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以往发生聚集性疫情的城市开展全员核酸检测不同,上海在本轮疫情防控中采用了一种新的核酸筛查模式——网格化核酸筛查。具体来说,筛查区域内的市民应当在当时居住地保持原地相对静止,并在48小时内接受两次核酸检测。
3月17日10时,上海举行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
如何选择重点区域?
上海市卫健委主任邬惊雷3月17日上午在上海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解释,上海选择重点区域做核酸筛查,重点区域是根据社区出现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情况,以及社区人口密度、人员分布等特点来选取的,总体上以一个街道为单位开展。
48小时内做完两次核酸以后,将根据筛查结果来综合研判,筛查区域内人群感染的风险,以及是否有扩散传播的可能,来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并动态调整后续疫情防控措施。
此前,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上海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顾洪辉表示,上海按照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没有采取“封城”“停摆”等措施,因时因势因情调整上海的防控策略,努力将疫情对市民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影响降到最低,目前,上海没有“封城”,现在也不必“封城”。
同时,鉴于当前疫情形势,上海将根据区域风险等情况,划定若干重点区域,实行切块式、网格化核酸筛查,进一步强化社会面防控。重点区域之外,各单位、各企业,根据自身特点错峰上下班,有条件的尽量阶段性实施居家办公,减少人员流动,以帮助尽快实现社会面“动态清零”,让市民群众恢复如常生活。
网格化筛查如何实施?
有疾控人员将上海的“网格化筛查”定义为:选择重点区域,实质是小区2天封闭管理+个人2天居家+2次核酸检测。
实际上,网格化筛查的目的有两个:一方面是减少流动;一方面是完成核酸筛查。借网格化筛查机会实行封闭管理、让市民居家来达到切断人员接触、阻断传播的目的。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潜伏期已经进一步缩短到2-3天,在封闭管理2天中,基本上能阻断跨家庭间传播。
上海官方称,对于小区实行封控管理,就是要在最短时间里通过减少人群的外出流动性,再加上核酸检测的方式,把小区内可能存在的潜在感染者挖出来。
“如果这个区域的所有人在48小时内的两次核酸筛查都是阴性的,那么说明这个区域目前是相对安全的。”邬惊雷说。但是如果这个区域内有检测阳性的结果,那么说明这个区域存在潜在的感染和传播的风险。
对于常住人口超过2500万的超大城市的上海而言,这种疫情防控方式也是一次探索。
以浦东新区为例,截至3月15日24时,浦东已在16个街镇组织了扩大筛查,累计覆盖119.6万人口。同时,基本完成医疗卫生、交通运输、教育、商贸等重点行业的筛查。目前,已进一步在5个街镇开始了切块式、网格化的筛查。
同时,上海也明确,既有已在闭环管理中的高风险岗位、已在例行排查工作机制的人员,按照原有机制继续开展例行筛查。重点区域核酸筛查,不采取“2+12”措施,各区要按照统一部署,不得擅自加码。
所谓“2+12”措施,是指对于密接者涉及到的所在居住小区、工作单位或者学校涉及相关人员实行“2+12”管控措施。“2”就是在2天里实施封闭管理,即“足不出户、足不出门”,还要进行2次间隔24小时以上的核酸检测;“12”即社区严格管理期间,要求相关人员非必要不外出,如果要外出就要戴好口罩做好个人防护,同时也不参加聚集性活动、不去聚集性场所,同时要配合落实好间隔的核酸检测。
采写:南都记者 吴斌 发自北京