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于平
近日,北京大学国发院院长姚洋表示,“我见到年轻人,我也会劝年轻人说你们不要去买房子,没有一个国家说30岁就自己去买房子的,劝了也没用,特别像男生,要没房子哪行,女朋友同意,丈母娘也不同意,没办法,这是社会已经形成了这样的一个气氛。”
他的这一观点在网上引发热议。
中国年轻人买房比例高,早已是一个人尽皆知的事实。几年前,汇丰银行的一份报告就曾指出,中国年轻人住房拥有率高达70%,遥遥领先第二名的墨西哥(46%),是美国2倍(35%)。
年轻人住房拥有率过高,“丈母娘刚需”被认为功不可没,姚洋院长再次强调了这一点。不过,事实真如此吗?
丈母娘是年轻人买房的重要动力,当然是无可否认的。中国的丈母娘的思维,大多比较现实,她们认为房子代表一个家庭的实力,没有房子,女儿就没有依靠,生活也不可能有安定感。而不断上涨的房价,也强化着丈母娘们的认知,“丈母娘喊你买房”因此屡屡在现实中上演。
不过也要看到,把年轻人太早买房的锅,都扣在丈母娘头上,显然有失偏颇。
即便抛开丈母娘的因素,中国年轻人,也是全世界最渴望拥有自己住房的一群人。自有住房不仅意味着安定感,不必被上涨的房租和频繁的搬家所困扰,更重要的是,在中国,租房和买房所享受的公共服务,差距依然巨大。
没有自己的住房,意味着很多必需的公共服务将与自己无缘,典型的就是孩子就近上学问题,不仅需要自有住房,而且要达到一定面积才能享受。有房者在城市生活中享受的各种政策优待,租房者也被排除在外。
此外,相对有房者,租房者在城市中往往要遭遇歧视对待。比如此前媒体报道,有些城市小区停车位紧张,小区物业和业主联合起来,要么取消租房者的停车位,要么大幅上涨他们的停车费。
城市的治安等管理中,租房者也更容易被另眼相待,成为频繁检查的对象。在疫情特殊时期,租房者的境况更是雪上加霜,不少地方都发生过租房者被拒绝进入小区的情况,一些小区被封控后,租房者无人管,生活陷入困顿的问题频频浮现。
总而言之,对于想在城市落脚的年轻人而言,想享受无差别的服务,想获得平等对待,就必须要有自己的房子。年轻人如果没有自己的房子,即便他有很好的学历和工作,也可能被人瞧不起,难以摆脱寄人篱下的阴影,融入不了他所生活的社区。
这些年轻人,于是被贴上“北漂”、“沪漂”等标签,他们与生活的城市,始终隔着一堵玻璃墙,成为不被接纳的边缘人。
可见,要破除年轻人太早买房的魔咒,关键不在丈母娘,而是要让房子回归普通的商品,剥离房子背后所绑定的户口、教育、医疗、养老等一系列公民福利。
换言之,无论是买房还是租房,大家的地位都平等,待遇都相同,租房可以取得城市户口,让孩子就近上学,和其他有房业主一样,在小区挺直胸膛生活,不被歧视和打扰。这才能从根子上打消年轻人的超前买房冲动,促使他们对自己的生活作出更合理的规划。
政府相关部门也认识到了这一点,此前住建部曾表示要推动“租售同权”,一些城市也开始进行“租售同权”的试点。
不过,从这几年的实施情况下,在绝大多数地方,“租售同权”基本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社会公共福利依然与住房高度捆绑,一些地方的新冠疫情防控,更是强化了有房和无房的待遇差别。
这些问题如果总是悬而未解,不仅不会减少年轻人对房子的需求,反而会更加坚定他们的买房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