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会,是一种古老的民俗现象,它以祭祀、娱乐和贸易为一体,特别是具有疏通城乡活跃市场的功能,历来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庙会兴起原于集市,相传神农时代日中为市(即太阳升至中天进行集市),做好交易就散伙。后来,农业手工业有了发展,商业随之繁荣,出现了固定的交易场所,地点大都设在交通要道或官衙附近。再后来,由于道教的庙宇,佛教的寺院遍地开花,香客纷至踏来。商人们见有利可图,便在庙前摆设摊点,招揽生意,这就是以寺庙为中心进行交易活动的庙会的起源。庙会日都是以农历日期而定,又大都以庙的建成日、开光日或某个神的生卒纪念日而定为会日。据现行郑州市区会谱统计(不含新设会),全市有庙会336个,大会79个,中会176个,小会81个。
由于庙会所在的地点和庙里所敬的不同神灵,各个庙会都有各自的名称。郑州除较多的土地庙、关帝庙、龙王庙、火神庙等外,另有一些庙多是为表彰某个人历史上为人们作过贡献,而建庙来纪念他们。如郑州城隍庙敬的是汉代纪信,他因在郑州为刘邦献身,后被封为郑州的城隍。每年三月十八日传为纪信的生日,这天就成为郑州城隍庙日。二七区小李庄附近几个村,过去以种染土布的蓝草者居多,所以就把称作染色业祖师的晋代制药化学家葛洪建庙祭祀,以求种蓝收成好,该庙叫"葛仙庙",会日是九月初九。过去,凡是以土地求财的行业者,都把鲁班称为祖师,各地建有不少的祖师庙,郑州南十里铺村六月六日为祖师庙会。
在新郑郭店五里口,早年有个栾相公庙,传为一不知名的外乡栾姓书生在此帮助盼水的人们开挖出一泉旺水、使成为流经郑州东南潮河(也叫栾河)的一个水源。人们为纪念他开挖河源献身,便在泉边建立墓庙祭祀,庙会日是六月初十。后来,潮河下游的郑州南曹一带因得利于潮河水,种了不少的水生庄稼,村上也建了一座庙,会日也是六月初十。不同的是,五里囗庙里塑的是一位白面书生年轻神像,叫"栾相公庙"。而南曹村庙里塑的是个带胡子的神像,叫"栾爷庙"。由此看来,各种庙会都是人们各取所需造出来的。
庙会的季节性也特别突出,郑州市区的庙会多集中在上半年,如正月有30个,二月有53个,三月有57个。因这期间都在农闲备耕的时期,人们借赶庙会之机购些农具、上香许愿、走亲访友,或踏青游乐活动来放松心情,真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古庙会久盛不衰,使成为民间习俗的一大亮点。
文:连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