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 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双减后的第一个学期,孩子们和家长们到底情况怎么样?文中记录了四位母亲在双减后这个学期的所作所思:有选择趁机躺平的,有没什么变化的,有面临中考隐隐焦虑的,还有用兴趣班填满空闲时间的。在这一个学期里,家长们有一定的休息和放松,但心里还是没有十足的把握。双减之路接下来要怎么走,还是一个问题。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常青藤爸爸 (ID: ivydad_ivydad)
文丨常爸 编丨Zemira
不知道,家有低年级娃的家长,不知是否跟我有同感: 缺少考试的期末,总是少了那么一点仪式感。直到学校正式通知放假(结束典礼还是线上在家参加的)才意识到: 双减后的第一个学期,就这样过去了。
还记得政策刚出的那会儿,在家长们中可是掀起了轩然大波:
有人发愁校内减负校外停课,孩子因此成绩下降;
有人拍手叫好说早该这样了,终于能把幸福童年还给孩子了;
也有人将信将疑,觉得这就是一阵风,刮一刮也就过去了。
有句话说,时间是最好的真相。期末考完试,常爸也随机走访了一下身边的老母亲们,来聊聊大家双减后的这半年都是怎么过的,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变化?家长们的焦虑少些了吗?
“拒绝内卷的我,双减后趁机躺平了”
家有五年级小学生,坐标北京
5年级在小学算是高学段,是挺关键的时候了。双减前,虽然我家孩子的成绩一般,但在大环境的影响下,我们还是挺重视孩子学习的。
比如,每天尽量第一时间下班,赶紧回家看着孩子学习、写作业;
时刻关注各种家长信息群的动态,“叮”一声就开始紧张,生怕落下什么有用的信息;
至于补习班什么的,更是没缺过,别人报了的,我家孩子也不能落下。
刚宣布双减的时候,我在心里默念:双减任双减,该学还得学,然后一边给自己打气,一边给孩子打气。当时说的那些话,可谓是铿锵有力,底气十足,比如:
“双减后就不高考了吗?考!既然考咱就得学。”
“小学后段不打好基础,初中压力更大。”
“今天不学笑哈哈,明天你就哭兮兮……”
没想到打脸来得如此之快。大概我太高估自己的自律了,随着不断有机构跑路、关门,托管班隆重登场, 双减开始在我家落地了:
周末的课都停了,在家闷了两个周末之后就彻底放飞,每周都闲不住,必然抽一天去郊区户外溜达溜达;
孩子作业都在托管班写完了,就连每天记作业本也不用家长签字了,话说我已经很长时间没打开孩子书本看看讲到哪儿了。
看似是母慈子孝,实际上家里越来越放(懒)松(散)的氛围,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自己已经在不知不觉中顺势躺平了。
在鸡娃时代好不容易攒下的心气儿,短短半年已经像气球一样瘪了下去。这件事也让我看清了自己:原来从一开始我就不是“真鸡娃”派的,只不过在原来内卷的大形势下,强撑一口气而已。如今世道一变,身体比心还诚实,根本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坚定,早早回归本我,爱咋咋地。
你说,孩子的学习不重要了吗?不能说不重要,但是再像以前那种强打12分鸡血,课外班上了又一个,那可真是回不去了。大家懂的,人一旦躺下,想要回到过去的那种心气可就难了,但究竟哪一种才算是真的对孩子好?直到现在,我心里也没有答案……
“在我家,双减前后,没啥变化”
家有四年级小学生,坐标北京
说起双减之后家庭的变化,我细细一想……好像我家真就没啥变化。
我家孩子比较喜欢数学,二年级开始报奥数,每周花3个小时上课,4个小时做题,基本上每周有一天的时间要搭进去。我看着都觉得挺辛苦的,他自己倒是自得其乐,还说自己最喜欢的就是奥数。
但是这学期开始,就没有再上了。
很多朋友听说以后,为我们双减后“失课”感到惋惜。毕竟在之前的鸡娃观念里,“得奥数者得天下”,稍微有点实力的娃,谁还不上个奥数啊。但实际上,不上奥数这个决定,是我家全体成员在双减之前就已经商量好的。
我家孩子是数学强,语文正常,英语偏弱。在现在的教育形式下,但凡有拖后腿的学科,个别强的也是白强。
木桶原理大家都懂,所以计划是让他把时间更多地放在弱项上,数学有兴趣的话找些难度高的教辅,好多扫二维码还有微课讲解,自己跟着做也会有提高,还能锻炼出自学能力。
而英语和语文的学习,重在日积月累,也根本不是报什么班的事儿。因为我们对于孩子学习的规划,基本上都是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来,不太受大环境影响。所以在我家,双减前后还真是没啥变化。
“鸡飞狗跳这半年,丑媳妇终究要见公婆”
家有12岁小学生,坐标北京
我家孩子读七年级,大家懂的, 距离中考分流很近了。
在学习上自然是不敢放松,双减前数学、语文本来都有线下课外班的,这学期都改成线上了,都是周一到周五放学后,他自己在家上课(时间太早了,家长没下班)。
中间有一天我因为身体不舒服,下午请假回家,可算第一次撞见他是怎么上课了。我滴个乖乖,整个桌子上铺满了零食,不像要上网课,倒像要开茶话会,敢情吃零食是主业,听课是副业(偶尔扭头看一眼屏幕)。
上课的孩子里面,大部分都把摄像头关了,硕大的屏幕上一片灰色,只有老师的镜头开着,孤零零讲着课,得不到啥回应(这里可怜老师三秒)。
中间老师有个提问,结果一帮孩子都不小心掉线了(也可能是因为不想回答故意制造的卡顿),就这么一个换一个的,时间哗哗流啊,我家的网倒是没掉线,但思路肯定早都跟着掉了。
看完这一幕,我真是倒吸一口凉气。这样的课上下来,可能有孩子的效率依然是高,但我家的肯定是不行。这一次意外撞见,让我最后的“课外班”之心彻底死了,后面直接就退了。
期末成绩出来了,7科得了3个A4个B,至于具体的分数、排名什么的,老师打死也不说。都说考试就是开盲盒,在别人嘴里就是个好笑的段子,在我家里, 一点都不好笑,我想哭。
“学习任务减了,兴趣班加码了”
家有7岁二年级小学生,坐标南京
我家娃刚上二年级,没考试,没作业,没任务,处于三无状态的我们对学习这一块没啥好说的。但是我们却赶上了另一波内卷,那就是兴趣班。
伴随着双减,关于体育进中考、美育进中考的新闻就没断过。要说自己一点没有被洗脑是假的,眼看着周围的孩子兴趣班报了一个又一个,我心里也有点不淡定了。
我家是男孩,在各种试课之后,现在一共报了4个兴趣班:
体育类的报了篮球线下班,每周上一次课,一次1.5小时。
音乐类的报了架子鼓线下班,每周上一次课,一次1.5小时。
艺术类的报了线上美术课,每周上一次课,一次1小时。
编程课,因为孩子有兴趣,就报了线上课,每周一次,一次1小时。
据我所知,这还不算多的,线上线下加起来四五个的也不在少数。
也有过来人劝我,说给孩子报得太多了。我初步计划先学学看,这不是才二年级嘛,到后面课业紧了,再根据孩子的情况进行删减。理想状况是能保留2个孩子有兴趣并且能长期坚持的兴趣班。
双减给我的感觉就像个跷跷板,学习和兴趣班,有一头压下去了,就得有一头起来。全都躺平了,不太可能。
关注外滩教育
发现优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