开业至今,出售西西里当地美食:最火的就是一楼大厅中央的“牛内脏汉堡”,一百多年来一直生意火爆。
================
【作者:沙漠玫瑰】
环球旅游达人、自由撰稿人、嘉宾主持。已只身旅行过五大洲近50个国家,200余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