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卷语
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大多都会经历两次比较显著的变化,包括身体与心理两方面的变化,这两次变化分别是比较懵懂稚嫩的婴幼儿阶段和自主叛逆的青春期阶段。
而我们青春期孩子所拥有的心理远比我们认为的更微妙和细致,这一个阶段的孩子是思维比较活跃而且有自己想法且的主体。
那么我们今天所要谈论的主要问题也就是面对这一的孩子,我们应该如何正确恰当地进行有效沟通。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青春期的孩子都具有哪些共性特点,并如何积极面对孩子的这些特点积极引导其健康成长。
01
感性因素较多,易冲动
神经心理学相关研究表明,青春期的孩子们在自控力和认知方面的功能虽然逐步变得完善,但相比于成年人来说,是有很大区别的。
所以,这个阶段的孩子们往往比较叛逆,容易冲动,甚至出现与父母无法沟通的局面,也会产生很多顶撞父母和“离家出走”的恶性行为。这也就导致很多父母对于自家初高中的孩子很难管控的局面。
仔细想一下,作为父母有没有寻找合适的语言去沟通,还是只要看到不好的成绩就对孩子大声呵斥,动辄打骂呢?
心理学研究显示来看,先天条件和外部环境很相似的两个植被,经常对着它们播放悦耳动听的音乐和嘈杂刺耳的音乐,最终的生长情况差别很大。同样地,多给予孩子鼓励和肯定会大大提高孩子智力水平的发挥和应对事情的能力。
如果一味地讲我们所谓的“大道理”,孩子就越发想对着来。所以试着对孩子多一些正向的引导,可以说这两句话:"我能够理解你此刻的感受和想法,你有没有要对我说的”和“你可以尝试用这种方式,看是否能解决现有的问题”。
综上看来,类似这两句话的表达方式其实是在给孩子提一些建议,从而达到父母的预期,但语气比较温和,加上商量的口吻,会让孩子更容易听取和接受,而不会有任何抵触心理。
02
情绪波动大,易愤怒
就如刚才所描述的情况一样,青春期阶段的孩子们会很容易冲动,还有就是受外界人和事物影响大,喜怒情绪波动也较大,在与家长交谈的时候,一言不合可能就会引起激烈的争吵,产生极其愤怒的情绪,甚至会大吼大叫、哭闹不止。
而往往在这种情况下,父母也会受到这种焦躁氛围的影响,无法耐心平静地进行交流,导致自己变得烦躁不安,也随之产生愤怒情绪。一来二去,久而久之,双方都被消极情绪所影响,自顾自说,无法平心静气的沟通,而伤了亲子感情。
如果家长能够采用“我能够理解你”和“你可以试着做”这样的语气给予孩子一定的理解,合理表达建议和预期,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于自身的爱护,其传达出的信息,表明了父母对于孩子的接纳与包容,信任与支持。
这也能让孩子感受父母处理问题时候不是一味地强压,反而愿意倾听自己的想法,从而拉近亲子距离,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03
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需要多给予理解
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的理论中提出了“自我”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埃里克森的人生八阶段理论中提出了“自我同一性”的理论。
虽然对于该理论的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提出青春期阶段孩子产生自我同一性的需要这一观点是一致的。
这一阶段的孩子们很希望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去解决事情,很希望能够找到自己的个性,并且拥有“自我”。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父母经常用安排、命令的语气去沟通,不去试着理解他们,会让他们觉得"自我"受到了一定的挑战,极易产生抗拒情绪,不愿意听从安排,会和父母产生争吵。
与之相反,如果父母能用建议和商量的语气来和他们沟通交流,给予他们理解,他们就会静下心来考虑父母的建议是否合理,如果可取,他们也会乐意接受并采纳父母的建议。
因此,当父母一旦发现和自己的孩子沟通出现问题,一说就吵闹甚至一沟通就引发家庭矛盾时,不妨先冷静下来。
先不要去质疑孩子的性格或者自己说话的内容,要尝试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去给予理解,多考虑一下自身的沟通方式,并多用商量和建议的口吻与孩子沟通。这样孩子也会觉得父母愿意给自己好好说话,也就会平心静气地去与父母沟通。
小结
日常生活中,父母都要学着换位思考,摒弃过度掌控事情的心理,不要总带有抵触心理和愤怒情绪,才能真实有效地与青春期的孩子有效沟通。
END.
今日话题:
父母要学会与孩子合理有效地沟通
欢迎留言讨论。
编辑|心理桃小姐
图片|来源网络
参考资料| Psychological review; Psychophysiology
#一句深情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