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的宝宝表达方式有限,有需求或者感觉到不适的时候,除了哭,还没有学会掌握其他的表达形式。
这就让宝爸宝妈非常伤脑筋了,只能靠感觉猜,宝宝到底是怎么了。尤其是孩子对温度的感觉问题,让家长们最为迷惑。
老话说的“春捂秋冻”不靠谱,给孩子穿多少要依照实际情况
小米粒是4月来到这个家庭的。有一个问题困扰了米粒妈妈很久,那就是给宝宝穿多少的问题。
听人说,宝宝的体温跟妈妈不一样,妈妈的比宝宝的低。如果给小米粒盖多或是盖少,都会引起不适,妈妈得多心疼!
小米粒的奶奶却认为,应该多给孩子盖一层被子。因为供暖已经暂停了。外面天气飘忽不定的,一会儿街上有穿短袖的,像是进入了夏季,过两天儿,又下阵雨,很多人又把毛呢大衣穿回来了。
老话说“春捂秋冻”,春天多给孩子穿点,盖点没有错。
米粒妈觉得婆婆说得句句在理,于是开始“捂”起孩子来,但是一场雨过后,天气又开始向炎热转变,晚上孩子频频翻身、蹬被子,妈妈起来一看,孩子已经被捂得小脸泛红,并开始冒汗了。
所以说,孩子的冷热问题,要依照实际情况而定,现在天气多变,把“春捂秋冻”照本宣科是很不实用的。
“小宝宝会比妈妈更怕冷”这种说法是不确切的
宝宝看起来弱弱小小的,像是很怕冷的样子。不过,宝宝的冷热问题却不是光靠眼睛就能判断的。因为宝宝们中枢神经系统还有待发育完善,温度的调节能力是非常缺乏的,所以宝宝不单单是怕冷,还很怕热。
把孩子捂起来,其实孩子也是非常受罪的。衣物增减要根据实际的环境温度来,比如说,有的时候室外比较冷,室内比较热的情况下,如果宝宝是在室内,就要根据室内的温度来给宝宝增减衣物。
此外,宝妈们要勤观察,宝宝们虽然不会说话,但是如果那里不舒服了,还是会从身体体征上体现出来的。宝妈根据宝宝的这些特征就能判断他们到底是冷还是热了。
孩子冷暖不能依照成人特征来判断,操作错误的赶紧改!
通常来讲,大人如果感觉到热,就会出汗,如果感觉到冷,就会打喷嚏。但是小宝宝是不能按照成人的普遍特征来判断的。
▼判断孩子冷不冷,不要摸手脚
很多家长通过摸孩子的手脚来判断孩子的冷暖,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的,孩子手脚的“凉”并不代表身体冷。这是因为,宝宝自身循环速度比较慢,所以才会导致手脚凉的,并不是真的“冷”。
▼孩子打喷嚏,并不是因为“凉”到了
还有一些家长,看到宝宝打喷嚏,就以为宝宝是受凉了。殊不知,宝宝打喷嚏,跟他们冷不冷也是没有多大关系的。
宝宝的鼻毛还没有长出来,鼻毛是天然的屏障,宝宝没有鼻毛,就没有了屏障,对外界的气味和粉尘的反应,就自然会比成人敏感,宝宝的小鼻子出于对自我的保护,就会喷嚏。
孩子的冷暖要这样判断才是准确的
既然不能依照大人的标准来判断孩子的冷热,那么要怎么知道孩子的冷暖,来帮助他们增减衣物呢?
▼摸摸孩子的颈部与后背
孩子最真实的温度,是颈部和后背,如果想要知道孩子是冷是暖,就要摸摸他们的颈部和后背。如果在后颈摸出了汗,那就是孩子热了,如果摸着凉,那就是孩子冷了。家长可以通过触碰这两个部位来适当地给孩子增减衣物。
▼公式计算“适中温度”,准确率很高
儿科医生提出:所谓适中温度,是宝宝的皮肤在裸露的状态下最适合的环境温度,计算公式具体如下:
出生一周内的适合温度:36.6-0.34(出生的胎周数-30)-0.28*出生的天数。
在宝宝出生一周以后合适温度为:36-1.4*体重(公斤)-0.03*出生天数。
妈妈们可以根据这个公式来判断宝宝的冷暖。当孩子成长到一定月龄,身体发育得也差不多了,就可以自行调节温度了,对温度越来越适应。
▼“洋葱穿衣法”帮孩子顺利换季
适度的结合“适中温度”计算出孩子的冷暖,用“洋葱穿衣法”为孩子增减衣物。
顾名思义,这个穿衣的方法是由内到外,从少到多的增加衣物,比起直接穿上厚厚的衣服,要实用很多。
穿衣除了要保暖,还要透气,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判断冷暖,不能妄自乱猜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