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沈逸】
2022年的俄乌冲突,可能成为数字时代国际安全危机的又一个典型案例。
相比之前而言,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全球社交媒体平台成为了冲突双方,尤其是支持乌克兰的欧美国家政府以及主流媒体实施系统性认知作战行动的新场域。
美西方国家、持特定立场的非政府组织、形形色色的非国家行为体,系统性地展示如何运用西方意识形态-媒体霸权,在全球舆论场进行信息操控与认知塑造的战略行动,让各方对认知交战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
认知交战三步骤
认知交战的第一步,是构建单向度的信息流动场域。
具体来说,就是用行政指令、国内政治正确氛围以及关系网络,系统性地阻断俄罗斯政府官方账号及其主流媒体在全球社交媒体平台的发声渠道。
具体操作中,较为典型的,一种是通过行政法规,由监管部门通知媒体运营平台,阻断、封堵乃至删除发布有利于俄罗斯信息的账号,无论账号属于机构还是个人。另一种更加赤裸裸的方法,是修改平台运营规则,让不利于俄罗斯的非合规信息,包括仇恨言论及非常典型的虚假信息,在平台上可以获得单向度穿行的权利。
英国《卫报》:欧盟决定禁止“今日俄罗斯”和“卫星通讯社”在欧播出
META在这方面做了比较全面的演示,在内部工作电子邮件中,公开指示允许那些违反平台反仇恨言论规定但不利于俄罗斯的消息,可以通过审核,实现有效发布。乌克兰政府的官方账号,则因此获得了持续发布包括但不限于虚假战果在内的多种虚假信息,以塑造有利于乌克兰的认知和舆论氛围。不利于乌克兰的信息,比如乌克兰与新纳粹之间的关联、乌东地区普遍存在的人道主义灾难,则均无法在平台上获得规范条件下应该获取的推送和流动。
路透社:Facebook和Instagram暂时允许发布呼吁暴力抵抗俄罗斯人的言论
认知交战的第二步,是形成有利于冲突一方的叙事结构,通过选择性地挑选使用国际法条中的部分字眼和段落,按照美西方政府的主观理解,构建阐释框架。
这部分美西方主要是通过与政府自觉保持高度一致的西方主流媒体,以及政治认同上被西方软实力和公共外交完成认知重构的非西主体,共同完成的。这其中最典型的是两个相辅相成的现象:
一个,是危机暴发户,一夜之间成为美西方媒体新宠的关键句“领土和主权的完整”以及“国际法”,简单对比可以发现,无论是1999年轰炸南联盟,还是2003年入侵伊拉克,美西方媒体均表现出了高度的自觉,瞬间转型成为国际法以及和平的坚定爱好者,全然不顾转型有多么的突兀;
另一个,是系统性地重新定义北约的属性,将这个美国主导下从冷战时期遗留下来的军事同盟,渲染成为爱好世界和平、人畜无害的小怪兽,而有关俄罗斯的论述则不出意外地朝着妖魔化的方向大步前进。
认知交战的第三步,则是对事态发展出现的动态信息的矫正与规训。
这方面美西方媒体收获了前期通过软实力以及发达的关系网络在全球预置的战略同盟力量,或者志同道合的非国家行为体,以及在非美西方国家分布的“精神西方人”的大力支持。
这种支持的一个隐秘表现,就是在“事实核查”类网站中出现内嵌立场的辩护性核查:客观上有利于推进反俄情绪,或者主观上被核查者认为不利于乌克兰政府的消息,会在事实核查的过程中,得到不同标准的对待,比如会以“无切实证据支持该官员是以官方立场代表***发表以上言论”等表述方式自觉/不自觉地帮助更加有利于特定立场的信息传播环境。
当然,META等平台通过执行内容过滤政策实现对乌克兰政府一边倒支持的做法,虽然赢得了巨大的道义加分,但同样引出了后续思考的问题,即对西方世界而言,如此权力完全掌握在私营企业的决策圈手中,对国家安全,尤其是主权政府对国家意识形态的有效管控,显然会造成至关重要的挑战、威胁乃至伤害,危机之后对平台管理机制的完善与强化,有相当概率成为各方“事实上”开展务实协调的关键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