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王植字子建。年十岁馀,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倩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柰何倩人?”时邺铜爵台新城,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三国志》
前言
曹植写的《七步诗》妇孺皆知,曹植在文学方面的造诣被天下所知,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曹植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更被广泛地推崇。但是曹植的一生过得并不如意,曾经曹操有立曹植做太子的打算,但曹植文人的性格也让曹操不满。最终曹丕继位对曹植也是进行打压,曹植被边缘化后郁郁不得志,41岁那年终因常年郁闷不堪饮酒过量患病离世。
鱼山发现1700年前墓葬
曹植一生多次迁封,最后的封地在陈,也就是现在河南的陈县,不过曹植的墓葬却在山东的东阿县。虽说曹植在封地离世,按照当时的礼法应该埋葬在自己的封地,不过在迁封之前曹植的封地在东阿县,选择将自己埋在东阿县也很符合曹植的性格。
1951年的某天,一个孩童在东阿县附近的鱼山上玩耍,手里拿了一把宝剑在耍,当时路过的人看着孩子手里的宝剑觉得不是俗物。于是便和孩子商量想看一下他手里的剑,孩子当时也没多想就把剑给了这个过路的人看,当看见剑身刻着“曹子建”三字让这个人觉得自己得了件宝贝,花了点钱从孩子手里将宝剑买走,顺便询问了这剑是怎么得来的,在当地人的指引下也是很快找到了一座1700多年的古墓。
26年后墓主人身份才被确定
当时因为受到考古手段等限制,在这座墓中虽然找到一些随葬品,但是一直没发现可以确定墓主人身份的信息。一直到1977年,专业的考古队再次对这座古墓进行发掘,在墓葬的墙壁上发现了“铭文砖”,经过自己辨认字迹内容,确定了墓主人就是三国时期曹操的儿子曹植。
有一段时间曹植的封地在东阿县,而曹植被曹魏政权边缘化之后,不管是曹丕还是曹叡对曹植都相当忌惮。能够受封在东阿县这样丰腴的地方,大概率是因为母亲卞太后的庇护,并且在后来曹植迁封到了别处。
墓葬非常的寒酸
曹植在鱼山的墓葬可以用寒酸来形容,不仅墓室非常小,而且随葬品也不多,而且以陶器居多,虽然也有玉器但是做工和材质上都不算上品。整个墓室中一共清理出随葬品132件,在棺椁中还清理出28块遗骨。
一直到曹操墓被发现时,人们又想起了曹植墓中曾挖出过遗骨,当时也想用两座墓葬中发现的遗骨进行比对,来确定墓葬中墓主人的身份。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因为曹植墓发掘得太早,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墓葬中的28块遗骨早已不知所踪。
总结
除了鱼山的曹植墓之外,在河南以及安徽也有曹植墓,尤其是河南周口市淮阳区有“思陵冢”,因为曹植最后的封地就在此处,因此曹植墓在此处也很正常。不过根据一些史料记载,曹植死后先是埋葬在河南周口,后来根据曹植的遗愿将墓葬迁到了鱼山。
至于河南通许的七步村、安徽合肥的八斗镇也有曹植墓,基本上都是此地曾与曹植有关,因此当时的人们为曹植建了衣冠冢,用来缅怀曹植。这也足以见得曹植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至今仍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佳作传世。
【参考资料】《三国志》
【图片来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