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马虎大王”,常常令很多父母为之抓狂,即便心里不断默念“亲生的”,也难以平息怒火。但如果“皮孩子”的“粗心”真的是一种病,你又会如何想?
“去年期末成绩出来后,我们都不敢相信,语数英科四门全部从上学期的及格变成优秀,数学还考了99分!”据钱江晚报报道,诊室里,带乐乐(化名)来复诊的妈妈抑制不住激动。没想到,短短半年时间,乐乐这位“学习困难户”竟华丽转身为“学霸”!
“咸鱼翻身”背后常常都是有故事的,乐乐也不例外。
上了三年级之后,原本成绩中等的他表现却让人大跌眼镜:上课总是开小差,作业拖拖拉拉,考试也经常做不完题,成绩一落千丈。经医院评估后,发现乐乐的智商在中等偏上水平,但专注力测试分数却很低,认为他是患上了“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简称ADHD)。经过针对性的矫治之后,乐乐的学习获得了突飞猛进。
“学渣”逆袭为“学霸”的故事固然激动人心,但乐乐的转变却更值得引发家长们的反思。如果不是接受了专业诊断,乐乐爸妈想都没想到,原来孩子并不是懒也不是笨,而是注意力出了问题。看到乐乐的神奇转变之后,很多人纷纷发出“我们家的孩子就是这样的”“我小时候就是这样”之类的感慨。
网友留言中的“孩子”是否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当然还有待专业的评估才能下结论,但像乐乐这样被耽误的“学霸”,在现实生活中真不少。据统计,有5%-10%的学龄儿童(6-16岁)有注意力方面不同程度的问题,专业医生曾对杭州某小学的学生做过注意力缺陷筛查,700多个孩子初步筛查出了100例左右疑似病例,经过进一步评估,最终有近50个孩子确诊为ADHD。
非智力因素成为孩子学习的拦路虎,并非只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一项。比如,视知觉辨析能力弱也容易让孩子显得特别粗心、马虎。几年前,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的孙老师做了一个小实验——把试卷放大一倍,让班里的个别学生做放大的试卷。结果发现,平时成绩中下的学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基于此,孙老师分析部分孩子成绩低,竟然有可能与视知觉辨析能力弱有关。
教育孩子是一门大学问,当孩子学业不佳时,很多家长往往“有心无力”。尤其是当孩子特别“粗心”“马虎”之时,很多家长要么认为只是孩子“皮”一些,长大了就好了;要么抱着恨铁不成钢的心态大加指责,甚至还有被气到心梗。前者固然是不负责任,后者在没搞清楚原因的情况下一味发火,不仅于事无补,更容易适得其反伤害孩子。
为人父母,只要处处留心,很多时候不难从孩子的日常行为中发现端倪。考虑到有很大比例ADHD患儿只是表现为单纯的注意力缺陷,并没有冲动、乱跑等明显的行为,更不易被发现。这就要求家长不能只停留于简单“陪伴”的层面,还要加强相关学习,提升自身的科学认知,与孩子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