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智擒鳌拜,相信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确实,少年天子用机智斗垮权臣的故事足够让人津津乐道,而在众多影视剧中,这个故事也不断演绎出新奇版本。比如鹿鼎记中就加入了韦小宝帮助康熙智擒鳌拜这一桥段。那么,康熙真的是凭借一群少年就将鳌拜制服了吗?
我们先来看看这段人们熟悉的康熙智擒鳌拜出自哪里。对了,来自
《清史稿·卷六·本纪六》,这里我们普及一个名词
,所谓本纪,指的
是中国古代纪传体史书中对帝王的记载
,而
《清史稿·卷六·本纪六》即是对康熙帝的记载。在这篇记载中,详细描述了康熙帝是如何擒拿鳌拜的。
上久悉鳌拜专横乱政,特虑其多力难制,乃选侍卫、拜唐阿年少有力者为扑击之戏。是日,鳌拜入见,即令侍卫等掊而絷之。
这段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康熙帝对鳌拜专横跋扈把持朝政十分不满,但是又害怕鳌拜勇猛难以被制服,且其党羽遍布,势力庞大。于是为了麻痹鳌拜,
就挑选了一批身强力壮的亲贵子弟,在宫内整日练习布库为戏,显示自己少年痴迷玩乐的心态。然后趁机在鳌拜觐见时,让这群“年少有力”的少年一拥而上,制服了鳌拜。
这么一看,这情节可谓是相当精彩,一个睿智的康熙形象瞬间就浮现在了人们脑海中。不过同样是《清史稿》,在鳌拜列传中,却是另一番记载:
康熙八年,上以鼇拜结党专擅,勿思悛改,下诏数其罪,命议政王等逮治。
只有寥寥数语。同样的,在《清实录·康熙朝实录》中对制服鳌拜的记载是:
命议政王等、拏问辅臣公鳌拜等。
也是寥寥数语,全然不提那群“年少有力”的少年。
同样是官方正史,为什么对于康熙铲除鳌拜势力记载有出入?再者,鳌拜可是号称满洲第一巴图鲁,更是在血战中磨练出来的,说他能以一敌十,相信也不为过,因此,就靠几个“年少有力者”就将鳌拜擒服了,委实有些牵强。
不过细想想,这也不难理解,毕竟古代的史书很大部分是颂扬统治者的一个工具。《清史稿·康熙本纪》之所以对康熙铲除鳌拜花那么多笔墨,编那么多情节,就是要塑造出康熙睿智的形象。“吹捧”一下,对于那些史官来说,当然是无伤大雅的,毕竟,统治者自己修的史书,不求有多真,只求能传播皇帝的光辉形象起到稳固江山的作用。要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开国皇帝出生时的天降祥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