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不是一个合格的君主,但是姜维却是一个称职的臣子。公元263年,曹魏将领邓艾、钟会、诸葛绪等人举兵伐蜀。蜀国方面则是在将军姜维的带领之下,和钟会率领的主力大军以剑阁为防线展开了拉锯。但没有想到的是,邓艾却率领小股部队,从阴平绕道,一路直取成都。
阴平小道本就艰难险阻,难以通过,蜀国对于阴平的防范近乎于无,因而邓艾得以轻松突入蜀国腹地,先后击败诸葛瞻等沿途守将,最终围困成都。而剑阁的守军也被钟会牵扯,无法回援,蜀国危在旦夕,而这个时候蜀国内部也出现了分歧。
战与和的争论
成都城内,是战是和,群臣之间争论不休。主战的臣子认为此时邓艾率领的军队数量不多,并且从阴平而来,没有攻城器械,想要攻打成都几乎不可能,因而邓艾才会围而不攻。而且成都的守军虽然不多,但是各地听闻成都被围困,也在前来勤王的路上,再加上成都粮草充足,想要固守一段时间完全没有问题。北地王刘湛也认为可战,不可降。况且右将军阎宇也在率兵前来的路上。剑阁抵挡钟会的姜维,也听闻成都被围困的消息,也在准备脱身前来救援。因此只需要抵挡住邓艾的进攻,等到援军到来就可。
然而当时的光禄大夫谯周却执意投降,认为此时的蜀汉根本没有实力和魏国对抗,即便抵挡住了邓艾,还有钟会、诸葛绪的大军,因此投降才是唯一的出路。刘禅生性懦弱,对于开战一直都犹豫不决。加上当时邓艾送信进成都说,只要刘禅投降,自己不会触动成都的一草一木,刘禅和蜀汉臣子都能够保全。也正是这个原因才让刘禅投降之心日益坚定。最终听从了谯周的建议,率领蜀汉臣子投降了邓艾。
此时远在剑阁的姜维听闻之后,异常震惊,同时也发现自己到了一个进退两难的地步。一面是邓艾的十万大军,一面是投降于邓艾的刘禅,最终姜维权衡利弊,选择了投降钟会,积蓄力量,以图东山再起。姜维清楚地察觉到此时的钟会和邓艾之间的矛盾非常的大,因此如何挑拨二人关系,促使驻扎蜀地的魏军从内部瓦解,成为了姜维之后的主要事情。随着曹魏褒奖诏书的到来,也给姜维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
邓艾居功,钟会造反
邓艾在接受了蜀国君臣的投降之后,非常的自傲,也正是这自傲,既给了姜维机会,也令自己丢失了性命。邓艾亲自接受了蜀国的投降,这份功劳之高,已经让邓艾忘乎所以了。竟然开始在没有天子的诏书任命下,独自任免蜀汉地区的官吏。这种僭越的行为,本就是不合规矩的,但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也是可以理解的。
不仅如此,邓艾还将蜀国战死的士兵垒筑高台,修座京观,来彰显自己的功劳,并且经常当着钟会的面夸耀自己的功劳。种种行为呢,不仅引得同在成都驻扎的钟会反感,就连邓艾的许多部下也开始不满。等到褒奖的诏书下来之后,邓艾因功被封为了太祖,赏赐若干;钟会同样也被封为了司徒。当时的邓艾却有着更多的独断权力,就连司马昭下令说邓艾不宜急于进军吴国,需要从长计议,邓艾都反驳司马昭,从而引发了司马昭的不满。
而钟会又在姜维的挑拨之下,心中也非常怨恨邓艾,认为灭蜀之功第一人应该是自己。于是也在一旁多次上书诋毁邓艾,说邓艾独断专行,出言不逊,有着谋反的兆头。司马昭本就不满邓艾的做法,于是便命令监军卫瓘逮捕了邓艾,将其押送回洛阳,钟会负责节制蜀地的魏军。姜维眼看现在蜀地钟会一人独大,便开始密谋造反之事。于是便经常去面见钟会,并且当众称赞钟会的勇武,歌颂钟会的功德。并且说本来灭蜀的功臣是钟会,竟然被邓艾这个小人抢先了,如今司马昭让钟会统帅大军,算是对钟会的补偿。在姜维的阿谀奉承之下,钟会逐渐地迷失了自我,认为自己不应该屈居人下,而是在蜀地自立为王。并且建议钟会将曹魏将领全部叫来,一网打尽,减少称王的阻力。
钟会被杀,姜维灭门
在姜维的建议之下,钟会果然下令将众多的曹魏将领集结了起来,准备全部杀掉。而姜维也早就联系好了蜀国的部将,准备趁曹魏大军无人领导之时进行反击。然而二人的谋划终究还是被人揭发了,曹魏的将领的下属纷纷带兵前去营救自己的领导。姜维和钟会的谋划不攻自破,钟会率领亲信抵挡诸将的手下,但是奈何人多势众,最终被众人乱刀砍死。
而曹魏将领在得知是姜维主导的时候,更加气愤,不仅将姜维乱刀斩杀,甚至还将其身体抛开,来发泄自身的愤怒,竟然还发现姜维的胆如斗大,远非常人能及。除此之外,曹魏士兵还冲进姜维在成都的府邸,将姜维的妻儿老小全部斩杀,没有留下一人。由于当时最高统帅钟会被杀,魏军无人约束,在成都烧杀掠夺多日,遍地狼藉,蜀汉百姓惨遭屠戮,蜀汉太子刘璿也在混乱之中被杀。
总结:
至于蜀汉的其他官员为何安然无恙,唯有姜维一人以及家族惨遭屠戮。那是因为其余官员在蜀国投降之后大部分都跟随刘禅前往了洛阳,还留守成都的官员寥寥无几。姜维虽然曾为魏国官员,但是自从跟随诸葛亮之后,便一心忠于蜀国,即便是刘禅投降,姜维依旧寻求机会想要再次复国。这种精神是值得赞扬和学习的,当然姜维也因为谋划不足,导致失败。谋杀曹魏诸将的事,知情者过多,导致事情提前泄露,最终也是无奈宣告失败,乃至连累家族遭殃。对此您有何不同的见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